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直面乡土中国,记录文化生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1日21:40 来源:文学报 金莹 何晶

  直面乡土中国,记录文化生活

  近期值得关注的纪录片一瞥

  《乡村里的中国》:不忘此处是吾乡

  丙申春节临近,伴随着轰轰烈烈的返乡热潮的,还有社交媒体上对乡村的再一次聚焦。当一篇篇返乡者书写的乡村深度观察文章在朋友圈被频频转发时,一部被称为“21世纪中国农村生活标本”、“获20项大奖,豆瓣电影评分高达9.3”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乡村里的中国》由摄影师焦波担任总导演。这位因用30年时间拍摄《俺爹俺娘》、用5年时间拍摄汶川孤儿而闻名的摄影家,2012年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团队,在山东省沂蒙山老区的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生活了整整373天,从立春到立春,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流转,用镜头记录下当代农村的真实生活图景。

  373天的耐心守候,换来各方对这部作品的高度评价———第十五届中国广播影视大赛电影华表奖、第二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纪录片、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第十九届中国纪录片年会年度作品……这还只是影片获得的众多奖项中的一部分。

  “看完这部纪录片的粗编版本,三个多小时,宗亲、政权、乡野、人性……这种令人窒息的真实,让人想起《山乡巨变》的图景或是熊培云的专著《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该片顾问、《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第一次看完样片后这样评价。

  “平视,聆听,感受。不仰视,不俯视。不是‘下基层’,也不用‘走进去’,不是猎奇的过客,也不为那一点儿田园式的乡愁。如果抛却这些看似沉重的东西,片子又拍得那么好玩,它一点也不试图说教,这一点你想不到;它记录的农村大叔大娘口中的语言,那么生动又那么智慧,你也想不到。这部纪录片试图最大限度地记录这个时代和小人物的碰撞,于是我觉得它有一股劲儿在皮肤里层往外撞,细想了,会特别疼。”普通观众则有这样的观感。

  这种“不仰视,不俯视,也不为那一点儿田园式的乡愁”的最终呈现,体现出的就是焦波对乡村的态度。这个出生于乡村的摄影师,一直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唤起人们对乡土的了解、理解和重视。被妻子笑称为“城市农民”时,他很坦然地说:“我就是农民,我的镜头不应该离开土地。”“整个农村最需要的就是了解而非想象,了解之后才是理解。农村不代表桃花源,也不代表脏乱差。那片土地,我觉得大有希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

  如何在拍摄中通过了解而非想象来呈现一个村庄的真实面貌?在《乡村里的中国》 拍摄过程中,焦波和他的团队以300块钱的月租费租下一个小院,直接让自己成为杓峪村第168户村民。在门牌为“村儿电影社”的农家小院里,摄制组养狗、养鸡、养羊、种菜、做饭,每天都在村子里边转边看,过起了真正的农家生活。在村子里,他们还度过了间隔时间最久才能洗一回澡的冬天———每隔十几天,集体赶赴车程2小时的县城小宾馆开个房间,排队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拍摄了近1000个小时素材,最终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段落。

  虽然片子最初是焦波从广电总局接到的“命题作文”,但他还是在自己的镜头下,通过一个村庄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里的隐痛。当很多乡村都和村民在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变得“不城不乡”时,焦波在沂蒙山区腹地找到的不大不小、不穷不富、与外界不远不近的杓峪村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譬如,村里还保留着立春时涂红羊角和给小孩缝春鸡的习俗; 年轻时上过鲁迅文学院函授班、有过文学梦想的村民杜深忠、还愿意花690元“巨款”买一把琵琶,只为了追求自己的精神梦想;但杓峪村也不可阻挡地被外部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全面侵袭: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工地意外身亡的村民,刚举行完葬礼,几家人便为获得的大笔赔偿款而起了纠纷……

  而第一次成为电影主角的杜深忠无意间说出的话,没有经过精心的台词设计,却总是发人深省:伺候苹果树一整年却只能收入七八千元时,是“一些人说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消耗的却是自己的生命,是“以人肉换猪肉”;村里的百年树木被挖走送到城里建设绿化,乡村的生命力被过度透支,是“剜大腿的肉贴脸上”……虽然被生活所困,但他依然执着于20岁时开始的梦想,这个“干活不行、没用的事做了不少”的农民,向观众展现了一种来自乡村的陌生又熟悉的诗意。

  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到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从熊培云的《一个乡村里的中国》到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千百年来,中国的缩影一直藏在无数个如杓峪村般普通又不普通的乡村里,通过一代代作家、学者的书写击中我们的心。而《乡村里的中国》再次呈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乡村样本,一个“是城镇化道路上很多跑在前头的村子的昨天,也是一些更封闭、更传统的村庄的未来”的杓峪村,并启发观众开启种种关于乡村、关于现代化和城镇化、关于当下中国的深入思考。

  《他们在岛屿写作2》:回归文学的力量

  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影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当镜头对准文学家,则留下了对文学诠释时代、世界方式的一种记忆。近日,聚焦白先勇、林文月、痖弦、洛夫、西西、也斯、刘以鬯等7位作家文学人生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2》在台湾各地联映。

