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辨优劣·鉴精粗·存经典(李朝全)

——全媒体时代文艺批评的任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9日10:22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朝全

  ◎真正的文艺批评者由于其对文艺创作规律的准确把握,犹如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师,手握解剖刀或手术刀,对自己的解剖对象或患者进行认真准确科学的剖析或手术治疗,不仅能揭示病理病变,指明疾患,更能疗疾治病,使患者躯体更为健康、更趋完美。

  ◎对文艺创作的批评,基本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五个方面:思想品位高下,知识丰瘠,趣味厚薄,艺术优劣,创新大小。我们今天尤其应该倡扬文艺在建构中国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文艺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

  回到批评的初心和常识

  全媒体时代,文艺创作的观念、形式和载体发生了变革,但是文艺批评的职责和任务并未改变。仍旧是推优贬劣,去粗存精,鉴定经典,史化作品。

  我们倡导文艺批评回到常识,回到原点,回到初心,回到根本。文艺批评直面作家艺术家和读者两大受众,而其面对的核心应该是作品文本,是从文本出发的批评。“批评”的内在含义包括了批阅、批注、批驳、批判、点评、评说、评论,既有评判论述之义,也有反驳贬斥之义,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文艺批评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批评标准体系,用一把可靠的尺子或准绳去权衡作品。批评的核心环节和要务在于筛选出好作品。无论是文艺评论,还是各种评选与评奖,其根本旨归皆在于遴选出优秀作品。文艺批评的基本准则在于“说真话、讲道理”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好说好,有坏说坏。

  要对文本进行选择去取,自然关涉到选择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考量文本对象,淘优汰劣,选取好作品。批评是一种选择。选择的结果一是推介给读者观众,引导阅读欣赏风尚,提升受众文化艺术素质;一是面向作家,引领创作思潮与趋向;一是对优秀作品进行经典化、历史化,使之进入文艺史、艺术史、文化史。文艺批评的力量包括其本身所具备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也包括对文艺创作的反作用力和推动力,还包括对读者阅读鉴赏的引导力和影响力。真正的文艺批评者由于其对文艺创作规律的准确把握,对思想哲学、艺术审美层面的深入开掘,对目标读者的极大关注,对艺术特色的执着追求,因此往往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取更为开阔的视野,抱更为宽宏的胸怀,对自己的批评对象进行审视、研究、剖析和评判,犹如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师,手握解剖刀或手术刀,对自己的解剖对象或患者进行认真准确科学的剖析或手术治疗,不仅能揭示病理病变,指明疾患,更能疗疾治病,使患者躯体更为健康、更趋完美。这样的文艺批评对被批评者和广大受众都是有益有用有利的,对文艺创作的发展则是不可或缺的。

  当下文艺批评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批评准备不足和艺术能力低下,是造成文艺批评缺乏力量的根本原因。我们很多的文艺批评者思想理论准备不足,文艺创作能力贫乏,或者个人品德欠佳,审美趣味不高,他们所撰写的文艺批评先天地便带有缺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艺批评要切中肯綮、令人信服、文采斐然、生动好读,首先要求批评者具备比较高深的文艺素养、理论学养、品德修养和思想品位。文艺批评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生动体现批评者个人人格道德修养、审美品位和艺术情趣的文艺作品。

  其次是批评的勇气、胆识和自觉、担当不足。如果说能力不足必然带来不会批、批不好、批不准的后果,那么,缺乏胆识和勇气则会导致不敢批、不能批的后果。批评者要自信,要坚信自己的艺术判断,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科学准绳、科学思想指导之下,建立在严格的文本分析、逻辑推理和客观的评判基础之上。当然,更重要的是,批评者秉持的批评原则或标准需要被普遍公认或接受。这样作出的批评才可能让被批评者认同和吸纳。

  再次是批评者常常“目中无人” ,读者定位不清,由此带来了批评的盲目性。文艺批评的目标读者首先应是文艺创作者,主体应是广大的受众。在此有必要明确批评的根本目的:一是指导创作,引导创作潮流;二是引领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提升读者的艺术接受程度和深度,更好地开掘文艺作品的艺术力和影响力。我们目前的文艺批评有不少是自说自话,基本不关注读者,不考虑和研究读者的阅读感受,因而其接受与传播、感染力和影响力都相当局限。

  四是批评的靶的不准。不能对准批评对象的核心抓住其要害,不能刺刀见红一针见血,常常是言不由衷、言不及物、言不达意和无的放矢、放空炮。很多批评失之偏激或偏颇。文艺批评界一些无谓的口水战显然已冲破文艺批评的范畴,涉及对人身和人格的攻击,无疑是缺乏理性的。

  此外,大量的文艺批评文采贫乏。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批评文章优秀的文艺性,个性化的语言和叙事、表达风格,可以吸引更多读者,可以弥补文章思想观点或评价判断方面的缺陷。没有文采的批评难以吸引阅读,其感染力和影响力必然十分有限。

