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从坚守走向突破——评宁新路的散文创作(石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30日10: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石英

  当下散文的发展形势很兴旺,散文作者及作品可谓汹涌澎湃,有目不暇接之势。在这种情势下,人们有理由要求不仅是数量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质量的充分满足,最主要的期待是有出息的散文作家们能够创作出独具特色,至少在某个方面有突出优长或新的突破的作品。如此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起来“过瘾” 、有味儿,至少不致产生“审美疲劳”之弊。

  而宁新路就是这种有优长、有特色、有新成就的散文家,他的许多作品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从本质上说,他的创作姿态可以概括为:真善美的强烈追求者,淳厚乡情的坚守者,时代精神和人性本质相融合的体现者。在他的散文作品中,贯穿着对真善美事物的无限钟爱与对丑恶现象的由衷厌憎。我印象极深的是名曰《黑的白的》这篇取材和角度均为不俗而剖析又极透辟的文字。乌鸦和喜鹊,这两种人所常见的在民间早已定位的鸟族,按说已无多余的话可说,但新路仍然从中挖掘出了新意和深意。为什么?我觉得这源自于他观察的细致、思考的别致,尤其是好善憎恶的内在“基因” ,借两种鸟族、两种形象给人的感觉做了非同一般的抒发,因而令读者不觉得老旧且对作者的“发现”与“发掘”由衷钦服。

  写乡情,写亲情,这几乎是散文作家共有的专注点。而在宁新路笔下的乡情和亲情,同样是跳出了“一般化”的窠臼而别具着眼点与感受点。据我所知,他籍属西北甘肃,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它地处黄土高原,必然是多黄少绿,贫瘠缺水的所在。但在新路的描述中,他的家乡充满着“柳” “槐”之类生命勃然的色泽。进而将故乡的树与人融而为一,乡情与亲情密不可分。 “感到老柳是亲人,是母亲的替身,姐姐的化身。 ” ( 《柳母》 )而且,我深深感到:他即使并非正面写故乡的散文,有时不经意间也自然联想到了家乡的影像和感受,有时又与储留在深心的乡情和亲情做了对比与反衬。这时我觉得那片土地已成为他内心不移的基石,它的精神力量,可谓无处不到,无时不达,而随作者创作生命之活跃取得更引人注目的业绩。

  如上所述,作者对故乡与亲情非同寻常的眷恋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忆,可谓一位具有正直品格的作家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淳美人性的尊崇与坚守。坚守并非保守,正气有如信仰。他清醒懂得丢掉该坚守的东西,无异挖掉精神的基石,扬弃淳美的人性必然沦为无根的飘蓬。与之同时,宁新路在创作思想上充满时代精神,在创作方法上历来有一股子探求创新的“拧”劲儿。也许是命运使然,他从村庄到了省会,又从省会来到都城,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促使他一直钟情于事业,尽可能优异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切地说,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是在业余时间见缝插针,惜时如金。生命与时代同步,作品主调紧扣生活节奏,可谓时空光影的出色见证者。然而,他总是善于在作品中将时代精神与人性的本质相融合,使社会生活中正能量和负面因素不致混淆,以明晰的头脑对不同的色泽、不同的声音进行理性的抉择与取舍。根据自身的情况摆正位置,做出自己应作的贡献,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他说:“中心吞不下那么多的人,中心没有那么多位置,中心太闹太吵太挤,大部分人都会是边缘。边缘,又有什么不好呢?中心有太多的喧闹,边缘有太多的清静。人最大的不幸是,进入中心却在中心的边缘,身在清静边缘却向往中心喧闹。 ” ( 《边缘》 )这是一段极典型、极富代表性的语言。辩证、智慧、积极却又识进退,而且别具意趣,颇富魅力。

  由此便联系到宁新路散文的结构方式与艺术风格。以他甚具代表性、发表于《中国作家》的《迷雾里行走》 (散文十篇)为例,它们无不是表面随意,内质严谨;语见俏达,实则深沉。可谓融叙事、沉理、抒情于一体,宏观布阵与微观的无缝焊接,读之曰爽、浓、劲、味、刺等诸种感觉应约齐集,非短时率尔成章,乃久孕厚积一朝吐露也。我之所以言其为“吐露” ,而不是常用的“喷发” ,是因为作者的总体风格从来不以“快餐”见称,而重在“琢磨” ,细嚼慢品,自有厚味。应该说,每篇都对得起生活,对得起读者,也对得起自己。真正的为文者,自己还没品出味道来,便硬叫别人去品滋味,那怎么成?

  在这种总体风格中,有一个不能不说的突出特色。那就是在俏皮中的讽刺,在并不剑拔弩张中的揶揄与不屑,本质上是由正气垫底的锋锐之语。仅举二例: “在某种层次的人士面前,那么忙碌,那么躁动,那么殷勤,那么谦卑,频频敬酒,不厌其烦说恭维话、热情话,从官小的人的殷勤、谦卑里,让大家感到他不知谁,他已找不到自己了。 ” ( 《迷雾里行走》 ) 。另如:“背着手走路,背着手睡觉,除了没有用心之外,还可以治疗驼背、颈椎、腰痛等不良杂症什么的,但背着手治病可以,而背着手睡觉,那是绝对睡不着的,那样双臂会麻木和疼痛难耐,不信试试。 ”以调侃方式阐发人生哲理,是一种大幽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