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部文学经典的再传播(琼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17日11:55 来源:长春日报 琼 花

  作家常常为了心目中的读者而写作,这潜在的理想读者能理解他作品的内涵并以其自身的经验教养达成对话关系。一部文学作品拥有越多理想读者,它被传播的范围就越广,成为经典的可能性也越大。长篇小说《扶桑》从1995年发表至今整整20周年,其间引发无数高等院校文学专业人员研究的兴趣,也俘获了大量的文学爱好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特此重新出版了这部关于19世纪北美洲移民浪潮的史诗般的作品,并邀请了一位《扶桑》的超级读者、阿里音乐董事长高晓松先生及著名书评人史航先生于近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与作者严歌苓进行一场“糟糕的历史与优美的文学”的深入对话。

  《扶桑》当年的发表过程堪称奇特。上世纪90年代初,严歌苓只身涉过重洋,到美国苦读写作学,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其间,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常常处于近乎疯狂的写作状态中。长篇小说《扶桑》写作于此时,完成之后她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后来她看到台湾《联合报》征文启事,遂以一个无名的写作者投稿,竟意外地斩获第一名10万元大奖。所以,如果没有这次贸然投稿,《扶桑》的手稿也许会和她写作的其他好多成品半成品一起被塞在地下室某个箱子里,永不见天日。

  这个时期的严歌苓独处异国他乡,作为一个东方人置身于西方世界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中,是极度敏感而脆弱的。所有尖锐的疼痛投射在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扶桑——一个半世纪前北美第一代华人移民身上,将严歌苓体会和理解的东方伦理和盘托出。《扶桑》可以说是一部残酷的移民血泪史,是东西方两种文明、两个种族之间曾经对立、猜忌、误解的历史。扶桑笨拙而雍容的体态、慈憨寡言的心性、饱受摧残的经历,对近代整个东方世界都具有高度的象征性。但扶桑这个形象仍然是极其复杂的,不只是单单作为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她与白人少年克里斯和唐人街大佬大勇的关系、她的顺受与选择,她的退与进,都包含了太多的内涵,多由东方民族的文化基因所决定。作者对那个大时代没有做简单化的处理,而是以灵动的笔墨极富才华地描写了北美大陆博大广袤荒凉同时又是创业者和冒险家天堂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有扶桑置身的唐人街滋味重重的繁复气息。在白人和华人双向的误解与对立中,冲突在所难免,而对异质文明的好奇也同时在双方生起,并进而趋向某种程度的理解。这部小说不是简单地描写血仇,恰恰是通过扶桑这位女性所表现的无边的爱与宽宥,来呈现不同文明与种族间的差异性、矛盾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重性。惟其如此,对这部小说和其中的人物才产生了多种解读甚至误读。所以,对这样一部多重内涵的文学作品,重读及细读是必要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