  穷究文艺批评的不足,根子仍在于批评标准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

  重申文本美学评价标准

  纯正的学理性批评的关键在于建立评判标准。有无自己的批评标准,能否秉持评判标准,是文艺批评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杆。关于好作品的标准,从文本学角度看,基本上可以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来概括。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批判文艺文本的内在标准,而制作和包装方面的评价则是对文本外部、外在形象及呈现方式的要求,涉及装帧设计、封面、插图、图文、影像乃至音频、视频等立体的、动态的效果。每年国内和国际评选“最美图书”其实质就是对文艺文本外在包装的评选。

  对文艺创作的批评,基本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五个方面:思想品位高下,知识丰瘠,趣味厚薄,艺术优劣,创新大小。我国历来看重文艺的教化、德育功能,有着悠久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注重文艺作品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情怀,强调对人的生存和人的尊严的尊重与珍视。我们今天尤其应该倡扬文艺在建构中国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文艺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思想情趣和品位高下应该成为文艺批评的首要标准。关注文本的思想性,就是要检视作品对现实生活、社会、人生以及个人情感、心灵和内心世界的反映、表现与解读、解析能力,检视其对于一个时代及人群的影像、精神图谱和心路历程的辨识力、表现力与解析力。好作品应该能够揭示具有哲理性的、普遍性的原理、事理和真理,在思考人、生命及其存在状态、生存方式方面具备真知灼见,有着对过去的烛照,对现实的洞察和对未来的洞见。

  对文艺作品艺术优劣的评判,实质就是运用审美的标准,进行美学层面的评价。文艺作品能否带给阅读者以美的愉悦与感受,以及这种美的熏染程度之深浅,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感染力及作用力。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我国传统上有神品、妙品、能品或者上、中、下品“三品”之说,便是从接受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效果而言。我国传统的文艺评判讲究意境、韵味、曲致、情趣等注重主体主观感受的标准。西方的审美标准则更多地采用节奏、旋律、结构、形式、技巧等偏重于量化分析的标准。对于文艺作品的美学评判应兼采中西之长,既要进行审美的普遍性价值判断,也要进行民族风格、民族作风、民族气派方面成就的评价。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精品首先应该是文字精品。纵观中国百年新文学史,白话文的发展进步,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表达,是借助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来奠定确立的。每一位文学大师几乎都是语言艺术大师,都在汉语的运用和丰富发展方面贡献良多。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汉语,基本上是由这些大师创造的现代文学经典所首创的,并以之为代表和规范。在当代文学史上,以汪曾祺、孙犁、林斤澜等为代表的文学大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特别讲究且富于特点。他们自身有着深厚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学文化的素养,对文言文、古代文学文化典籍有着深入的研习和深刻的理解。这种基础性的学习与淬炼使他们的汉语表达拥有了厚实的根基和依凭。汪曾祺、孙犁、林斤澜作品的文字优美、精炼、雅致,富于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特别适合作为现代汉语教学的范本,也适合作为文学写作的摹本。事实上,当代文学有一批创作大家,基本上都是文字大家,都是文字运用方面的优秀代表。如贾平凹半文半白意味隽永的文字,苏童散发着浓厚历史气息的文字,阿来《尘埃落定》诗意馥郁的文字,邓友梅、陈建功等京味十足的文字……都不仅颇具个性,也有力地丰富和提高了汉语的表现力。文字富于个性的成熟运用,这既是一种文学创作技巧,也是作家创作风格的显著标志。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艺作品的风格根于人格,而体现在语言上。个人语言特色与特点的逐步凸显反映着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和成熟。优秀文学作品应该是创造性地运用文字、发挥文字魅力的佼佼者。文字之于文艺,犹如梁椽砖瓦之于建筑。有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巧妙地运用和砌筑这些材料,决定着建筑的风格特点。语言之外,创作技巧和手法也很重要。这涉及叙事的人称、角度、方式的运用和结构的营建、氛围的烘托渲染、形式的美感等。

  对文艺作品知识性的分析,其实是对其作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强弱的研判。好的作品可以从中汲取到有用的、有益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和世界。

  趣味性也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尺。是否有趣、趣味高下、趣味厚薄,与审美优劣一样,极大地影响到读者受众的阅读与欣赏,影响到作品的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艺,文艺作品有无创新是其能否适应新时代新读者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文艺创新,不仅表现在观念、内容、形式、方式、技巧等文本内在要素的创新,也体现在文艺样式,传播样式、媒介、途径等方面的创新。优秀的文艺需要与时俱进,努力去满足当下人们的阅读审美期待。

  文艺批评的标准应该是通过对众多作家艺术家作品的比较、分析,从探寻差异性出发,经由综合、归纳和演绎而得来。对文艺创作的评判,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过程,要从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和研判,避免偏颇与片面;要从文本、作者和时代生活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建构文本接受美学标准

