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个中年男性职场的欢愉和迷失——评长篇小说《爱上牡丹亭》(毛勋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7日09: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毛勋正

  近年来,描写职场和官场奋斗的小说很多,但主角大都是初入职场、不谙世事却拼劲十足的小年轻。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李宏的长篇小说《爱上牡丹亭》,却以中年男性为主角,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提示了中年男性职场拼搏的心路历程。

  书中主角名叫简直,一个从川北农村来到北京上大学并在某大型国企——宏华公司工作的普通中年人。二十多年来,简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一直都过得平 淡平庸,却因为撰写的一篇文章被领导看中时来运转,生活从此变得色彩斑斓,却又使他无所适从。读完之后,俨然有种天机被泄露的感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 察觉却又朦胧莫辨的潜在的某些东西给挑明了,讳莫如深却又一直有人在熟练运用并受益的诀窍给洞穿了。该书对官本位文化的实际威力及渗透程度,对权力崇拜的 危害,以及对人性的弱点,可谓揭之于深、鞭辟入里。作者努力追问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之路方向迷失的文化根因。这已然超出一般职场小说和官场小说的格 局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文化数千年凝聚成的立身做人的价值所在,也曾是许多人为之追求的目标方向。然而近三十多年来,在各种思潮冲击、利益 诱惑下,不少人失去了曾经的崇高,失去了年少时的信仰和理想,成为权欲、情欲和肉欲的奴隶。有的以权为本,一切以职位的大小来衡量,一切为了向上爬,对上 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对下却颐指气使。有的以享乐为要,稍有成就,即贪图安逸享受,生活腐化奢靡甚至堕落。还有的以物为重,贪污公款公物,把公家的当作自 己的,大肆侵吞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等等。简直从一名正处级的调研员,一跃成为宏华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和一号老板身边的红人。宏华公司虽然是大型国企,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既是一个职场,却又始终保持着官场气派和作风。简直也就成为了一个副厅级的领导干部。面对权力带来的各种诱惑和考验,他也未能免 俗。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在他的工作生活中一一出现,豪华盛筵、灯红酒绿、婚外情等这些所谓成功人士的必备生活,他也一样没有落下。特别是婚 外情,面对美色的诱惑,在理智与情感、道德与私欲的对峙中,他没有私毫犹豫就欣然接受。这种写实的手法,读来就像看身边的人和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把一 个个脓包挑开,把人性的丑陋不加掩饰地呈现出来,不禁令人胆战心寒。

  小说涉及的人物较多,除着墨最多的主角简直外,张好武、洪依彪和宏华公司老总陈颂华三个人物写得也很有深度,既是当下活生生的人,又是当今现实 某种流行思想的代表。张好武是正厅级的办公室主任,深得为官之道,对上服务领导尽心到位,对下驾驭部属信手拈来、恩威并施。洪依彪是公司财务部副总,为人 仗义,能力很强,工作、生活和艺术成就上都如鱼得水。这么两个能人,却因为深陷职场和官场的巨大漩涡,一个被双规,一个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落得一声叹 息。公司老总陈颂华,一名红二代,以极强的能力把宏华公司带进了世界500强,最后功成身退。但这么一位根正苗红、视金钱为无物的高级干部,也出现了重用 身边人、花公司钱办私事等与其言论信仰不相符的事情。这是一个看清真相的人,却又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中迷失了。由此,从简直等来看,他们并非不知道失去了什 么,只是自己也无可奈何,其精神沉沦,有着相当的警世意味。

  一段时间,职场小说和反腐小说颇受欢迎,这是形势所至,也是人们对腐败的痛恨所指。如前些年流行的《驻京办主任》《二号首长》《国画》等,都给 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也有一些职场或官场小说,只为满足人们一时的好奇,停留于嬉笑怒骂的痛快,缺乏艺术化、典型化的提炼,缺乏对人性的思考,因而感人 之力甚微。还有一些作品只是满足于纪实、问题、案例,或只靠事件的惊人来耸动读者。《爱上牡丹亭》中没有传奇的故事,有的只是平淡如流水般的叙述,由于文 字的灵动、刻画的生动、大众化的故事,出人意料地吸引人。而它更大的价值,却在于不留情面地揭穿了虚幻的真实,揭示了权力和金钱对传统文化、生命价值、人 性操守的败坏,它不靠惊人的故事,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努力往根源上挖,努力追问人生、人性等问题,显示出非凡的透视力。写出非常时期人性的扭曲并不太难,难 的是写出当下正常生活中人的变异和扭曲过程。本书作者可以说基本做到了。

  此书不但善讲故事,而且善于氛围营造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昆曲大师的出现和书中引用的绝妙精美的昆曲词文,不但厚实了全书的文化底蕴,使阅读成为了悦读,而且也带来一个隐喻,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正是当前人们在职场和官场中迷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一个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公众的共识。本书讲述的是前些年的事,却对当前有着深刻的警醒,讲的是人生,拷问的却是人性。正如作者最后写到,“当繁华散尽,一切都如牡丹亭中春梦一场”,或许正是其价值所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