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独屋里的一匹野马(高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04日10:03 来源:甘肃日报 高凯

  马野的《独屋里的灯》让我眼前一亮。没想到,沉寂多年的马野居然有如此丰厚的收成。马野将自己的文字定位在“独屋”之中并不意外,因为他不同凡响的人生第一步,就是从一间虚拟的“独屋”里迈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兰州上大学的马野,和他的“独屋”就出现在《光明日报》的头版位置;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标题——《走出“独屋”之后》。消息报道的是一个叫马启昕的大学生,如何从一间自我封闭的“独屋”走向社会,从而拓宽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理想原野的。这个头条人物马启昕,就是后来因写诗而小有名气的马野。

  马野是一个多面手,涉猎广泛,志趣多向,除了《独屋里的灯》所呈现的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和小说几种文体而外,他还写过电视专题片、纪录片解说词、电视剧本、文学评论等。但是,马野的“杂耍”并未遮掩其诗人的真面目。一直以来,在我眼里,马野只是一个诗人;而在马野自己的心里,他也只是看重诗人这个身份。而且,马野的诗人气质和志趣在其散文、随笔以及诗歌评论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释放和呈现。

  马野的绝大部分诗篇我都读过,比如他的代表作《炉中煤》,我可能是它的第一读者,而且曾经反复吟诵,记忆犹新。马野写出这首诗的时间,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他在庆阳市卫生学校当教师,而我在《陇东报》编副刊。那些年,热衷文学,也被文学所热,几位文友隔三岔五聚在一起“煮酒论诗歌”,马野就是其中的热血分子之一。好像是一年冬天,他跑到我报社的家里,激动地说自己写了一首好诗,于是我俩坐在沙发上分享了这首热气腾腾的《炉中煤》:“炉火通红/燃起暖暖的爱意/等待你/自远而归……”。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即使在今天来看也堪称杰作。马野吟诵完后,我禁不住连声称好。此诗很快被刊发在《陇东报》副刊上。

  从《炉中煤》就能看出,马野是那种只要阅读就能获得灵感就会独自书写的人。当然,这是马野的长处也是马野的短板。其长处在于,他具有超凡的艺术再生能力,别人那些哪怕是陈腐的经验也能引燃他的灵感;其短处在于,间接经验的轻易获得无疑惯养了他的惰性,使他在对生活的感知上放弃了直接途径。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马野在陇东诗歌流派中达到的深度和高度。在内容方面,马野有着自觉继承优秀诗歌传统的精神。马野的出生地庆阳,是一块诗歌文化的沃土,《诗经》中年代最久、篇幅最长的《豳风·七月》就出自庆阳。作为中国第一首农业史诗,《七月》奠定了庆阳作为中国诗歌(民歌)故乡的位置。在马野的许多诗中,我们不难品出“豳风”民歌的味道。比如组诗《故乡在陇东》以及关于乡下父亲和母亲的诗篇,都有反映社会现实面貌的“豳风”遗韵。这类诗在马野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是马野的精神主脉。其次,在形式方面,马野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范。虽然拥有开阔的大学教育和广泛的兴趣阅读,但马野却没有装腔作势采用学院派那种欧式化艰涩别扭的表达方式,所使用的语言一直是朴素、平易、简约甚至接近口语,而是心思敏锐且机智过人,一直心存不俗的艺术灵犀。

  时代为诗人的自我塑造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对于诗歌来说,在知天命之年到来之际点亮《独屋里的灯》的马野和许多曾经选择了不同人生之路的我们60后诗人一样,无疑也是一个精神饱满的归来者。如此看来,真如马野说的那样,到头来唯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这些与性情有关的文字。

  重新回到心灵独屋的马野,心向往之的当然是一片辽阔的原野。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匹突然脱缰的野马接下来的选择必然是一路自由自在的驰骋。

  (《独屋里的灯》,马野著,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