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部微雕版的少年心灵成长史(葛筱强)

——读芷涵小说《我不再拖拉了》想到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6日11:56 来源:吉林日报 葛筱强

  在我的印象中,儿童文学作家芷涵是一个极为勤奋的人。近几年来,她基本上月月都有文学作品在国内各大儿童类报刊发表,且体裁多样:儿童诗、童谣、童话、绘本、儿童小说……不一而足,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形容她在创作上的多产、高产毫不为过。乙未冬月,我收到她的校园小说《我不再拖拉了》(中国纺织出版社),读后很有感触。

  芷涵的这本小说,构思精巧缜密,情节紧凑有趣,语言诙谐幽默,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小说的主人公陶小宝聪明又淘气,他在课堂上吃泡泡糖,与同桌比谁的舌头长,在讲台上扮演猫和鸡,“拖拉事”做了一箩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众人眼中的“淘气包”、“拖拉鬼”,却被选中代表班级参加体能智能比赛,父母、老师和班上的同学纷纷加入到对他的“改造”计划中。陶小宝上阵后,又犯了拖拉、做事无计划的“老毛病”,不采纳同队女生的建议,自作主张导致本队在闯关中屡遭失败,拖了本队的后腿。一步步地,他意识到拖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下定了决心,最终彻底改变了拖拉的习惯。

  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小说主人公的确立与围绕主人公展开的故事情节是否处理得精当合理至关重要。芷涵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个小说创作的根基,使这本校园小说写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小说从“迟到引起的风波”开始,看似平铺直叙,实为步步为营,以主人公陶小宝几个课上课下的活动为基点,然后发散开去,把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理、行为、思想多方位折射和展现出来,让人物形象在故事的叙述中立体地“站立”起来,栩栩如生,鲜活可爱。无论是课堂上的“泡泡糖变魔术”、“别把我当木鱼”,还是课堂下的“我的书包哪去了”、“当模特展才华”,都能够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让人在愉快的阅读中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阳光又有些顽皮的少年儿童陶小宝。当然,除了主人公在内心与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书中其他次要人物的陆续出现及其活动,也对突出主人公的形象起到了较好的映衬作用。如学霸班长蒋多多、小胖墩儿老好人米乐乐、性格随和的班主任唐老师……都以陶小宝这个人物为核心,在各自的角色中为陶小宝的健康成长发挥了极为关键的助推作用。

  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一部作品的完成,如果作家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一定会让作品失色许多。在这本小说里,芷涵充分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校园生活及儿童语言,勾画人物心理,状写人物动作,透视人物性格,让人读起来不吃力,生动可感、可触,也可堪回味,甚至是合上书本仍旧忍俊不禁,品咀良多。如形容陶小宝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像扎根在被窝里的大萝卜”;形容陶妈让陶小宝写作业时的喊声,“就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样响,大得能吓死个人”。除了这些生动的比喻,在对环境的描写上,芷涵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且写得极为细致。如描写天空下雨了,“起初是三滴五滴,紧接着十滴八滴,随后,数不清的雨滴就稀里哗啦往下砸,转眼工夫地面上就有了水花”,不仅观察得细致,写起来也不慌张,娓娓道来,用语精确。没有足够的生活积淀,没有足够的耐心揣摩,没有多年扎实的文笔底子,是很难做到的。这些,都是这篇小说有效地吸引读者基本的要素,芷涵庶几做到了。

  孔子尝言:“有教无类。”陶行知先生亦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芷涵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热爱教育,关心孩子成长,这本八万多字的儿童成长小说,其来源和取材就是芷涵自己实际的工作与生活,是一部“微雕版”的少年心灵成长史,不仅如我上述所说的情节真实生动,文字轻松幽默,而且书中的插图也活泼有趣,既是少年儿童课余的优美读物,也一定能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中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诲,促进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可谓“一卷在握,明目洗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