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诗言志和散文的境界(吴欢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5日10:07 来源:解放日报 吴欢章

  诗与散文堪称是姊妹艺术。古往今来,我国许多名家都是诗文并举,相得益彰。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举世无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艺术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美学观念,散文与诗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上有许多相契相通之处,从诗词中吸取营养以提高散文的艺术境界,是我国散文创作的一个优良艺术传统,创造性地继承这一传统,可以纠正当下散文创作中所存在的浮浅化、平庸化的弊病,推动散文向更艺术化也更深刻化的方向发展。

  怎样在散文创作中把古典美和现代性融合起来,应当说不少作家都做过探索。就上海来说,赵丽宏是这方面的一个佼佼者。他既写散文,也写诗,他写的尽管是新诗,但他对古典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明确认识到,“诗和散文之间,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多年来,他在散文创作中努力借鉴和吸取古典诗词的艺术经验,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实践。

  “诗言志”、“诗缘情”,是我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纲领。就主客体的审美关系来说,这就是要求诗人在感应客观生活的同时,要着意表现主观的精神活动,表现主体的精神追求。而诗要用形象思维,人的情志必须和生活形象相融合,熔铸为活生生的艺术图画,这便导致诗人须致力于艺术境界的创造。赵丽宏在散文创作中注重立意,强调意在笔先。他从不浮光掠影于生活的表面,总是带着思索的目光观察隐藏在生活现象后面的东西,通过摄入笔下的事物去追寻生活的意义。在崇明岛插队时,他能从云里不见身影只听见忽隐忽现的鸟鸣声中,探寻到处于动乱中的人们心中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渺茫希望;他也能从大风中怒发冲冠的树木敏锐察觉苦难中人们郁积的辛酸和愤怒。在当下众声喧哗的嘈杂环境中,人们都渴望宁静。然而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宁静呢?《宁静》这篇散文正确地揭示出宁静不是死寂,引导人们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去面对某种生活困境,这正是他对生活底蕴的一种真知灼见。

  赵丽宏还常常运用古典诗词中感物咏志的传统手法,表现对生活真谛的某种发现。冰霜花是人们日常习见的一种现象,但他却能通过晶莹美丽的冰霜花在严寒中凝结产生的过程,体悟出“美,常常是在艰难和搏斗中形成的”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发现,赵丽宏在生活中寻找和选择题材,总是饱含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爱憎情感。倘使我们了解他是如何在艰难岁月中奋斗成长的历史,便不难懂得他为什么会选择冰霜花和大雁这类事物来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

  我国古典诗词很重视想象力在创作中的作用,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等等都是。古典诗词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片神奇美丽的艺术星空。赵丽宏通过纵横驰骋的想象力,用以拓展视野,提炼生活,创造遥寄深远而富于诗意的艺术境界。《在我的书房怀想上海》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篇散文以作者的书房为坐标,将想象力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突破时空的限制,把革命前驱的足迹,文人墨客的行踪,抗日烈士的呐喊,改革开放的奋进,统统纳于笔端,全景式地展现了上海滩百年的沧桑,深入地揭示了这座城市在新旧交融而新旧交替中成长的历史轨迹。

  赵丽宏散文的笔墨非常精练,这也来自对古典诗词的领悟。他从不贪大求全,总是把笔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务求把表现对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务求把特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看《黑眸子》一文,作者在九寨沟漫游,他并没有多费笔墨于山光水色,而是用反复迴旋的结构布局,一再皴染放羊的藏族女孩、卖小工艺品的藏族小伙子和烤羊的藏族汉子那同样的“又黑又亮”的眼睛,显然其目的就是要揭示这些藏民“置身在明净如画的山水中,他们的视野里,从来没有污浊,从来没有喧嚣,有的是世界上最纯洁的水,最青翠的山,还有深蓝的静海一般的天空,所以才会有这样明亮的黑眸子,有这样清澈的目光”。

  赵丽宏借鉴我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理念和艺术经验,把古典美和现代诗意融合起来,创作出“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感染人心又启人深思、使人获得审美怡悦又净化心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