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编剧三人谈:文艺创作要有现实主义精神担当(高满堂 王兴东 高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1日08:20 来源:光明日报 高满堂 王兴东 高璇

  文化会客厅·编剧三人谈

  文艺创作要有现实主义精神担当

  编者按:

  现实主义是中国文艺创作的优良传统。但由于 种种原因,一段时间里,现实主义不断被窄化、弱化、边缘化。这导致我们很多文艺作品感染力不足,穿透力不够,吸引力不强。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 是一种创作精神。能否重拾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不仅关乎能否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更关乎能否优化文艺创作的生态环境。今日,本报特邀请三位来自一线的影 视剧编剧高满堂、王兴东、高璇围绕“现实主义创作”的话题展开探讨,以期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回归有所裨益。

真实是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作者:高满堂

高满堂 人物素描:郭红松高满堂 人物素描:郭红松

  当下的影视剧创作,现实题材尤其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题材愈发稀少,现实主义的光亮愈发微弱。我们的荧屏上,到处充斥着仙侠、玄幻、后宫等题材 的作品,“神剧”“雷剧”横行。还有一些现实题材影视剧,要么是青春偶像,要么是婆媳家斗,要么是小品式的农村生活,这些也都跟现实主义没有关系。现实主 义创作最重要的是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表现真实的人生。真实是现实主义的特点和魅力。一些所谓的现实题材,表现的并不是真实的现实,而是编剧臆想出来的现 实。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一个民族不能整天生活在仙侠、玄幻、后宫和虚假的现实之中。

  搞现实主义创作很不容易,需要下大力气,吃尽苦头,历尽艰难,因此创作者首先要有一种担当意识。现实主义就是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必须深入到生活 中,深入到群众中,才能获得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好的现实主义作品。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创作者都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深入不进生活,因此也就无法获得来自 一线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素材,最后只能从网上搜一搜,从别人的作品中抄一抄,自己再编一编。

  有些年轻的编剧说,深入生活搞创作,成本太高,吃住行都得自己掏钱,还有的觉得下基层太苦太累。我很奇怪,一些年轻的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搞创 作哪有不吃苦的?当年,我为了采访体验生活,各种苦和难都尝了遍,半途迷路,睡地下室,被当作骗子从学校教室里赶出来,都是家常便饭。这些经历让我认识 到,只有吃进去草才能挤出奶。

  经常有人问我创作秘诀是什么?我哪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说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深入生活。在我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每创作一部作品,我都会深入 生活中去倾听、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为了写《闯关东》,我采访了200多人,足迹遍布辽吉黑和鲁西南,行程7000多公里。为写《老农民》 我花了5年时间,跑了6个省采访。为创作《闯关东》,我在黑河出过车祸,在青岗子一病7天。为写《钢铁年代》,我在炼钢炉边差点出大事故。正是在生活的熔 炉中,我采集到了艺术的金子。

  现实主义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触碰到一些现实矛盾。如何在反映问题,触碰矛盾的时候,又能坚持正确的导向,让人通过矛盾和问 题,看到未来和希望?在我看来,有两条底线不能突破,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违背,二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不能颠覆。在坚持这两点的基础上,创作者大可放 飞想象的翅膀。

  (韩业庭采访整理)

  作者简介

  国家一级编剧,创作电视剧五百多部(集),代表作有电视剧《闯关东》《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老农民》《抉择》等。

要警惕伪现实主义

作者:王兴东

  王兴东 人物素描:郭红松  王兴东 人物素描:郭红松

  恩格斯说过,艺术创作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电影在整个电影史上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记,是历史留给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些现 实主义题材影片至今仍影响着我们。从世界范围内看,也只有现实主义创作最具有穿透人心的感染力。不管好莱坞大片特效多么绚丽,画面多么精美,看完了也就完 了,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回味,看过几天你甚至连基本的剧情都记不住。可是像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日本电影《入殓师》,不管哪个国家的观众看了都会产生 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些影片的魅力就在于对当下生活的观察和关注。

  在今天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的文艺作品要想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感知,要想感受这个时代的脉搏和温度,更离不开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但现实的 情况是现实主义创作不断萎缩,伪现实主义大行其道。伪现实主义,由于不是有感而发,所以没有真情实感,尤其是打着现实主义和革命主旋律旗号的伪现实主义题 材的影片,人物不典型,环境也不突出,用的根本不是电影的语言,要么把电影当成宣传品,要么把电影当成商品,就是没有把电影当成精神产品,这种创作取向曲 解了现实主义精神。真伪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真情实感,一个是虚情假意;一个是对生活的提炼,一个是自己的主观臆造;一个展露人性恶,一个张扬人性善。所 以,弘扬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应该在文艺领域进行打假,打假情假意,打假模假式。只有去伪存真,才能提升现实主义创作的水准。