  2008年2月,被称为“当代台湾最重要的活文化财产”的云门舞集排练场遭遇火灾,历年的演出道具、服装、乐器、资料付之一炬。文化资产如何保存,一时间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其中就包括童子贤,他是台湾华硕电脑的创办人之一,现任和硕科技的董事长。十六七岁时他在印刷厂拼版、校稿,即使之后投身电子业,他仍然对于书籍印刷、文字留存念念不忘。云门舞集排练场的失火让他按捺不住地给好友、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和廖美立打了电话,提议“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台湾文学家”,日后轰动一时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由这里动念、发生。

  2009年,童子贤和廖美立成立了目宿媒体,开始了《他们在岛屿写作》的策划、拍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蓬勃的诗歌运动让诗人们站在了最前台,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杨牧以经典作品影响着文坛,至今仍然拥有大量读者,童子贤和廖美立选择了这四位诗人成为第一辑的被记录者,小说家则选择了林海音和王文兴。他们想要留下的是一份阅读的记忆:“我始终坚持的一件事情就是阅读的价值,我一直在考虑书的未来在哪里,怎么样用文字、用电影、用声、用图形去做这个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传播出去,适应这个碎片化的信息时代。”

  “我们在岛屿以镜头记录自己的文化生活,我们不会是任文学记忆消失的一群。”童子贤的发言掷地有声,也确如他所言,《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电影2011年先后在台湾和香港上映,不仅市场反应相当不错,也引起了关于文学、电影的许多讨论。这或许源于纪录片手法的先进,童子贤和廖美立不希望以传统纪录片的方式拍摄,而是希望通过比较新的影像叙述方式表达。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电影的最成功之处,是以现代化的影像艺术来探索作家们幽微的精神世界,解答了他们之所以为杰出作家的奥义。两年的时间里,导演们捕捉文学家的文学气质、精神内核,在这个过程里“文学与电影进行互动”。以电影记录下文学的历史,文学是核心,它的力量是这部纪录片大放异彩的原因所在。童子贤和廖美立“自己来整理自己的历史时刻”的愿望,推动着他们在近日又推出了该系列电影的第2辑,选取了4位台湾作家和3位香港作家作为对象,记录下一个大时代的文学。

  邓勇星执导的《姹紫嫣红开遍》里回顾了作家白先勇在故乡桂林、台湾、美国与大陆等不同生命阶段的经历,他在台大时期创办《现代文学》的热情,写作《台北人》与《孽子》的过程,对于昆曲艺术的投入,近年“父亲与台湾”的历史书写,都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呈现在影片中,叙说了他的特殊际遇与文学历程。

  《读中文系的人》以散文家和翻译家林文月为对象,描述了生于上海日本租界的林文月战后举家返台,在时代更迭下由语言转换到家园迁徙的历程,更记录下她进入台大中文系后获得台静农、郑骞等名师指导,为翻译经典《源氏物语》历时五年半的不懈努力。

  《无岸之河》中,导演王婉柔以新生代影人之姿,与诗坛祭酒对话。诗人洛夫为《创世纪》诗刊成员之一,他的诗作魔力影响所及不仅跨世纪更跨越不同世代。导演前往金门、温哥华、湖南衡阳、日本等地,追溯洛夫和那个时代的历史。

  《如歌的行板》记录下了诗人痖弦的人生经历,该片获2015年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最佳摄影、最佳剪辑奖。导演陈怀恩回想拍摄团队坐船到维多利亚拜访作家马森与黄永武,痖弦与他们共游维多利亚港时巧遇街头艺人吟唱:“当他们三位安静地聆听,眼神流露岀年少追求文学领域的光芒与深邃。这份感动令我发现,这是我要说的故事的终点!”

  《我城》由陈果执导,作家西西的人生历练、成长和世界观,以及她笔下的世界和社会,让这份电影记忆显得更为隽永。许多人以“童趣”形容西西的文字,陈果的影像风格也带着一种顽童的味道。

  《东西》的破题从瑞士开始,作家也斯跟朋友谈论文学,讨论服装设计、舞蹈艺术、音乐创作等与诗的跨界合作,也斯同意被拍摄时,就跟导演黄劲辉说:“若你想认识我,就去认识我的朋友,在我的朋友身上都可以看到我的影子。”电影开拍时,也斯已经知道自己身染沉疴,也知道面对镜头其实就是在记录自己最后的身影,但画面里的他从未流露出面对死亡的忧虑或恐惧,总是笑容可掬。

  《1918》的记录对象是作家刘以鬯,他是近代华人文坛历程的见证人,曾以总编辑身份主持多家报纸,慧眼识英雄地挖掘,并提供有志于文字工作者发表作品的版面平台。出生于1918年、见证了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他,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在崇尚商业的香港社会逆流抗命、屹立不倒,正如导演黄劲辉所说:“坚持理想的力量,原来可以超过100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