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试试教授与作家的“合二为一”(陈老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9日10:4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老萌
《从俗如流》,朱寿桐著,作家出版社出版,25.00元《从俗如流》,朱寿桐著,作家出版社出版,25.00元

  德高望重的程千帆、“真人”性情的黄曼君、早享盛名的叶子铭、冷眼观世的邹恬、魏晋遗风的裴显声,无不栩栩如生于笔下,即使建树不显的师长,一长串名字,他们各自的特长、风度,都到记入《从俗如流》。寥寥数语,煞是传神。

  给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信里我顺便提了一句,几年前读过他一篇写他父亲的美文,亲情感人,记忆犹新。愿他再写一些,不写,可惜了,浪费了。不意几天后他到南京,带来一册散文集《从俗如流》,收入他长长短短作品六十余篇。我惭愧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这些年来他从未停歇美文写作,而且数量如此壮观。

  朱寿桐是学者,编入此集的均属狭义散文,或谓美文,和时下常见的学术随笔不是同类的文字。而今学者的随笔很常见了,纯粹的漂亮美文则不多。写惯论文论著的朱寿桐教授,谁想他笔端倾泻出这般娟秀文字:

  (市内)满树的枝芽招徕沃野的春绿,那是一种江南,不,苏州才有的鹅黄色的新绿,绿里透着湿润的光泽透着小心翼翼的青碧,绿得人心潮澎湃,心旌摇荡。这种绿就挂在苏州街头的每一棵低垂的杨柳,然后再渐渐地变浓,终于滴落在每一丛顽强而欣喜地获得生命获得青春的杂草之中。苏州没有很美丽的翠鸟,不知是否因为苏州的颜色过于青翠,这样的鸟儿不来比美,也许它们早已来过,只是隐身于青翠之中,人们无法分辨出它们。(《苏州三声色》)

  读《从俗如流》,我最偏爱写亲情的篇章,它们集中编在第一辑,作者也有愈加珍爱的意思吧。传闻朱寿桐是孝子,果然在他散文集里得到印证。他父亲仍“健在”,但思维和言语说皆不甚清晰了。朱寿桐每回从澳门回南京,必定挤出时间,奔数百里外的盐城乡下陪陪老父。就如这次我们一晤,匆匆来,匆匆走,也是因为他明日要赶去老家尽份孝道。不知何故,多年前写父亲的那篇美文竟没有收入这本集子。不过开首几篇题目都标明写母亲的,还有没标明的《冬天的热思》也是,移作书名的《从俗如流》更是。《没有母亲的春节》其实写的是一次没有作者在身边的母亲的春节,她失去往日天伦欣慰的春节。母亲走了,作者感到她也带走了春节。

  朱寿桐重情重义,他对双亲的深情,同样推至于师长,还有亲友、同行。哀悼乃师陈瘦竹先生的《夏日的追念》分外感人,他与陈瘦竹结识、过从、永别,大多是在夏日,而夏日给了病重老人种种烦恼痛苦,“陈先生终于领悟到了夏天的厉害,夏天的肆虐,夏天的不祥”。“赶在真正炎酷的夏日还没到来之前,他悄然离开了他所萦念不已的人间尘世,只身飘向那没有冬天也没有夏天的永恒灵界。”怀念师长的篇数也不少,德高望重的程千帆、“真人”性情的黄曼君、早享盛名的叶子铭、冷眼观世的邹恬、魏晋遗风的裴显声,无不传神于笔下,即使建树不显的师长,一长串名字,他们各自的特长、风度,都记入《从俗如流》。寥寥数语,煞是传神。

  中国许多教授一辈子执教一所大学,朱寿桐先后任教的高校好几所,加之频繁学术活动,他足迹遍及各地,国内的南北、海外的东西。屐痕处处,无处不情动于衷,于是此集有一辑近乎游记的作品,秀美文字如溪流淙淙而出。朱寿桐的情意何止于人,于地于景亦然。他的游记,苏州浓绿、巴山夜月、比萨斜塔、哈佛音乐、博多湾边学府——均有异于匆匆过客们的浮光掠影一瞥,或流连眷恋,或别有发现,或忧虑环境,或索解迷误,情与思交织,既怡人又益智。

  王蒙称道朱寿桐“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散文作家”(《从俗如流》王蒙序言),显然指文体说的。朱寿桐喜用排比句,急管繁弦,大概非此不足抒发满胸情怀,气势颇为吻合生活中他热情豪爽性格。然而并不追求汪洋恣肆,大体还是走婉约一路。着笔于人之常情,但又是旁的作者不常写到的看似寻常的细小。情感渐趋浓烈,到了至浓处倒不肯放纵笔墨,宛然收归平缓。有时凝练成一句话,甚或一个短语,落下些许归有光、朱自清的影子。

  但只是有时做得尚欠化境,未能做得看不出做来。身为学者,朱寿桐自有一般美文作者欠缺的谨严,题材,视角,思路,章法,修辞,文字,小则一段行文的细密,大到整篇构建的稳当,无不见出学者的理性和学养,总是多一层滥情作者不备的识见,睿智滋养着全篇。都是精美作品,朱寿桐的秀丽而透着结实。再与常见的学者散文比较,又毫不生涩,未染匠气,添上他们短缺的俊秀、妩媚,可谓散文园地新枝。

  这样的作品,单是作家写不出来,单是教授也写不出来。每每听到副刊编辑叹息,文字漂亮的作者不少,但具备学养的不多;写稿的教授不少,而文字可读的不多。朱寿桐二者得兼矣。

  要说,作家想成为教授,怕不易。文学教授愿意当名作家,应该未必太难。朱寿桐说他写过新诗,大概写得很少;写过一个剧本,未曾发表。不知写过小说没有,我以为是写过。没有的话,也着实太亏那才华。相对高雅的学问,舞文弄墨是件流于“俗”的事。“从俗如流”的朱寿桐当然是也就是“俗”人了。我却非常赞赏他的雅俗并流,其他学者不妨都来试试教授、作家的“合二为一”。倡导这“合二为一”,研究和创作相得益彰,一面提高了学术水平,一面增添了文学“别动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