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拔剑长歌唱英雄——评新编晋剧《续范亭》(王宏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2日10:46 来源:人民日报 王宏伟

  新编历史晋剧《续范亭》艺术地再现了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肩扛民族大义,“愿将身躯易自由”的英雄气概。

  1935年深秋,日本法西斯强占东北、逼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关头。而此时,主政国家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兄弟阋于墙”而不能“外御其侮”。续范亭趁国民党“五全”大会召开之际,决意赴南京,面陈蒋介石,请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然而续范亭泣血“闯宫”求见屡屡失败,遂怀揣短剑,血溅中山陵,以此唤醒沉睡中人。

  从结构上来看,《续范亭》主体有六场,外加一个尾声。第一场“决意东行”,表达了续范亭将军执意赴南京的急迫心情和坚定信念。第二场“雾锁金陵”,讲述了续范亭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与遭受的冷遇。第三场“兄弟激辩”,再现了续范亭与怀揣“暂忍强权待公理,先除异己求统一”主张的张学良之间的激烈对质。第四场“报国无门”,续范亭将军彻底绝望,“血染府门心肝颤,梁柱腐朽在眼前。报国无门已成憾,血荐轩辕天地间。”第五场“剖腹明志”,是全剧高潮。这是一个寒风瑟瑟的隆冬,阴云密布,漫天大雪,续范亭将军拔剑以明心志,血红的光晕铺满舞台。第六场“震惊朝野”,续范亭将军自戕一年后,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张、杨兵谏,逼蒋抗日。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之中。

  塑造典型人物是本剧的核心要义,主演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对此体会深刻。他仔细研读续范亭的传记作品,数次深入到将军故里,走访将军后人和相关亲历者及其后代,为的就是在舞台上塑造出可信的英雄,还原那段真实的历史。当武凌云以续范亭将军的形象迈上舞台,我们仿佛看到这位将军正从历史深处向观众走来:崇文尚武、大仁大义、不畏强权、视死如归。剧中其他几位主要角色,如杨虎城沉着稳重、老辣干练,少帅张学良洗练帅气、温文尔雅,也被演员们塑造得生动逼真、丰满鲜活。配角的表演则充满灵动之气。青衣演员李月萍扮演的大家闺秀许玉侬文雅贤惠、情绵意长,小旦演员王春梅饰演的记者杜若梅一身正气、机智勇敢。尤其四位丑角的设计堪称全剧的神来之笔:人物身上的傲慢、粗俗与造作,被几位演员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晋剧《续范亭》善用舞台空间,恰当地烘托了剧情的推进。舞台空间以台阶划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通过大型浮雕展现西安绥靖公署、南京国民饭店、南京总统府和中山陵等场景,下半部分用花格窗棂作挡板,给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感、压迫感,体现了国难当头的严峻形势。配合灰暗色调的舞美,灯光从第一场至第五场均设计为冷色调,体现了暗夜苦斗的中国人民正在寻找光明之路。第五场,续范亭将军剖腹的一刹那,血色的红光布满舞台,象征着壮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惊醒了国人。从此,沉睡百年的东方雄狮醒来,并向侵略者发出愤怒的吼声。《续范亭》的音乐设计雄浑中带有苍凉,悲壮中含有希望。每一场都以大气壮美的伴唱结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续范亭》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民族史诗。妙笔生花谱新曲,拔剑长歌唱英雄,今天创排《续范亭》,就是在艺术的舞台上为我们的英雄谱写赞歌。

  当然,作为一部新编历史剧,《续范亭》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舞美设计写实风格较强,写意不足。《续范亭》作为现代戏,所表现的生活距离今天并不遥远,在舞台上展现事件发生的环境,离不开写实的元素。不过,戏曲作为中华传统艺术,其美学风格还是以写意为主。如何在现代戏的舞美设计中做到虚实兼顾,让二者相得益彰,还有推敲的余地。又比如,主要演员角色塑造的完成度虽然已经比较高,但是角色的个性还不够鲜明,特别是对人物内心两个自我之间的冲突表现得不充分。此外,续范亭将军诗才出众,其唱词文采斐然固然符合人物特点,然而,唱词毕竟要面向大众,如果能雅而有白,通俗易懂,相信演出效果会更好。瑕不掩瑜,如今的《续范亭》已立在舞台之上,相信经过不断地打磨与完善,这部剧有望留得下、传得开,成为戏曲现代戏中的佳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