  优秀的文艺应该拥有较多的读者,应该产生较好的、较大的社会影响。这其实是在衡量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也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既要反对那种片面迎合读者受众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的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创作,也要反对那种疏远读者、忽视观众的所谓的“曲高和寡”的文艺。文艺批评应该在鼓励文艺创新的同时,倡导文艺面向群众、面向时代和面向生活,倡扬作品做到情、理、义、趣四者的完美统一,让文艺主动接受群众的检阅与鉴赏,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方面看,好作品应该能够让人眼睛湿润、思想震撼、心灵共鸣和审美愉悦。

  好作品应该能够感动人,打动人。感人泪下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好作品往往通过一个好故事,以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历程、命运遭际、情感曲折和心灵世界来引发受众的同理心、同情心和比同心,将读者带入故事情节和文本氛围,产生一种代入式体验,从而从内心打动受众,让其眼睛湿润。

  思想震撼和思想启迪作用于受众的脑子。好作品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带给受众人生教益、知识滋养和思想教育。人皆有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好作品可以带给受众以触动和震动,拨开其幽暗隐蔽的心理和思想空间,给予其告诫、提醒和引领。

  心灵共鸣作用于人的内心。好作品因为代表着社会的良知与良心,道出了人心,抒发出了人们的心声,指明了人可以怎样、应该怎样,植入了有益的观点、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情感、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引发受众强烈的认同与赞赏。

  审美愉悦是一种全身心的“爽”与快感。不是低俗庸俗媚俗,不是迎合受众,而是引领受众超越与飞升。好作品带给受众阅读欣赏的愉快,是一种身心放松、抚慰触摸受众的内心渴求,带去安宁祥和惬意和快意,让人或微笑或大笑或含泪的笑,而在这种情感迸发或激发中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灵魂的清洁,使人不断自我改进和完善,产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或渴求。

  体验式欣赏与挑剔式辨析

  回到文艺批评的初心和常识,建设批评标准体系,需要重申有效的批评。

  首先须高度强调批评的主体性。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实践,批评者是文艺生产者的一支组成力量,他可以而且应该独立于文艺创作及文艺原创者而存在,是文艺创造的重要主体。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是相辅相成、互补互促的关系,而绝不是一种依存与被依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由此,须更加明确文艺批评的职责与担当。文艺批评的重要性、独特性需要重申,其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得到尊重和重视。

  其次,须注重批评者能力的提高。优秀的文艺批评者首先必须是高明的文艺鉴赏者。批评者作为文艺批评的创作主体,需要掌握批评的工具、手段和技巧,需要具备艺术审美力、鉴赏力和比较评判力。这就要求批评者自身要有充足的文艺美学和思想理论准备,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建构起自己的艺术评价体系,掌握丰富的艺术判断经验,能够在众多文艺作品的比较权衡中作出准确的估价和评判。

  三是,须大力张扬及物的、中的的批评。文艺批评要确立自己的读者对象,区分不同的受众,批评者心中要想着自己的阅读接受者即潜在的读者,力图使自己的批评能触及批评对象的核心或要害,站高望远,切中肯綮。这方面,批评者的艺术经验或创作实践经验显得不仅有必要而且重要。文艺史上那些入木三分的批评,其作者大多自身也是重要的文艺创作者,如文艺批评颇富个性且影响深远的鲁迅、茅盾、叶圣陶、李健吾、胡风等,皆是如此。而批评者深厚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修炼与能力也是必要的,譬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至于萨特、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文艺批评,皆是成功的前例。

  四是,须充分肯定批评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文艺批评具备自己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品格,是一种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艺术创造。从广义上看,文艺批评也是一种文艺创作,它必然需要遵循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具备文艺创作的基本特征。文艺批评同样需要发挥批评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备鲜明的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讲究叙事技巧,文风活泼、生动、可读而不能刻板僵化、面目可憎。文艺批评同样具备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需要带给人思想的深刻启迪和艺术的审美愉悦。要鼓励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批评形式和风格、流派,以满足不同受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五是,须构筑良好的文艺氛围和批评生态。亦即要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既要确立批评的标准、边界、底线和红线——如批评应该止于思想艺术范畴而不应展开人身攻击,更要保障批评者的权利,保护批评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要保护被批评者的权利,允许其进行反批评,培养被批评者面对批评的平和心态,敬重批评者,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推动创作和批评、批评和读者、批评和作者形成多向或双向互动,从而造就一种宽松、包容、民主、平等、对话的良性的批评生态。

  六是,须借鉴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批评的经验。要向思想大师、批评大家学习,学习他们直面现实和批评对象的勇气与胆魄,学习他们高深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水平,学习他们客观严谨、求实说理的批评态度,学习他们博览群书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勇于创造敢于创造的激情热情。

  有鉴于此,我特别推重全身浸入式的、体验感受式的文本阅读评析。既要沉浸其中,融入文本,又要跳出其外,给文本找刺找毛病。批评是一把尖刀和利器,要发挥其“剜烂苹果”的功能,挑问题,指不足。沿着一种阅读-研究-评判-分析的步骤和过程,对文本进行细读,辨析和解读,达致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批评,一种独立自足的、及物的、有指向的批评,真正发挥文艺批评的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