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书写乡村的思想与方法(李鲁平 李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02日12:38 来源:人民日报 李鲁平 李 娟

  1月21日,《芳草》杂志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举行了“美丽乡愁,锦绣山河”主题采风和笔会。来自北京、上海、湖北等地30多位评论家、作家、诗人,以中国当代农村的发展变化为主题,探讨如何认知乡土中国新变化,文学如何切入当下社会生活的新路径。

  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农村题材作品,一直浸泡在历史与现实的苦水之中,苦难几乎成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学无以摆脱的主旨。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创作应该融入新的中国元素,表达新的中国经验,讲述新的中国故事。这一方面需要对现实的独到发现,另一方面也需要新的文学手段。

  在方法和手段上,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借鉴了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和方法,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中国的乡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推出了莫言、余华等一批当代文学名家。但近几年来的文学创作实践表明,潮流过去之后,作家们对表现当下的乡村变革重新陷入了缺少充足方法和手段的境地。我们依然面临着“文学创作者该如何来阐释当下的社会生活”的老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经验,成了每一个作家面临的挑战。

  当下的乡村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乡村,当下的农民也已经与传统的农民有了很大的区别。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多数的乡村文学创作对乡村的深层现实还缺乏深入了解,仅仅停留于表象之上。人类对于世界的创造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物质世界的创造,另一种是创造虚拟的现实世界,也就是文学艺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民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彻底改变了中国乡村的物质面貌。但与这个变化了的乡村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即文学的乡村世界,与《创业史》等作品所呈现的恢弘和经典性相比,还存在差距。要冲击高峰,还需要作家们面对新时代提出自己独有的思想发现,并将之不断发酵,最终酝酿成一件伟大的精神性作品。

  相对于方法焦虑的无解,思想发现有路可循。有一批作家已经走进民间,着手于切实、深入的乡村调查和记录。记录本身就蕴藏着发现和取舍,是思想的结晶,而在初无定质的行云流水中,文理显现,姿态横生,也许方法已在其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