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本书的三个“至上”——读李迪的小说《警官王快乐》(高洪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6日09:25 来源:人民日报 高洪波
  图为该书插图。    刘学伦绘  图为该书插图。   刘学伦绘

  作家李迪最新出版的微型小说集《警官王快乐》与无锡有关,其创作根基来自无锡这块热土。《警官王快乐》的素材除去李迪近两年深入江浙警营生活所得,大都是对其长篇报告文学《铁军·亲人》艺术形式的转化,使我原想为本文起题目叫《幽默感:故事叙事的手段》。最后改为现在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强烈地感到这本书中的三个“至上”。一是人民至上,这是本书主人公王快乐身体力行的。二是生活至上,这是李迪的写作秘诀,没有生活,没有他行走太湖之滨,深入江浙,六下无锡,先后对数百公安干警的采访,断然出不来这一百篇《警官王快乐》。三是大爱至上,李迪的作品里一直有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情怀。从他上世纪80年代写的那些公安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到不久前的《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无不具有这三个“至上”的特点。这是我对李迪和《警官王快乐》的初步解析。

  《警官王快乐》开头有一句很好的话,“用快乐化解不快乐,让快乐像阳光一样温暖,这就是他的小小中国梦!”这是小说的导读语。中国人快乐吗?中国人快乐价值昂贵吗?不同行业从业者的快乐观又是什么?平民百姓的快乐在作家眼里又是什么价值?这一系列疑问都可以从《警官王快乐》里找到答案。李迪用一百篇精短叙事,讲述一个普通民警的若干生活故事,进而阐述了一个行业即人民警察的快乐观,也用一百个故事写活了普通百姓的可亲可敬,这就是我理解的人民至上。王快乐是一个聚焦点,也是放大镜,他属于无锡,属于江苏,更属于中国,这是近些年比较罕见的艺术典型。你可以视它为王快乐小传、王快乐传奇、王快乐写真。为本书插图的画家刘学伦给王快乐塑造一个鸭梨脸的形象,这是画家心中的王快乐,但我相信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王快乐。我心目中的王快乐是对警民关系有特殊理解,对警察文化有特殊贡献的智慧型人民警察,他身体力行,恪守人民至上的原则,这也是公安战线提倡的理念。

  《警官王快乐》是从生活中走来的。李迪擅长写小说,现在他又进行报告文学的写作,包括不久前到甘肃采访扶贫点,跟老农民对话精准扶贫,写出《三十里那个干沟沟九十九道坎儿》,发表在《人民日报》,内容十分精彩。由于写作报告文学的采访,由于丰富多彩的警察生活提供的素材,使他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他才能一口气写一百篇。写小说的确是李迪的强项,他虚构的王快乐有厚实的、坚实的生活基础,看似碎片化的生活羽毛通过他的手编织成一幅斑斓美丽的彩锦,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冲击着读者。他紧贴着人物写,浓郁的在场感、现实感给人艺术震撼。可以说,《警官王快乐》是一百幅人民警察的肖像素描,也是平民百姓的快乐诗篇,底层琐碎乃至卑微的快乐感觉,都流露出浓重的人民性,这是李迪身为一个作家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袒露。

  《警官王快乐》的描写对象,大多是社区生活中的百姓,他们的幸福是很微细、琐碎的,有时候可能一顿很好的晚餐就是快乐的目标,但是李迪通过王快乐的形象赞美琐碎的快乐感觉,并用自己的才华把这种感觉编织、放大出来给我们看,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这就是普通公安干警所面对的当代中国现实。李迪的目光关注底层的民众,特别难得。人民警察有时候就是政府形象的大使,一个人民警察对老百姓的态度常常折射出当地政府对人民的态度。李迪借助王快乐,完成了自己某种心灵的救赎,他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有着深深的同情,甚至是含着眼泪的同情。生活可能没有他笔下那么美好,但是作者希望借助王快乐的形象使生活变得美好,使人们变得快乐,这是作家借助小说表达的特殊形式,报告文学不允许,小说则可以。李迪非常努力地,甚至十分不易地把一百个故事搬到了我们面前,这一百个故事不是每篇都精彩,这种写作有些冒险,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但总体来看,王快乐的形象、言行举止、行为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典型形象。短篇历来难写,一千多字一个故事,起承转合,设置矛盾,真是挑战自我的写作样式,李迪能完成下来非常不容易。

  欧·亨利式的结尾,契诃夫式的幽默,读李迪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两个外国小说名家。所以王快乐不凡,一百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民警故事,阐释的是不一般的中国精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