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当今文艺批评需警惕“个人主义”观念(牛学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5日13:47 来源:中国艺术报 牛学智

  从“小资产阶级情调”到“小资” ,再到“中产阶级”乃至今天的“富X代”“土豪”等等,仔细观察当代中国文艺观念的变化,搬运、抄袭、翻译、借用、租赁各种主义、流派、名头的很多,可谓眼花缭乱,然究其实质,最令人们青睐的恐怕要属个人主义了。有人在个人主义中因渔利而大声叫卖,有人在个人主义中因被反复遮蔽而几近销声匿迹,当然,在个人主义徽号下,把拖沓冗长、絮絮叨叨的连续剧《芈月传》 《琅琊榜》等看成是历史反思之作的,也大有人在;把梅长苏的“孤独”臆想成人的“现代性”表现的,更是不乏其人。种种迹象表明,今天这类文艺批评的最严重症结,不在别处,而在怎样的个人主义上。

  本文不想单纯纠缠于哪个具体剧作或作品,也不想浪费笔墨在所谓指名道姓的“批评”中博得愤青们的掌声,本文只想稍微集中地宏观分析一下今天十分流行的个人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成色,想来也许不会太不着边际。

  “个人主义”是时代推出的责任陷阱

  我们应当看到,个人主义如果没有成为建立我们共同日常生活基础的思想,也就是说,当个人主义失去了它赖以存身乃至丰富的现实依据,个人主义的叙事也就仅仅是个人的精神事件。说得极端一点,第二个人也未必知道创作者那么痛苦地折腾到底是为了什么,更遑论由此揭示某一阶层某一民族某一时代的共性遭遇。那么,这样的作品或艺术家,根本上只是一个“孤例” ,既没有个案意义,也无从谈起普遍意义。作品作为艺术便不成立,艺术家作为艺术创造者也不会成立。

  个人主义最为深远的支持者还不是文学艺术本身。联产承包制第一次有力地填充了无数个人的物质世界,在优裕自足的个体作业区,个人找到了个人主义,也尝到了个人主义的甜头。当然,当市场经济有一天终于未如人愿地变异成市场主义,面对随之而来的几乎所有不确定性,都不由分说由个人买单时,人们才恍然大悟,个人主义原来是把双刃剑。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深插在个人物质欲望的深槽里,不停地锯往深处和痛处,直到耗干生命为止;一面毅然决然伸向无限匮乏下去的精神空间,致使个体能量无力解决精神疑难的永久性赤字。在这里,个人主义成了看起来美观自由、承诺多多的思想保障,实际用起来却相当困难。对于一些诗人作家来说,长期训练的个人主义文艺观教导他们,好像盯住一个具体个体追问才绝对正当而深入。否则,就很不人性、很不文艺,也就意味着文艺不是在发现真相。个体为个体买单,个体为个体负责,个体确认个体,就是这样被深深镂刻在我们文艺神经的结构中去的。

  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即是如此个人主义声音,是以屏蔽他者为旨归的个人主义声音。

  当今现实造就了经济主义个体

  毋庸讳言,与以往相比,这里的个人主义似乎要比先前任何主义更有拥戴者,也就更加符合艺术规律。正是这个很文艺也很审美的声音,支持着我们所见的大多数文学艺术骨架,我们也多数时候在该骨架的起承转合中,貌似主动地、积极地安排着我们的卑微人生。经济学把这样的一个下放分包,叫增加绝对利润;社会学把这样的一个分解,叫社会分层;文化上,这样的一个级级最小化过程,叫自我确认。当前的中国个体,之所以不同于古代中国社会宗法宗族秩序下的集体主义个体,也不同于现代中国特别是“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个体,而是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至今天的经济主义个体。我们所期许的内在性个体,并非建立在精神自足的基础上,而是被市场所重新打扮。

  正是在这个时候,经济学上无数次下放分包、社会学上无限分层和文化上接近原子化的自我确认所构筑的实际社会运行法则,吞噬了“国学”或“传统文化”中本有的道德理想主义,留下了权谋和人事,包括阴阳八卦、奇门遁甲一类具有麻醉性和欺骗性的“心学”与“心术” (一段时间网上网下热衷的翟鸿燊、刘一秒等的“成功国学” ,玩的就是这一套技法) ;瓦解了现代文化特别是鲁迅思想传统中的怀疑精神和求真意志,留下了“鸳蝴派”或金庸等新武侠小说极力张扬的小市民趣味。思考性影视票房萧条,但宫闱秘闻特别是打着情爱幌子的《甄嬛传》《芈月传》 《琅琊榜》等却火到了烧焦的程度,不就是明证吗?说到底,我们今天所谓的主流文艺批评,就其价值选择而言,实际上就摇摆在以上二者之间,是对分包、分层和自我确认的求证,而非质疑分包、分层乃至自我确认,并带领个体走出如此语境的思想言说。本质上说,这样的文艺批评只是事实描述,绝非价值叙事。

  而价值叙事,一定意义上需要对流行的个人主义的审视和反思。但审视与反思需要苦痛的体验和总体性视野,这显然不如干脆变成一个乐呵呵、随物赋形的庸人主义者省事。

  文化现代性个体是对经济主义个体的革命

  我曾经撰文指出,文艺批评的尊严要从根本上被唤醒。但这只是就具体批评方法而说的。如果再做一点延伸,所谓“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就有必要转换为对支撑其好、之所以变坏的背后机制的剖析。否则,言人人殊的“好”和“坏” ,要么只会堕落成虚假的人格理想主义修辞,要么索性异化为一对一的掐架和使气。虽情绪饱满、热情很高,但到底只是个体事件。

  文艺批评要真正避免自欺欺人,要真正免除自说自话,要真正不止于自娱自乐,就不能变成永远咀嚼先哲前贤话语的乞食者,也不能一贯地搬运一些并非今天时代生成的文艺理论程式和知识,乃至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的学术制造者,更不能不加反思地一味沉陷在未经清理的个人主义假想世界里。而是要深深介入到当前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并说出今天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严重遗漏了的个体遭际、无助和无奈,因为它不仅是我们预期的个人主义的延续,还是我们今天继续需要个人主义的思想构想。

  这个角度,不妨说,今天的文艺批评其实是对途径变故但总算保留下来并承担着个体意义大厦的个人主义建筑机制的再度创造和丰富。直接说,这样的个人主义是一个新面孔,不同于传统的宗法宗族个体,更不同于计划制个体和个人为中心的唯个体而个体的个体,当然也不是以往诸种元素的混搭和简单合成,是具有文化现代性精神的个体,即人的现代化个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