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望成雪无高原(徐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18日09:1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剑

  青海之阔,惟有云去得了,青海之巍,亦惟有神山知道。对于作家的书写,地理上的阔与巍、沉与雄,这是自身的地位优势,可以挥舞如椽之笔,尽情书写,留下史诗般的华章。

  可青海作家辛茜对此却流眄出不屑之色,彼伫立于祁连山、阿尼玛卿、巴颜喀拉垭口,透出一缕温婉与敬畏,然后轻叹了一声:《一望成雪》。雪花、雪粒,多轻多小多远多柔,却又多重多大多坚多近多美,一望成雪无高原,辛茜一下子便掳走了青海之魂。

  辛茜自小生于斯,长于斯,青海自然是她写作的原乡,也是精神高原。如果按俗常的眼光,她或许会就重示重、藉阔显阔、倚雄写雄。然,辛茜似乎志不在此,她对于战争杀戮、江山家国、梵呗辽远、千山暮雪视而不见,只关注青海湖鸟岛上的一只斑头雁,祁连山上的一朵野花、一棵青松,青海湖里的一条湟鱼、一只天鹅,甚至昆仑山上的一根小草,可可西里的一只藏羚羊,或者故乡黄南的一个小人物……题材何其轻,又何其重,重则因为攸关生命,轻则由于关注了草芥般的人物命运。这是一个生态链,天地人一体的生态链条。如此选材,便有悲悯之情、慈航之爱充斥,更能够圆融文学,使轻柔之物化作生命之重。故而,文学的纬度便出来了。

  大题材如何举重若轻,以小示大,考验了一个作家的功力。如何以渺小展现宏大,更能检验一个作家的本事与能力。辛茜的《一望成雪》令我惊叹,她以一个草芥之小去展现题材之大——大时代、小家庭、大命运。寥寥几笔重现一个大王国——佛的王国、神的天地、羌人的故里、匈奴人的焉支山,还有土谷浑的王宫。但是在表现这些元素时,辛茜很节制,她将自己的笔触对准废墟遗址之上的一只蚂蚁、一株小草、一棵树,甚至一粒尘埃。她深深懂得,惟有刻在这些历史遗迹之上的《春暖》《野花》《春雪》《雄关》《城堡》《玫瑰石》等,才能举重若轻地驾驭古方块字构筑的一兵一卒、一车一帅,在这世界里,让大写的人像草和树一样一一复活,使其赋予神性、人性与诗意。花有了灵性,根有了神性,草更赋予了春意,大历史的背影便在辛茜美文的字里行间,隐喻出现了,拟人修辞活了。

  如果说青海大地是冰封的坚硬,那么《一望成雪》则是一种感天动地的似水柔情。《清明》中,辛茜跪在奶奶与姥姥墓前烧纸时的一幕,令人潸然而泪下。温馨的柔情更有力度,文学的力量便在于打动人、震憾人。辛茜散文皆在不经意之间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即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因为真情,所以憾动。以普通亲人故人的悲怆、悲剧打动人,正是辛茜的散文最让人念念不忘之妙处和意境。

  孔夫子曾云,文而无文,行之不远。辛茜之文能够走得远,在于其有一种大美青海之境。文学当如是,惟有以美的元素、美的辞章、美的叙事,才能在读者之中共鸣,才能传世。辛茜的青海书写,因拥有了美声唱法的高亢与辽远而具有独特意义,这是青藏高原对于一个青海女儿的慷慨赠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