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凝重活泼的《文存阅刊》(朱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5日10:22 来源:吉林日报 朱晶

  期刊一直伴随着我的业余阅读。早年当编辑,与多家文学、电影期刊互赠刊物,随着一些朋友陆续退休,收到的刊物也逐渐减少,到眼下还时常收到几份各有特色的刊物,如《读书》《作家》《文艺争鸣》《江南》《电影文学》《夕阳红》《天下书香》《文化吉林》等。这里,要说一说已成我枕边书的《文存阅刊》。

  《文存阅刊》(下称《文存》),吉林省政协主管,省出版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省传记文学学会主办。2014年试刊四期,2015年正式出刊六期。这份刊物,已引起省内外读书圈关注,在纸媒介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它给了人们新异的阅读感受和文化期待。

  作为以传记为主的期刊,《文存》阅读天地开阔,既深探历史风云,又触及现实热点;既聚焦吉林地域人文风情,又兼顾古今中外奇闻轶事;既注重原创的采写回忆,又博搜意趣俱佳的书摘文选——确实可以满足各层次读者的多方面需求。就栏目而言,有人物、档案、点读;有名胜、博采、风情;有随笔、漫话、书屋。就作者而言,广纳省内外知名学者作家,诸如流沙河、刘梦溪、吴泰昌、张笑天、任美霖、王同策、杨廷玉、韩少功、薛永年、叶梅、易洪斌、王确、杨子忱、舒梓、任林举、李淑英等。经历过一次向该刊投稿,我想说,《文存》的编辑作风也值得称道。他们不仅迅速回馈稿件的处理情况,而且及时寄刊和付发稿费——这在如今报刊界已不多见。我还知道,河北辛集公木纪念馆得知《文存》发表过有关公木的文章曾联系购刊,编辑部令人感动地向该馆赠刊十套。

  我最感兴趣的是,刊物上与吉林地域有关的文史人物传记。

  张伯驹、潘素是现代文化史上的名士,因祸一度困厄长春。2015年,潘素诞辰百年,任美霖以《慧心百年,素韵留芳》(2015年第六期)为题,深情书写了女画家潘素传奇壮丽的一生。文章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作者与潘素是“忘年交”,字里行间充满了知心的热度。任与潘自1980年代交往十载,数度拜访,观其挥毫,促膝长谈;潘由衷信赖任,竭诚为其写传提供从不示人的日记、手稿和图片。其二,叙述与赏析相结合,勾勒潘素人生轨迹,解读她重要画作,让读者知其人品慕其才华。例如,潘赴长白山创作《万山红遍层林染》,作者分析:画面“远近青山错落”,“一排排茅舍和潺潺溪水相映成趣”,“红色为主色,青色、银色、白色有层次的运用,淡赭点缀其中”,用以印证潘素“生命最后的十几年时间”“绘画创作进入高峰期”。其三,聚焦潘素,昭彰伯驹,既写出二人的相濡以沫,又标举他们在文物上对国家的贡献。潘与张结识于上海“青楼”,做其第四任夫人而“涅槃重生”。任文细述他们五十年同甘共苦、琴瑟和谐之生涯。特别可贵的,作者记载了潘素对张伯驹无私的资助,其中不但有婚后七年对张遭汪伪绑架的奋力营救,还有一笔又一笔助张还债、购买字画的捐献。张伯驹一心保护国宝,曾不惜倾家荡产抢收价值连城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平复帖》(西晋陆机)、现存最早的山水真迹《游春图》(隋展子虔),无偿捐公,建国后屡遭政治迫害而不悔。他多次立下字据做财产公证表示对潘素的谢意,1950年10月有一则:“为我保存国家文物购买字画大部分都是潘素未嫁我以前的财物。例如,我为保存展子虔《游春图》免落投机商人手中贩卖国外,也是潘素卖出首饰贴补,始得了我心愿。”此类事迹翔实细致,感人至深。易洪斌的《中古三星耀吉林》(2015年第三期),以史家笔触钩稽吉林“中古三星”,气势雄浑。文从集安将军坟起笔,依据东汉《论衡》关于北夷侍婢承天之气而孕东明的传说,溯查东明建夫余国于公元前二世纪之末,“公元494年降于高句丽,享国近700年”。身为夫余国王子的朱蒙,公元前37年创高句丽国。高句丽与夫余国并存400余年,后被唐朝所灭。受降夫余国的,是高句丽21代王罗云,20代长寿王正是将军坟的墓主,是他迁都平壤,为19代王谈德建“好太王碑”。东明、朱蒙之后兴起的是靺鞨人(满族前身)大祚荣,698年他创建的渤海国“崛起于盛唐时期的吉林大地”。索古籍奥秘,拼记忆碎片,洪斌述史,不啻为一次精彩的吉林人寻根。而王确的《梅娘与孙晓野》(2014年试刊第一期),又把人们拉到另一段时空。此梅娘正是1940年代文学界“南玲北梅”并称的那个梅娘。作者记述了2012年晚年梅娘一次长春之行:会晤孙晓野的后人;抚摸东北师大校门孙题字的石头;与文学院孙的铜像合影;赴孙墓地献花;去吉林市寻原省女中旧址……难道仅仅因为孙晓野教授是当年“省女中”梅娘的国文老师吗?原来在1935年那个冬季,二人已“由师生情转化为爱情”,这是他们共同承认、又长期埋在心底的一段“诗化的情缘”。孙仙逝前一年的1993年,给梅刻了两枚鸡血石印章。梅也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旧地重访。“这是一种知的对称,是一种情的共鸣,是一段浪漫故事的书写,还是冥冥缘分的必然交集”?王确借梅娘归乡,揭开两位老人尘封多年的心结,所述故事甜美而忧伤。

  知识性、趣味性也是《文存》择稿的一大特色。连载十期的《新中国与苏联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舒梓)、记述我党长春市首任市长事迹的《访刘居英将军》(张贤达,2015年第五期)、《1945年伪满皇宫国宝厄运》(王文锋,2014年试刊第四期)、阐发清代学人读书心得的《从搬家说到李慈铭的“整比书籍”》(王同策,2015年第三期)、《行走在奥斯陆的“人生公园”》(吴德华,2015年第一期)、《诺奖得主的奖金都怎么花》(张建中,2015年第6期)等,皆为新颖而别致的妙文。此类作品,小大由之,信息密集,可读性强,同样需要编辑出色的眼力,也是刊物容积与品位的有力支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