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学批评要有大格局大气象(彭学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8日10: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彭学明

  山东作协能够做签约文学评论家这个项目,并且把签约文学评论家的费用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在全国是具有开创性的,可以说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签约评论家不仅研究全国的文学动态,也研究本地的、当地的文学动态,并且能够重点关注和研究本地的文学动态。长此以往,它对当地的文学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将是山东文学巨大的助推器,对山东文学的未来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山东的文学评论家是有福气的,山东的作家更会因此受益。我是从文学创作再到文学研究这个岗位的,我确实知道文学评论对作家的重要性。作家的文学创作特别需要文学评论这个强大的助推器。作家需要文学评论家这个温暖的人梯,这样才会走得更快。山东作协现在投入如此的力量来鼓励和推进文学创作,山东的作家当然更有福气。作为作家,我感同身受。

  看了整个山东签约评论家的年度验收成绩单后,整体是欣喜和欣慰的,山东文学批评界这些新鲜的血液是强劲的、有力的,是有活力和生机的。像贺仲明、房伟、张丽军在全国青年评论家里面都是很有成果和影响的,马兵和张艳梅也在崛起和跟进,实属难得。具体的优点就不逐篇评论评说了。提一些我的整体建议和看法。

  我认为这些评论家,一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体系,比较零散,难有力量、难得关注、难成气候;二是还没有绕过文学批评趋众的跟风生态。跟热点多,跟名家多;三是缺乏对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经验和文学不足的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点多、面少,个案分析多,全局性的文学观察少。

  为此,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个建议,不要只跟踪热点和名家大家,名家大家跟的人太多了,太多的人排在你前面,你跑得再快,都有人排在你前面,你插不了几个队,你都是排在别人后面。正因为跟的人太多,就很难发现新东西、表达新观点,往往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我不是说不能研究名家和大家,而是说不要只盯着名家和大家,应该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到发现新人、培植新人这个角度,特别是刚刚冒尖、已经走出来,但却还被忽略的那些新人,比如山东的签约作家们,写小说的如王方晨、刘玉栋、刘照如、东紫、艾玛等;写诗歌的如路也、寒烟、孙方杰等,写散文的如耿立、王月鹏、简默、宋长征等,正是需要我们发声和鼓励的。这样的发声、助推和帮助,比盯着名家重要得多,这是评论家的责任。

  说实话,天天盯着名家大家,都只是锦上添花,甚至还添不了花;而你对新人的扶持,一句两句话,他都会时刻铭记和感激,会时刻写在封面上,时刻把你抬到他文学创作的高位上。当然我们搞文学批评不是让作家感激我们,我是说应该去发现新人、培养新人,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青年批评家的眼光不要只盯着那些名家大家,要尽快转身,去看新人新鲜而生动的面容,而不是那些离你远去的背影。

  第二个建议,一定要注意面和点结合的综合性研究。面的研究是考量一个批评家的理论高度和学术高度的,而点的研究是考量一个文学批评家发现能力的。所以面和点的研究要结合起来、综合研究,而且要更注重面,不管是研究当地的地域文学现象,还是全国的文学现象。

  那些优秀评论家为什么能够站出来?都是靠对综合性的研究立住了脚,而不是对某一点散的研究立住脚的。因为对作品的研究有着广度和高度,才会有深度和厚度。大的研究,呈现的是大的气象。即便是站在某个点上的研究,它都会打开一个很大的缺口,从这个点引发整个面的文学现象,呈现大的研究气象。所以不要就点说点、就面说面,整个研究应该是综合性的,要通过综合性研究来建立自己的学术高地和学术高度,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批评家。

  第三个建议,学术研究一定要有系统性,对某个领域抓住不放。这种系统性的研究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学术观点、学术论点、学术领域,成就自己的学术高度。比如说你研究“70后”,就抓住“70后”不放;你研究乡土,就抓住乡土不放。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才会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家名家。千万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永远没有适合自己的领域。

  第四个建议是对作协提出来的:抱团发声、集体合唱。既然有了这么一批优秀的签约评论家,就组织这些评论家抱团发声、集体合唱。当某一个作者出现时,集中的组织评论家们写一篇大的研究文章,不是千八百字的那种,是三五千甚至上万字的那种,集中地把他推出来,以集体的优势和力量,把这个作者或者这个地域的文学群体推出来,形成合唱以后就会形成合力。这种抱团发声和集体合唱,要持续性、制度化。这就是文学的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对推介当地的文学作者、推动当地的文学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