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儿童文学批评要有力量有锋芒(张锦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11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锦贻

  古今中外,好的文学作品总是留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感,激励人的意志。文学的潜移默化,伴随着人的成长,关联着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它的作用难以形容、无可替代。尤其是少年儿童,当他们吟诵着李白、杜甫的诗句,心头留下的是怎样的一种自然情思、家国情怀?当他们读着冰心的散文、叶圣陶的童话,心田种下的是怎样的一种爱与同情?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审美价值、情感价值。艺术的最美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近年来,一些人却视少年儿童为赚钱的对象,急功近利。这些现象的出现,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事实证明,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文艺就繁荣、发展,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文艺就凋零、停滞。

  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待文学创作。把真正描述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反映人民思想的好作品发现出来。比如有的蒙古族青年作家,从小生长在大草原,与彪悍、高大的牧羊犬为伴,与刚烈、奔驰的骏马为友,与勇猛、野性的诸多动物为邻。他的动物小说既写出草原人们与自然万物的共处共存的美好生态,更写出天人合一的家园情韵、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描写草原儿童与草原动物之间深情难舍、深切相助时,也自然地表现出人心的纯真、人性的善良、人情的笃厚;又由此对照地写出现实中存在的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使批判蕴涵其中。这样的作品适合大众的审美意识和精神需求,也很符合儿童爱动物、喜奇异的心理特征。经过儿童文学界的评述、评论,他的动物小说、散文,拥有了南北各民族的少年儿童读者。

  但同时,一些出版社、一些作家使儿童文学创作成为批量化、程序化的“生产模式”,也有了一些脱离现实、故弄玄虚的所谓魔幻、悬疑、惊悚的作品,以致使儿童文学领域中也有了过度追求市场化、娱乐化的不良倾向。纠正偏差,就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文学批评就是在文艺战线上战斗的武器。要正确地、恰切地使用好这个武器,就必须切实“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也是我们把握、开展文学批评的基本准绳。

  文学批评中对“人民”的观点的强调,在今天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不少作家在谈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在谈西方作品中儿童形象的自由身心,但当下各民族儿童最缺少的是什么?他们最需要阅读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实际,是任何儿童文学创作都无法绕开的。

  文学批评是文学的批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会有美妙的构思、巧妙的布局、奇妙的想象、精妙的细节,常常会在妙趣横生、妙不可言之中,“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因此,文学批评也必须运用艺术的观点,引导人们不断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在阅读、欣赏中“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人们常常误以为文学批评文章就是枯燥干巴的说教,其实,好的文学批评文章,总是凸显作品的精妙所在、精髓所在;“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它本身也是精湛、精彩的。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本是文学的两翼,两翼都硬朗了丰满了,文学才能高高飞翔于创作自由的天空。可是,多年以来,文学批评总是滞后于文学创作。除去客观的原因,文艺批评工作者自身,“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至关重要,“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旳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更为要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