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行走的祝勇(俞晓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4日12:07 来源:文学报 俞晓群

  “行走的祝勇”,是他微博的名称。我们是好朋友,但他太好动,经常居无定所,每次约见,都要为他重新定位:时而在北京,时而在成都,时而在东京,时而在深圳,时而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

  祝勇成名很早,我最初读他的文章,就有出尘超逸的感觉。他写游记,写剧本,写学术论文,写历史小说,文笔所及,文风一以贯之:潇洒、飘逸、豪爽、奇妙、华丽。一个人文章的气势,是一种与生俱在的东西,学不到也改不掉。

  当然,祝勇的流动性是全方位的:流动的思想,流动的文字,还有流动的人生态度。在我的印象中,他始终是不安分的,每天都在文化的时光中迅跑。并且他的跃动是穿越时空的,更多的时候,他会沉浸在旧日的时光里,久久不肯回来。记得在十几年前,我请他写非虚构作品《辽宁读本》,亲眼目睹过那样的情境:他把文题作为一个科研项目,首先建立纲目,然后深入实地考察,跑图书馆,找资料,找人访谈,整天埋头于故纸堆中,游走于历史的残垣断壁之间,记录着亲眼所见的种种事物。说实话,当我见到他的样稿时,我被他认真的态度与宽阔的视野震惊了!那种惊讶,不仅来自身在其中的视而不见,更在于祝勇笔下的辽宁,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的书写,击破了现实之中官僚体制的条框,诸如腐儒气质、官样文章、人云亦云、陈规旧俗、文化掮客等司空见惯的陋习,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踪影。满篇文字洋洋洒洒,充溢着些许黄仁宇式的叙述风格,还有他对于这一方疆土的热爱和人文观照。从《辽宁读本》的写作中,我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国家级的纪录片大项目,如《1405,郑和下西洋》《利玛窦:岩中花树》《我爱你,中国》《辛亥》和《历史的拐点》等等,制作方都请祝勇来执笔,正是来源于他的认真,他的才情,以及他超常的学术精神。

  除此之外,认真地行走,更是祝勇写作思想的源泉。回望流去的时光,我感叹,祝勇确实是一位很有心计的智者,几十年来,从青涩到青春,再到壮年,他一直在潜心丈量与规划着自己的文化蓝图;他的行走,他的写作,一步步,一本本,都是他人生计划的某一个阶段。刻苦,认真,积累,尝试,个性,计划,加上旺盛的精力和天才的思考,构筑成祝勇行走的文化基石。

  对此,祝勇本人如何思考呢?他说:“很多年中,我对行走充满迷恋。行走为我提供了更多的道路,使无趣的人生变得更加尖锐、复杂和诡秘。每一个路口都埋伏着一个不容躲闪的问题,向我逼近。我发觉我的生命被越来越多的悬念所控制。那些悬念雇用了我的身体,使它愈发机敏和不知疲倦。他发现了美。”

  后来祝勇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访学、从师刘梦溪先生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又去了故宫博物院,成了一名纯粹的文化研究者,他的文字,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妥当的落点。好像他此前的所有努力,都在为此做准备,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是那么水到渠成。故宫历史浓厚、人文荟萃,器具精美,是真正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祝勇整日与苏黄米蔡为伍,与沈文唐仇为伴,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了一个妥帖的释放点,也为他未来寻得了一个可靠的基础。但说到底,还是他的心静。他说,他在故宫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他读的书,大多是繁体竖排没标点的。在这争名逐利的世上,他能不为利益所动,沉潜在中国文化的魅力里,致力于读书做学问,颇有《楚辞》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势,在浮躁的今日,更显出一种风度。

  而这时,也正是他生命和写作的成熟期。他的一系列有关故宫和清史的非虚构作品,在这前后陆续出版,其中有《故宫记》《纸天堂》《辛亥年》《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 等。海豚出版社从2012年开始出版“祝勇作品”,已先后出版五种;后来东方出版社出版“祝勇作品系列”,意在全面展现祝勇近十年的创作成就,既有非虚构作品,也有虚构类作品,如长篇小说《血朝廷》等,至今已出版十种。此次故宫出版社与海豚出版社联合出版 《祝勇非虚构文集》,主要对祝勇多年来的非虚构创作进行一次集中呈现。

  其实早在2003年,郁风先生就发现了祝勇的与众不同。他读祝勇的游记,发出这样的惊叹:“这不是游记,也不是记者的采访,更不是考察报告,而是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搜索历史,寻觅那几乎被人抛弃或遗忘的文化传承……然后,却是随心所欲地写出这本极富内涵的散文集。”

  同样受到震惊的还有冯骥才,他也惊叹道:“祝勇已经着魔一般陷入了昨天的文化里。这样的人不多。因为一部分文人将其视做历史的残余,全然不屑一顾;一部分文人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写作的素材,写一写而已。祝勇却将它作为一片不能割舍的精神天地;历史的尊严、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迹全都深在其中。特别是当农耕社会不可抗拒地走向消亡,祝勇反而来得更加急切和深切。他像面对着垂垂老矣、日渐衰弱的老母,感受着一种生命的相牵。我明白,这一切都来自一种文化的情怀!”

  我没有上述大家的觉悟,却也对此感同身受,而且觉得,祝勇的文字很像一剂毒药,会让读者一吻中毒。那毒在哪里呢?当然在祝勇的文字之中。那天深夜,我读祝勇,像鲁迅笔下的狂人,从字缝中读到“吃人”一样,我从祝勇的文章里,却读到了“诱惑”!

  《祝勇非虚构文集》祝勇/著,海豚出版社、故宫出版社联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