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儿童性与诗性的融合之作——读王俊康的儿童诗(马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11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马 忠

  王俊康有一颗天真和童真的心。他主张儿童文学创作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心灵来感受和思索,用孩子的嘴巴去朗诵”。他的作品不但原汁原味地表达出了儿童的内心情感,还让自己的作品有时代脉搏的跳动,有民族精神的张扬。30多年来,他将写作视点集中在当下儿童的生存状态及其精神追求上,创作出了一大批对弱势儿童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的作品。

  和绝大多数作家一样,王俊康也是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出发表达内心情感的。置身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王俊康有了比别人更多接触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机会。他们的生存状况引起了王俊康极大的关注与担忧,其弱势儿童诗歌题材的写作,主要聚焦留守儿童题材、单亲家庭题材、孤儿题材、穷苦儿童家庭题材和残疾儿童题材。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为文学提供了新的素材、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心灵图景。“小鸟有窝我有家/有家不见爸和妈/爸妈进城打工去/起早摸黑为了家/家剩孤独留守娃/风雨黑夜我最怕/捡块泥巴捏只狗/小狗陪我来说话”(《捡块泥巴捏只狗》)。这首儿歌流露出了留守儿童孤单的期盼,家的荒芜和村庄的空虚。诗人通过乡村少儿的视角来折射社会变革,反映农村弱势孩子的生存处境,表现城市化进程给乡村带来的负面影响。

  读王俊康的作品,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作家的悲悯情怀和深深的责任感。除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王俊康对穷苦儿童、单亲孩子、孤儿,同样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与同情。他身上的这种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其作品的品质。比如《妈妈做走鬼》:“妈妈做走鬼/几多辛酸泪/街边流动贩/养家最劳累//妈妈做走鬼/可怜人憔悴/风吹雨又打/像人又像鬼//妈妈做走鬼/最怕城管队/躲猫猫  快快逃/样子真狼狈//妈妈做走鬼/我给妈安慰/快长大  挣大钱/让妈享富贵”。借一个懂事的孩子之口,向我们倾诉城市底层群体——流动商贩的生存状态。同类作品还有《老赖老赖你真坏》《警察抓你真活该》《我请风儿去传话》等等,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和主题——关注家园、关注底层、关注国计民生、直面百姓疾苦。

  此外,王俊康的儿童诗歌作品中,还有写聋哑儿童、肢残儿童、弱智儿童、重症儿童、盲童和孤儿,或反映他们自强不息,或激励他们“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成长。作家以发自内心的真性情为孩子书写,使得他的儿歌、童谣和诗歌像音乐一般舒缓悠扬,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像油画一样绚烂迷人。王俊康的儿童文学创作走出了封闭的情感和生活空间,把注意力集中在弱势儿童群体上,从这一点来说,他为广东儿童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起点。

  同时,王俊康的儿童诗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儿童性”和“诗性”的高度融合。他的儿童诗在内在质地上保持了诗歌自身的纯粹性,他特别善于在意象的营造、意境的烘托、想象的升腾、情感的飞扬中,实现儿童诗内涵的诗化。

  王俊康的诗艺体现在多方面。《窗前春雨轻轻下》就是一首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浇新芽,/沙沙沙,/老师笔耕不知倦,/挑灯耕到月西斜。/滴滴嗒,/响沙沙,/美的乐章美的诗,/一片深情似彩霞。”全诗紧紧抓住“雨声”,将“听”的客体和“听”的主体的诗意关系巧妙地组织起来,共同构成了一幅温馨恬美、韵味十足的诗画交响。

  王俊康的儿童诗虽然有大量的哲理和思想在里面,但是并没有丝毫的说教,而是坚守诗意的规律,在诗意和诗形里流露诗思。《要是投票选傻瓜》:“小华的眼睛瞪得大大,/一动不动像尊泥菩萨。/此刻,他明白了什么?/在魔术大门打开的一刹那。//魔术不能无中生有,/哪怕是最高明的魔术家。/谁要想不劳而获,/那就是顶蠢的大傻瓜。”不仅寄寓了思想性和哲理性,还始终伴随着诗性想象和形象性。像《爸爸的“功劳”》:“阿妹真可怜,/得了气管炎,/咳出血丝咳疼了肺,/白天黑夜咳声连。//爸爸东奔西跑找灵丹,/急忙送到阿妹嘴里面:/蛇胆川贝枇杷露,/镇咳糖浆止咳片。……戒烟吧,亲爱的爸爸,/为了你孩子的健康,/快把手中的烟熄灭,/比任何妙药更灵验。”在诙谐幽默的笔调中做到了“寓教于乐”。

  王俊康在儿童诗的抒写视角方面,采取儿童和成人的双重视角,并以人文性将它们统一起来,从而彰显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如《只要有梦在》《大书包变成大面包》《做人就要挺脊梁》等等,充分体现了少年与成人在人格上平等的观念。儿童文学的“儿童本位”中包含了成人回到童年或者回到儿童的角色来观照童年和理解儿童,还包含了成人站在成人立场上对儿童世界的爱护和文化关怀,包含了儿童文学本身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提升。无论诗歌的对象属于自然还是社会范畴,诗人都力图上升到价值层面,不是“俯就儿童”,而是提升儿童的精神世界。从这一点来说,王俊康的创作是充分理解、尊重、适应少年心理个性发展的要求的。

  有人说,用诗歌反映社会现象,这是一种冒险的探索。王俊康的儿童诗创作示范了清新的语言、立体的构架、丰富的意象、多种艺术手法并存等特点,体现了较强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歌展现了源于生活的艺术情趣,娓娓而不是说教的人文关怀,这是感动读者的根本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诗性上处理好诗话与思想的关系,表达上要处理好意象和具象的关系,视角上处理好同心和童心的关系等儿童文学创作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