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作为作家的高度(雷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1日09: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雷电

  我的故乡在终南山下滈河东岸的王曲,这里地处长安县(现西安市长安区)中部。上世纪50年代初,一位作家辗转来到了这里,最终落脚在河北岸的皇甫村,直到1968年离开,10多年里,他不仅留下了一部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也留下了很多故事和趣闻,我的老师、朋友、同学中,很多人都在不同场合见过他,都能说出他的一些事情,他的衣着打扮穿戴形状,几乎与我故乡人无异,家乡人因此称他“老汉”。

  他,就是柳青。

  遗憾的是,我却从未见过他。

  今年看到的第一本书,让我与他相遇并系统地了解了他,这就是《柳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刘可风,柳青长女,“文革”前在北京大学上学,后来照顾父亲期间亲炙大师数年,所以文字功力、叙事本领、结构能力等都很出色。这本38万字的人物传记,为读者勾画出了一个可信丰满、生动鲜活的作家形象,我从书中看到了柳青作为作家的广阔视野和令人敬仰的精神世界;看到也唤醒了我记忆里解放初期故乡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艰难,还看到了他为了贫苦农民幸福生活付出的心血和劳动,更看到了他和农民、农村干部的鱼水交融关系。知道了他为文学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找到了驱使他完成自己使命的信仰动力和人格魅力的根源。

  柳青在陕西文坛的地位犹如文学教父,生前身后被陕西很多的成名作家和文学青年追随、尊崇。该书封底醒目地印着路遥的一句话足可佐证:“柳青,我的文学教父和人生导师!”究其原委,是被称为文学大省的陕西,有很多作家和柳青一样:出身农家,以农村题材、农民生活作为写作内容。共同的出身尤其是共同的写作方向和题材内容,更容易让他们对柳青有高度的认同感并极容易产生亲和力。

  柳青对文学的热爱来自少年时代,从青年时期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信仰对柳青精神世界的支撑和鼓励作用巨大。无论是创作《种谷记》还是《铜墙铁壁》,一直到《创业史》,他在认识中国国情和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履行自己的文学信仰,并把政治信仰结合到文学信仰中,合二为一,尽心尽力,始终不渝。从这个线索上重读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很多不解和困惑也都可能找到答案。

  正是凭着对文学的执着热爱和坚持,凭着坚信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光明大道,最终,柳青写出了《创业史》第一部,当年一出版就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直到今天,该书也仍然是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做人要有操守,文学创作上也同样要有操守。《创业史》出版后,稿酬1.6万多元。柳青早已想好,《创业史》(包括以后几部)的稿酬将全部捐献给当地建设,并写信给当地政府特别强调:“我希望除过负责干部知道外,这件事不要在群众中宣传,不要做任何文字的或口头的宣扬。如果有人这样做,我认为是错误的。”有人劝他,给自己留些防备万一。他说:“我写书并不是为了自己,农民把收获的粮食交给公家,我也应该把自己的劳动所得交给国家。”

  如此见识和作为,堪称高风亮节。说到底,柳青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愿意也甘心为自己的政治信仰贡献出自己文学才华的写作者,这基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也基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的实践和成果。柳青的作品,或可由人评说,让时间来检验,柳青的困惑和疑问,有时代的因素和历史原因,而柳青的人品和操守,却可以穿越时空,被高尚和有良知者景仰和光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