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人民的儿子”与“世纪伟人”(朱铭)

——读《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3日10:35 来源:解放军报 朱 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在这个历史的紧要关头,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一举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带领中国迈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作为一名“60后”,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一幕幕革命性的巨变,与多数同龄人一样,是恢复高考的直接受益者,对邓小平有着无尽的感激,特别是反复学习他的讲话、文章和传记,每一次都能从中汲取置于今日仍不过时的思想精髓,每一次都能从中发现穿越历史雾霭依然催人奋进的伟大力量。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书出版,同名电视剧也在央视播出,我同步看了书和电视剧,仿佛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重新认识了这位扭转乾坤的巨人。最近,适逢改革大考,千头万绪之中,我再次重温这部作品,更加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化腐朽为神奇、化千年为一瞬、化天地为一心、化干戈为玉帛”的崇高与伟大。感到邓小平同志具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忠诚,具有高瞻远瞩、举重若轻的智慧,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具有柔中寓刚、运筹帷幄的韬略,具有波澜不惊、勇于担当的风骨,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

  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把人民当至亲之人。关于亲人,我是这样理解的,亲人是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舍弃你,而且总会站在你身边,无微不至地关心你、守护你,甚至愿意牺牲一切。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拨乱反正到创办特区,从恢复高考到联产承包,从思想解放到一国两制,从知青返城到对外开放。邓小平的复出,不是一个人的复出,而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复出与转变。他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不仅改变了这个时代,也必将继续改变未来。

  1977年,十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定》,他在会议的发言时说:“作为一名老的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短短几句话,让我们真切明白了这位“三落三起”、73岁高龄老人复出后,为何没有选择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而选择负责当时最混乱、风险最大的教育科学工作的深层原因。

  当时中央安排邓小平同志任第一副总理,明确让他负责国务院全面工作,可邓小平同志却说:“我想做一些具体工作。”教育和科技乃是事关国家命运的大计。于是,他选择了只管教育科技。上任伊始,从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入手,连续5天,不间断与专家讨论交流、集智纳谏,并果断作出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面对反对和质疑,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出了问题,我邓小平负责”,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至今萦绕耳旁,久久不能散去。就这样,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全国有1160万人报名参加,这次高考,无疑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

  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看到这个特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也有夫妻同班,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这真是世界奇观!”那一代人因高考改变命运,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仍然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有的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行业领军人物。现在看来,何止那一代人,整个国家,乃至历史前进的方向,都伴随着这位老人的复出悄悄地改变了。

  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十年动乱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的僵化。为此,邓小平同志带头推动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大讨论,并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奠定思想基础。同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把党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那段时间,邓小平同志马不停蹄出访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推动成立深圳特区,提出“杀出一条血路”。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在参观日产汽车组装时,看到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正取代人工精准焊接车体,对比长春汽车制造厂,面对媒体遗憾地说:“我们落后了二十年。”如此真诚坦率,让记者们惊呼不已。在参观日本钢铁厂时,看到轧钢机的生产年份是1969年,长叹一口气说:“我们在折腾,人家在搞自动化。”正是这次访问,两国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促成投资200亿美元的上海宝钢建设。

  还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问现在大庆工人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回答:44元6角。邓小平摇摇头说:“太低了!贡献大,薪金就应该高。按劳分配原则具体怎么落实,需要研究。但是,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害处太大。”当看到大庆油田工人还在住帐篷房时,邓小平同志说:“现在让工人们再住‘干打垒’,不是自豪,不是成绩,不是光荣,只能说是我们的工作跟不上。工人们还是在拼命地干活,他们的居住条件竟是这个样子!如果社会主义老是让我们的产业工人住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还要这社会主义干什么?”在此后的若干年里,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偕家人攀登黄山,与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同志约法三章:不得封山清场、不得层层陪同、不得对外宣传。在爬山过程中看到身后有数百名游客时,主动站到一旁,大声说:“请同志们先走。”游人坚持说:“请小平同志先走。”邓小平同志笑着解释道:“我年纪大了,走得慢,还是请大家先走吧。”同时,对提出合影、签字留念的来者不拒。点滴小事见真情。从中不难感受到邓小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心连心、心相印的高尚情怀。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中,出现惊奇一幕,只见在天安门城楼前游行队伍中,突然自发地展开一条横幅,写着“小平您好”!顿时广场上一起高呼:“小平您好!”多么朴素、多么亲切呀!这是来自人民内心的呼唤,是一种没有距离感的亲情流露。事实证明,一个人,唯有一心为百姓着想,为人民谋利,人民才会拥护他,爱戴他,追随他。邓小平同志就是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