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通向儿童的心(谢海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0日12:29 来源:甘肃日报 谢海韬

  乍仑·马卡罗查今年64岁,是泰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从28岁开始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是一个多产作家。他在清迈大学读的本科,接着在艺术大学读了硕士。他从小就对文学很感兴趣,小的时候尝试自己写些东西,一开始他主要写一些篇幅很短的小故事和诗歌。20岁的时候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后来他的作品出版并很快获得了极大的反响。28岁的时候对儿童文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他很喜欢孩子,也了解了许多儿童文学的相关理论。他为孩子们写了许多作品,因为他对孩子们的了解,使其作品总是深受泰国儿童的喜爱,并因此成为了泰国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是《AB-JAN乡村》,随后他写有《燕子》《勇敢的人》《土地神》《乡下》《好人》《不认识的城市》《总督的剑》《神秘的森林》等作品,并多次在国内获奖。

  因为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乍仑·马卡罗查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他对世俗生活中人们的精神状况很关注,因此便在作品的主题上自然呈现出来。其作品主题大多数内容十分宏大,比如说写到了人们的贫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父母的慈祥,人们之间的团结等。乍仑·马卡罗查很多时候会站在一个比儿童要高的导师和成人的位置来看待儿童,为了将儿童培养成为他自认为的合格的成人,会对儿童讲很多道理。他的创作潜移默化呈现出宗教的“至上”性,具体体现在作家对乡土、传统、道德等题材的青睐上,在这些方面去探讨其对儿童的教育问题。

  在乍仑·马卡罗查的作品中,他会明确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如果有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如果孩子们学会这些,那就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乍仑·马卡罗查的作品中没有“顽童”形象,一般儿童形象都像“小大人”一样相对较为成熟。乍仑·马卡罗查喜欢塑造“榜样”人物,小主人公一出场便显得庄重严肃,具有榜样的典型性,也许这也与乍仑·马卡罗查关注的题材特征有关系,他写的主要是贫困山区、不发达地区的儿童生活和他们的成长。如在乍仑·马卡罗查的作品《AB-JAN乡村》中的儿童Mepro,《森林的儿子》中的儿童Ya-chi,以及《虎牙》中的儿童Kaewheuan,他们都寄予了作者对理想儿童的希望,都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榜样儿童”。这些孩子身上找不到缺点,他们有着坚定勇敢的心,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吃苦耐劳的品格,乐于助人的性格,以及一颗面临贫穷和困难依然善良包容的心。看起来作者非常青睐于他笔下的这些孩子。

  乍仑·马卡罗查的作品基本篇幅都较短,故事情节简单,没有曲折离奇的事件,心理描写较少,多为情节的描写和人物间简单的对话,这也在一个方面决定了乍仑·马卡罗查语言的简单和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复杂句。写给儿童看的作品,语言通常要准确简单,但同时又要生动形象,尽量讲儿童所讲的语言,要让对应年龄段的儿童读者看得懂,同时倍感熟悉没有隔阂。一方面,乍仑·马卡罗查很重视作品的语言,追求简单诗意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乍仑·马卡罗查也善于用平实舒缓的语言来传达朴素的道德教育意义。

  乍仑·马卡罗查可以是我们认识泰国儿童文学的一个切入口,如果和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相比的话,会发现他们在创作的基本立意、出发点、具体的艺术表现、问题意识及解决思路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与中泰两国的文化背景及社会发展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受宗教传统影响,泰国的儿童教育偏重道德完善,而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观的主要推进则在解放儿童的主体性,倡扬自由童年上。国别儿童文学的比较研究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思路,也是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