  现实主义创作要求真实,因此要展现细节。这要求创作者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创作者只有把看到和感悟到的时代变化和社会现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展 现给观众,才能具有现实的感染力。当然,不仅要再现细节,还要掌握全局。现实是复杂的,如果创作中只是纠结于一个侧面、一个细节,那就是片面化,也就做不 到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所以,现实主义创作最重要的是要唱响主旋律,反映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比如,当下我们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上坡路,利益关系空前复 杂,各种矛盾交织一起,那么如何表现这些矛盾和冲突?我想判断你的作品符不符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标准就是,是否是在为改革鼓与呼,是否用心用情用作品在 推动改革的车轮向前进。

  每个创作者都生活在社会现实中而不是真空中,每个人的创作都是对社会现实生活感受的表达。即便是古装剧、历史剧,也都是今人对古代历史的一种现 代解读和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主义精神应该贯穿于创作者所有的创作中。一些质量上乘的古装剧、历史剧,比如《琅琊榜》《北平无战事》,无一不具有强 烈的现实意义。毕竟,所有对历史的书写都是为当下服务的,一切历史都是为了指向今天。因此,历史题材、古装题材的影视剧,多一点对现实的观照,多一点古为 今用,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需要指出的是,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古装剧,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塑造,都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尤其是在价值 取向和历史观上,绝不随意颠覆。这跟戏说历史的影视剧是完全不同的。

  (刘宇佳采访整理)

  作者简介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从事编剧工作41年,代表作有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孔繁森》《建国大业》《辛亥革命》《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等。

技巧取代不了真情实感

作者:高璇

  高璇 人物素描:郭红松  高璇 人物素描:郭红松

  现实主义应该有两个必要的属性。一是对于当代社会现实的反映,直面社会现实,包括尖锐的问题;另一个就是主人公能表达当代人物的生活质感、情感 诉求及其理想和人生追求。这些都来源于真实生活,跟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架空和悬浮的。我认为至少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称得上是现实主义题材。

  现在业界有一个比较大的创作类型,叫现代题材,包括生活剧、言情剧、青春偶像剧等等。现在的现代题材类型已经夹杂了很多内容进来,范围不断在扩 大,但是从内涵和质量上看,却是越来越不接地气,越来越“悬浮”。所谓“悬浮”,就是指生活质感被抽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而营造出一种纯偶像化、纯幻想 化的创作倾向。当下很多穿越剧大行其道,就是例子。所以这两年国产影视剧的创作,尽管在现代题材方面似乎更加丰富,但我认为却越来越远离真正意义上的现实 主义。

  我从年轻编剧成长为成熟编剧的过程,其实跟国产电视剧的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中国电视剧繁荣发展的十年。在我印象中,2011年以前,几乎每年 都有现实主义力作出现,无论是生活剧,还是社会现实剧,甚至一些反映尖锐问题的行业剧,比如律政剧、医疗剧,都有代表作品涌现,质量也很不错。但是 2011年之后,网络化、年轻化的审美需求开始倒挂引导电视台的采购跟行业制作。所以据我观察,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是急剧萎缩的。

  首先是因为现在整个行业——从电视台到制作公司——都试图与视频网站展开竞争,从而迎合网络观众的口味,并自我束缚。这两年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 就是影视公司开始频繁地限制编剧创作,即便是比较有话语权的编剧,在创作类型方面,也被要求要么写古装、玄幻剧,要么写穿越、偶像剧。发行方并不青睐过于 现实主义的作品,而这种创作导向会直接影响每一个编剧的创作。这就是我们的创作者所面临的一种无奈的市场导向,且这一倾向近年来尤为严重。

  其次,则是因为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搬弄技巧、脱离现实的现象。我前段时间去海外下生活,亲自采访、接触了大批留学生,与他们面对面沟 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孤独。那种远离祖国、远离文化母体的孤寂感,绝不是闭门造车可以摹写出来的。诚然,凭一名专业编剧的技巧,在相近题材 中制造剧情冲突并没有太大问题,但其成色却和触摸现实后的作品天差地别。

  所以我认为,不管写什么,都一定要扎根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营养。同时,创作者在作品中还要传播出正能量,给人以好的引领而非坏的影响。比 如反腐现在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文艺作品应加以反映,但在表现的形式上,我们不是去直接展现一些官员如何贪腐,而应当以正面的导向切入现实,同时树立起 正确的价值观。我觉得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

  (鲁博林采访整理)

  作者简介

  影视剧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电视剧《别了温哥华》《我的青春谁做主》,电影《赵氏孤儿》《触不可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