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学作品要让形象自己说话”(吴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3日10:32 来源: 广州日报 吴波
柳青让自己进入农民的角色来写农民。柳青让自己进入农民的角色来写农民。
柳青与女儿柳青与女儿
柳青深入田间调查。

  纪念柳青诞辰100周年,女儿刘可风耗费数十载为父立传:

  今年7月,作家柳青将迎来100周年诞辰。1978年,一个叫刘蕴华、笔名“柳青”的作家,因病去世,留下了一部未完结的小说《创业史》。38年后,他的长女刘可风费尽心血完成《柳青传》,于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柳青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学贯中西,才华横溢。他的《创业史》和写作道路对新中国的作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创业史》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柳青为何没有完成《创业史》?女儿所著传记为何姗姗来迟?新书上架之际,已年过七旬的刘可风女士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她说:“父亲赠送二战炮弹碎片激励我,完成本书是替父亲续写的,也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希望把父亲的一生、最后的困惑、不为人知的一面告诉人们。”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整理40本笔记替父续写

  刘可风面对记者采访非常有礼貌,不失大家风范。谈及这部备受关注的《柳青传》,她告诉记者,“我永远忘不掉父亲生前绝望地对我说的那句话:‘我的书是写不完了!’从父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就坚定不移地认定我的未来必须完成一件事——我要把他的遗憾落在纸上。”她觉得:“这部38万字的《柳青传》是替父亲续写的,父亲在天上一定会看到。”

  柳青去世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走访历史当事人,留下第一手资料。谈及父亲,刘可风表示,“我是学理工科的,对于一个作家父亲的精神世界开始是不了解的。真正读懂父亲,是在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据她介绍,光笔记就做了40本。《柳青传》呈现了一个不同于文学史经典叙述的丰富的柳青。

  她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我开始写作,便把希望寄托到退休后。虽然我日夜都记挂着这件事,但2001年真的退休了,却胆怯地不敢拿起笔,一点自信也没有,焦急和畏惧日复一日。进入2003年,我更担忧岁月催人老,才下决心拿起了一生都敬畏的笔,开始杂乱无章地述写父亲的往事。这期间到2005年,断断续续写了一大堆,这一稿文字几乎不能用,仅仅把记忆召唤回来了。”

  柳青曾销毁一部小说

  柳青在艺术上对自己很苛刻:每写一本书,一定要比前一本有提高,不然宁可作废。《铜墙铁壁》之后,柳青想写一部长篇小说,反映县里干部组织农户治虫、搞好农业生产的经过,经过多次修改,但仍感觉没有超越《铜墙铁壁》,所以,他放弃了出版。刘可风说:“父亲让我把稿纸烧掉,书稿连名字都没有起。”刘可风告诉记者,“父亲他写小说不是深入生活,而是融入生活,和角色吃住在一块,”柳青开始写作《创业史》,他很快感到,情节的发展在因果关系、逻辑过程上有缺陷。于是,他决定吃透蟆河滩的历史,奔波在熟悉本地历史的老人间。为了写好农村和农民,柳青穿衣、吃饭、劳作,数年跟农民在一起,让自己进入农民的角色来写农民。

  《创业史》1956年完成第二稿时,柳青认为仍没有达到自己的既定艺术目标——“写出人物的感觉”。为此,他在困惑中停笔两年。1958年,经过大量研究,他再次动笔,“终于写顺了”,写作上了新台阶。

  这部书中,作者的议论给读者和评论者留下深刻印象,有人对父亲说:“你的议论真好!”但父亲第一次对我讲起就说不好:“文学作品要让形象自己说话。”他说这次修改只保留有人物内心独白效果或与人物心理一致的议论:“作者议论越少越好,能删除尽可能删除。”

  《创业史》稿费全部捐给当地建设

  《柳青传》上半部再现了柳青传奇的一生。他为参与合作化全过程,创作小说,放弃大城市生活,挂职县委副书记,到陕西农村安家落户。《创业史》第一部四易其稿,整整写了六年。第二部迟迟没有面世,直到1965年,第二部上卷初稿才在杂志上连载。后面几部直到去世也没有完成。柳青的创作计划为什么停摆?成了众说纷纭的谜团。

  刘可风告诉记者,“父亲写作《创业史》,数度遇到很大困难。记得,《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刘勰的《文心雕龙》……随时在父亲的案头、床头和手头出现,他反复对各种有典型意义的文学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创作进行思考。”

  刘可风回忆说,“其实,父亲去世前几个月还一直在写作,《创业史》第二部前十四章就是在那个时候修改的,有的章节还重写了。而且,他又对《创业史》第一部进行了修改。按照父亲的设想,写作内容从互助组阶段到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直到最后建立人民公社。他说小说的高潮在最后,矛盾冲突肯定在第四部。但父亲的遗憾永远留下了。他知道自己无法左右命运的时候,绝望了,流泪了。”

  从《创业史》的创作过程,我们得以看到柳青晚年艰苦的精神探索,那么柳青为什么放弃了继续完成这部经典?陕西作协创研室主任邢小利主任指出,晚年柳青放弃了对《创业史》的集中精力写作,而是用更多的精力思考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合作化的经验教训。

  《创业史》出版后,柳青收到稿费,一万六千多元,全部捐献给本地建设,后来的稿费用来给农村拉电线了。

  对话刘可风:

  写作最难的是面对父亲的苦难

  广州日报:您在书中有记载,小的时候跟父亲的感觉还是很疏远的,印象中父亲对您最深刻的关怀是什么?

  刘可风:应该是父亲教我写文章。有时写作文,我随便就唰唰下笔,没有“精心构思”,父亲就很生气地说:“我是恨铁不成钢,恨铁不成钢呀!”2006年,父亲生前的几句话一再敲打我,他曾略带失望,更是激励地对我说:“女儿呀!你长了我的头脑,血管里流了我的血,但没有我的精神!”他要求我在克服缺点,决心行动时对自己要“狠”。

  广州日报:这部作品写作最困难的是什么?

  刘可风:虽然收集了很多宝贵资料,但是真正下笔写传记还是非常艰难,后悔当年父亲跟我说过的很多话没有做记录。我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觉得自己文字功底差,一直不敢动笔,还曾经想“真希望我爸在梦中指导我”,当然写作最难的是,要不断面对父亲的苦难。很多时候,我是哭着彻夜写作的。

  广州日报:怎么看您父亲的一生?

  刘可风:父亲的人格和他的才华一样闪亮。但缺点也有,那就是不懂人情世故,如果生活在现在,他的性格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