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哲学的瞌睡与瞌睡的哲学——读孙颙小说之断想(刘观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11日11:08 来源:文学报 刘观德

  最近读了孙颙的中篇小说《哲学的瞌睡》(载于“上海文学”2016年第二期),甚是兴奋。

  某大学代理校长莫某,以借为哲学系泰斗古教授八十寿辰贺寿之名,欲举办哲学与金融联姻的学术报告会。因古教授执着的学术良心,与莫校长的矛盾冲突发生了:临近会议召开,会议主角古教授突然失踪了!会议陷入尴尬境地。故事刚开始矛盾已激化,似入高潮。矛盾的过早激化给故事的结局提出了难题。读者翘首以待山外之山,作者却陷入了山重水复之窘境。写作中作者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据说作者写到这里也曾经一筹莫展,踌躇了两三月之久。作者焦虑的思考显然获得了厚报,故事很快有了柳暗花明的发展:正当哲学界众多学者及“海龟”高朋满座,会议上不能,下不得的时候,古教授又出人意料地突然出现在了会场。主人公前面的躲避和眼下的显身,虽然180度大转弯,仔细想来却是自然而合理的:躲避出于老人对学术纯洁性的尊崇,出于对市场腐蚀学术的抗拒;出现则是人情世故对老人的掣肘,情谊对老人的挽留。哲学界众多学者与弟子云集,老人不露面是有违传统礼仪的。躲避和显身都合于情理。因老人的出现,矛盾双方立即换了位。主动的被动了,尴尬的顺畅了,这无疑是作者给自己又出了一个难题。猜想故事的结局老人是一定要凯歌高奏班师回朝的。可是处于如此被动境地的古教授如何扳回这一局,却是个大难题。拆台闹场显然不是大学者的做派和风度,而妥协低头更非老人执着秉性所能容忍。于是哲学瞌睡了。古教授在高朋满座为他贺寿兼哲学与金融联姻的学术讲演大会上,呼呼瞌睡起来。奇哉妙哉!让人有绝境逢生享受到文学愉悦,不亦乐哉!我以为此细节为全篇之龙睛,仅此一笔,人物活了,故事活了,全盘都活了。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完美的感觉。哲学和教授都以人生理上的一种普通现象,瞌睡,而获得了境界的升华。也许有人认为古教授在这种场合瞌睡颇有些荒诞,其实这正是文学想象力的可贵之处。

  或许有认为古教授的瞌睡没有与对方直接冲突,而有消极之嫌,其实不然。这让我联想起作者另一部小说中的“拍卖师阿独”。阿独是拍卖行老资格的拍卖师,凭他出众的专业技能,在拍卖行可以吃香喝辣,名利双收,可是在他目睹拍卖行为富不仁的污秽环境之后,自知无法补天,便果断离开了拍卖行。我们有充分理由认定阿独不是逃避,而是不愿同流合污、助桀为虐。古教授的瞌睡和阿独的出走可谓异曲同工。而古教授的瞌睡与阿独的出走相比,更显得形象幽默。故事到此完美结束,给人留下愉快的微笑和回味。

  哲学的瞌睡很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了瞌睡的哲学。从前,我们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市场成分很少,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市场化越来越大,但是哲学的一条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真理向前多迈一步就会变成谬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有度的约束。很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应该很高,甚至原本就不适合市场化。作品说到的哲学只是一例,还有教育、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科学等等很多领域,不适当地完全推向市场都是有害无益的,而事实上我们在这些方面似乎都已经走得很远了。因为环境影响以及各领域自身的种种原因,很多领域被边缘化,处于休眠或瞌睡状态,甚至濒临消亡,这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们的存在对于人类文明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由此引出的问题是,面对这样落寞的现实环境,我们应取什么样的态度。是为个人利益同流合污,与之共舞,一起热闹,还是为维护这个领域的纯洁性而甘于寂寞孤独?小说中古教授的瞌睡无疑作出了很好的回答。作品的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