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向“子弹”敬礼(赵春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10日09:48 来源:吉林日报 赵春江

  感谢高建国将军。

  像我这样的“50后”,也包括“60后”的人来说,对沪剧《芦荡火种》和现代京剧《沙家浜》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唱段都耳熟能详,哼唱几句。但是,要清楚地知道两部剧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包括其故事原型、创作过程,过去更囿于时代的局限以及意识形态的羁绊,难以拨云见日,还原历史真相。恰恰是高建国将军的《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写下这个题目,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是想到了两个情节,才决定把这个题目写下去。一个情节十分清晰,应当是战争片《南征北战》里的吧,敌参谋长说:“不是我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另一部片子记不起名字了,只隐约记得苏军(或盟军)攻占下一座桥梁,指挥官在战斗间隙,用缴获的敌军将领的烟斗悠闲地十分欣赏并享受地抽起来,部属见状半开玩笑道:“首长,你这不是敌人的吗?”将军说:“敌人?敌人在哪里!”

  这一中一外、一反一正的军事故事,给人无尽的遐思,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而高建国将军的《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则把我们带回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今天。说来惭愧,像我这样年纪一大把的人,自以为有点阅历和文化,还对艺术有所爱好,但确实是从高建国将军的书里才完整地了解了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的艰辛曲折的创作历程,更把一位为共和国打天下的英雄原型,铁骨铮铮的军人——刘飞的形象矗立在我们眼前。

  读了这部著作,更坚定了一个信念,有一句话,必须敞亮的大声的不必羞赧地讲出来,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换成时下的一句话就是“国家不能分裂,民族必须团结”,这是刘飞他们那一代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以及以后的人,谁也没有权利玷污或丢失这个传家宝。

  “忠义救国军”顽匪射出的一颗子弹,在刘飞将军的身体里一停就是45年,直到将军谢世,其夫人朱一及子女破除千百年的世俗观念含泪决定,把子弹从将军身体里取出来,敬献给将军生前主要作战地的苏州革命博物馆。

  如果让我给出高建国将军这部巨著的精当评价,显然不是我的笔力所能,但书中描述的几个细节,注定会长久萦绕于怀。不论多么宏大的历史,都是由无数的细节连缀组成的。请看:子弹射入刘飞身体的那一天:9月21日,作为自己的“再生日”,每年这一天,他都像过生日一样,和家人一起吃面条,郑重其事地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以此来感谢那些拯救自己生命的淳朴善良的乡亲和出生入死的战友。不是军人,谁能这样达观。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政治委员杜平商量并经军区党委研究,给中央军委打报告,建议任命刘飞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8月,许世友获知军委对刘飞的任命即将下达,电催刘飞赴宁履新,可是由于“文革”影响,任命最终搁浅,师出无名的刘飞就一直默默地履行着副司令员的职责。不是老兵,谁能这样无怨。再看:1951年11月,组织上确定刘飞在职参加军事学院函授学习,时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的刘飞,白天忙工作,晚上抓学习,遇到难题弄不懂就不睡觉,由于过分劳累,加之缺乏营养,两年下来,刘飞的眉毛全掉光了,头发也一块一块脱落。朱德总司令到安徽视察,见前来汇报的刘飞花头光眉,就关切地询问原因,当得知刘飞是读书把眉毛读掉的,非常感动,握着他的手说:“我在安徽见到了一个读书把眉毛读掉的司令,了不起啊!”这可是一省军区司令啊,读书读到像打仗,健康都不要了。对,共产党的军队,读书就是打仗。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翻开我党我军的历史,又岂不是一部读书史、文化史啊。那些上世纪五十年代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中将们,哪一个是白给呢?这些曾被笑为“土包子”的群体,不仅是他们同时代的佼佼者,更不逊古今中外任何的前辈。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统一富强的中国。历史,以前、现在、往后,永远都不可以假设,那些吃着中国,骂着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人,只能扪心自问,时代已经很宽恕了。

  感谢高建国将军,身如士卒,亲力亲为,走到历史长河的深处,捞起岁月沉淀的革命珍珠,在阳光下熠熠光闪,砥砺我们如“刘飞不改为官处事和做人的初衷,尊严而有质量地工作生活”。

  (作者系吉林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