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从浑沌到无名(赵月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3日09:52 来源:文学报 赵月斌

  我们知道,《你在高原》之后,张炜的写作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他出人意料地转向了文学的“小儿科”,写上了“儿童文学”,接连出版出了两部充满奇幻色彩的长篇小说,即《半岛哈里哈气》和《少年与海》。张炜借用孩子的口吻,以童言无忌的方式营造了一个野物众多、野气旺盛的野性世界。这一时期的创作转型当是张炜的“中年变法”,他以一颗有“爱力”的童心开辟了一片更有生命力的文学疆域。博尔赫斯就曾说过:“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将变成儿童文学。”所以他很希望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作品也将为孩子们所阅读。在我看来,张炜就不乏天真质朴的童话气息,他的创作一向具有那种伟大的品质。最近出版的《寻找鱼王》便是整合了张炜最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真本事”的集大成之作,它化繁就简,举重若轻,无论其想法还是写法,都做到了自然天成,足以让我们读之欢喜而心动。

  某种意义上,《寻找鱼王》 就是张炜的生命诗学和精神自传,是他中年之际写给自己的一首沧浪之歌。张炜知鱼知己,才会视鱼如己,鱼我两忘,写出其乐融融的鱼故事。假如他听到庄子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断不会像惠子那样无趣地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么,张炜知鱼,汝知之否?究竟什么才是“鱼王”?什么才是真正的“鱼王”?对此张炜本人也未正面回答,他说:“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好好琢磨。”且让我们放纵想象,对张炜之鱼做点不着边际的猜度。从小说结尾“我”和“鱼王”老太的对话看,“我”最后看到的庞然大物便是传说中的鱼王———真正的鱼中之王。读者大都会认为这便是最终的点题———原来“鱼王”不是人之大者,而是鱼之大者,所以我们人类不要自大,而是要向大鱼致敬,与大自然生死与共,云云。这或可视作《寻找鱼王》的生态主义读法。

  还有一种神秘主义的玄学化读法:小说文本虽然借“我”之口确定“它”就是传说中的鱼王,但是目击人“我”自始至终没看到“它”的真面目。照我看,这巨大黑影,如同巨大谜团,倒像是传说中七窍皆无的“浑沌”。没有七窍时,浑沌活得很好,凿出七窍后,它却一命呜呼了。《庄子·应帝王》就讲过这个故事,《寻找鱼王》 结尾的黑影,有可能就是莫可明状的浑沌啊!把张炜的“鱼王”琢磨成庄子的“浑沌”,肯定会让人发笑,但我觉得,这样的胡思乱想才好玩,这才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想必张炜也不会反对我的“浑沌说”———《寻找鱼王》 幕后的王者或正是那无知无识的“浑沌氏”。“浑沌”也者,谁都知道是传说,不足为信。

  浑沌作为老庄哲学的“中央之帝”,象征着“绝圣弃智、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寻找鱼王》以“浑沌氏”的出场收笔,张炜的生命哲学即得以诗意呈现,那神奇的声音“震动月夜”,我们的心也不禁为之一震:张炜的鱼故事终于化解了鱼的形役,找得了自由的灵魂。

  尽管《寻找鱼王》并非专为道家信仰张目,但它带有道家的神秘气息是毋庸置疑的。正因和“尘世”拉开了一定距离,我们才会看到小说最终进入了神秘的审美范畴———不知其为何物的神秘物种———我视之为“浑沌”———若隐若现,让这个原本完全遵循写实路线的故事陡然进入了太虚之境,亦使小说获得了无限敞开的宇宙观。

  《寻找鱼王》到底寻到了什么?或许我们还可以尝试一种神话式读法:那水洞里住的不是什么“鱼王”,而是主宰江河湖海掌管行云布雨的“龙王”。从小说文字上看,龙王而看护“水根”,似乎更有说服力。想想吧,大山的水洞深处住着神通广大的龙王,该是一件多么刺激而又有意思的事。果真那样的话,该能震撼多少敬畏之心。

  《说苑》 有载:“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不管怎么说,龙和鱼总归跑不了亲缘关系。我们有可能是鱼族子孙,也可能是龙的传人。就此而言,“鱼龙混杂”并不是一个孬词儿,倒可能隐含了一个古老的密码呢。李泽厚先生在《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中就认为,龙和鱼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符号,龙是权威/秩序的象征,鱼则是生命符号。马王堆帛画中的大鱼能托起整个宇宙,八卦图以阴阳双鱼组成太极的中心,“鱼”不仅体现了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给人群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这成了中国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基因。所以,“鱼”所宣示的“哲学”也正是人的生存和生命。那实实在在的“人活着”,才是第一位的现实和根本,是第一原则和首要符号。这也才是真正的“生命哲学”。鱼的符号含义可见一斑。张炜说:“我们寻找鱼,获得鱼。”那么,寻鱼,得鱼,也是寻找生的根源,获得命的启示。

  有时面对极度物质极度异化的世界,张炜也表现出莫名的犹疑。在面临“济世”和“独善”的两难时,他也可能会生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 《终南别业》)的心思,希望重归南山,过一种极简极静的日子。《寻找鱼王》大概就是他在中岁之际所作的怀古之思,同时也出于一种重返童年的精神冲动。在这样的心境下,张炜的“大道”自然会靠道家方士更近些,自然会表现得冲淡达观,不再是宁为玉碎的硬碰硬,而是柔弱如水的迂回与和解。因此我们看到,小说里的山无名,水无名,鱼无名,人也无名,天地万物皆无名,所以一切平等,归于浑沌,人与宇宙自然无隔无碍地呼吸往来,以至“天人合一”的神妙境界。

  (《寻找鱼王》 张炜/著,明天出版社2015年5月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