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华裔身份意味着什么?(须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4日10:42 来源:北京晚报 须叔

《无声告白》的成功显示第三代华裔写作人走向成熟

华裔身份意味着什么?

    伍绮诗

    鲍嘉璐

    特德·姜

    林浩聪

    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是图书市场的黑马,美国亚马逊的2014年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简体中文版出版以来同样占据多个畅销书榜排行榜前列。作品流行之下,可以看到以她为代表的第三代华裔作家正走向成熟。

    以爱之名:《无声告白》讨论华裔生活困境

    本书的背景,是华裔在美国的处境问题。

    《无声告白》反复讨论华裔作为少数族裔的生活困境。二代华裔詹姆斯已经与故土割裂,一方面渴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另一方面又希望保持华人文化传统。可惜,他不了解种族隔阂的顽固。

    回顾女儿的死亡,其实早在詹姆斯和玛丽琳结合时已经埋下伏笔,夫妻俩每一步前进,都是和当时的种族歧视的险恶纠缠。玛丽琳之所以最宠爱莉迪亚,也是因为她在三个儿女中最不像中国人、最像自己!

    传统烙印:第一、二代华裔作家并未真正融入

    《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虽然她称此并非自传式小说,但自己的生活经历确实影响了本书创作。

    80 后伍绮诗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毕业于哈佛大学,父母是由香港移民至美国的科学家。伍绮诗从小就常有“在两种文化之间谈判”的感觉,成年后的 婚姻也是跨种族婚姻,儿子是混血儿。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尽管同样写的是华裔人士在美国大背景下的隔阂与压力,伍绮诗显然比谭恩美乃至所 有前辈们走得更远。

    第一代华裔作品可以从1887年李恩富的自传《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算起,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百年历程。早期华 裔作家关注华人在两个世界中求生存的境况,文化的冲击尚处于次要地位。移民开始接受高等教育,逐渐从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甚至出现精英人物。第二代 华裔作家以谭恩美、汤婷婷、任壁莲、赵健秀、黄哲伦等为代表,已经以英语为母语,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困惑成为他们思考的主题。谭恩美的《喜福会》便是代 表。虽然写作《女战士》、《中国佬》、《To Be The Poet》的汤亭亭凭借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到美国主流文坛认可,但华裔文学仍是多元 文化背景下的支流。

    这一时期,有一批被称作“新移民作家”的群体异军突起,被戏称为“第2.5代”华裔作家。这是一批移居或侨居到 海外的作家,如哈金、严歌苓、张翎、陈瑞琳等。比起第二代华裔作家,新移民作家的英文写作仍然不是主要方式,少有的如哈金,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等待》获 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严歌苓虽然也有英文作品,可确立其地位的还是中文写作。真正做到“融入”美国文坛,仍然很困难。

    以爱之名:《无声告白》讨论华裔生活困境

    《无 声告白》讲述了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混血家庭的故事。基调带悬疑色彩,其实讲的是家庭和成长。父亲詹姆斯是二代华裔,母亲玛丽琳是纯正白种人,大儿子内 斯和二女儿莉迪亚读高中,小女儿汉娜刚上学。突然有一天,父母眼中最完美的女儿莉迪亚溺亡,全家震惊。回忆蛛丝马迹,每个人才逐渐意识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 了解她。

    尽管都是知识分子,夫妻俩都使用自认为最文明、温和的方式教育子女,竟全然不知他们构建的家庭,像牢笼束缚着孩子,像冰窟排斥着孩子。导致三个子女不同程度受到伤害,直到莉迪亚被压垮了。

    《无声告白》不是一部纯粹的成长故事。书中杂糅了种族、性别、家庭、个人追寻自我价值、青春危机、爱情等诸多主题

    故国消失:第三代华裔写作人正在告别身份标签

    第 三代华裔作家则不同于之前的情况,他们不仅是移民二代、三代,其父母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此在英语母语写作之上,更是开启了英语母语思考模式。如欧大 旭(Tash Aw),马来西亚华裔二代,凭英文长篇处女作《丝之谜》(The Harmony Silk Factory)一炮而红,不仅入围布克奖决 选名单,同时赢得2005年度英国惠特布莱德(Whitbread)最佳小说新人奖。

    加拿大多伦多市的林浩聪 (Vincent Lam)被称为“急症室里的青年医生作家”。这位双亲都是越裔华侨的侨二代,是东区全科医院急症室的医生,2006年凭借首部短篇小说 《血迹和神奇的治疗》(Bloodletting & Miraculous Cures),获得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Giller)奖。

    加 拿大香港移民家庭出身的华裔年轻作家Kim Fu在2014年凭借处女作《今日为男》(For Today I Am a Boy)获得爱德蒙·怀特最佳 “新人小说奖”。这本小说描绘了移民家庭的境遇,全盘西化的父亲,独裁式的传统中国观念,聚集在家中独子身上,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对亚洲的文 化,Kim Fu觉得它们既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异常的陌生却又有一种执拗的亲切。

    在类型文学方面,华裔也是人才辈出。生于纽约的 特德·姜,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只创作了八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却几乎篇篇称得上精品,获得了国际所有 的科幻大奖!他对外很少强调华裔身份,作品也不多涉及中国,不过仍可以发现一些中国色彩。

    而11岁随父母移民美国的刘宇昆就是特 德·姜的崇拜者,他的写作和思维也是典型的西方式,平时只说英语。他坦言:“我是美国人,讲的是美国的故事,没有考虑中国文化对自己写作有什么影响。”所 以他的科幻作品《手中纸,心头爱》等顺利获得雨果奖、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奖,和他作品的无障碍阅读有关,西方人能感受到文字的内涵。这也是他被选中翻译 《三体》并大获成功的原因。

    相比科幻,华裔奇幻作家更罕见。2015年2月,一部名为《鸽子飞升》(Dove Arising)的 悬疑奇幻小说登上Barnes&Noble书店青少年推荐读物榜,90后作家鲍嘉璐(Karen Bao)一跃成为青少年作家的代表。《鸽子飞 升》中她最喜欢的角色“Yinha”的名字,就是取“银河”的谐音。她本人也被贴上了“亚裔作家”的标签,但她认为“作家就是作家,标签并不意味什么”。

    伍绮诗也是这样,虽然父母潜移默化地灌输了很多中国传统价值观,但在涉及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她始终觉得是一个局外人。她很尊敬谭恩美等老一代华裔作家,但不认为自己是“谭恩美第二”:“他们那一代作家作品里是有一个故国的概念存在的,而我没有这种概念。”

    伍绮诗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华裔作家在欧美主流文学界的空白。对伍绮诗来说,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共鸣。这也会提醒我们,比起外貌上的差异,我们拥有的共同点比想象中的多得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