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肖江《倾听花开的声音》:行走者的歌吟(高洪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5日09: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高洪波

  世上的事有许多巧合,这本散文随笔集《倾听花开的声音》由一位朋友转交到我手中,并充满期待地希望我写一小序。一看书名我就乐了,因为3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我为一位北京的中学生诗集题诗,诗集叫《花开的声音》,我的题诗如下:“倾听花开的声音/需要安静  同时/光用耳朵还不行/还要一颗单纯的心/单纯到水晶般透明/于是  花开的声音/将陪伴你的一生”。

  《花开的声音》作者叫卢梓仪,诗集不光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后来还专门举行了一次研讨会,可见“花开的声音”具有广泛性。

  能倾听无声的花开之音,的确需要特殊的灵敏的听觉,更需要一颗诚挚朴实的心灵感应,同时我认为诗人艾青的一段话也是对这种倾听的高度概括,他在《诗论》中这样写道:“给思想以翅膀,/给情感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给颜色以声音;/使流逝幻变者凝影,/顽木者有梦,/屈服者反抗,/咽泣者含笑,/绝望的重新有了理想……”

  艾青讲的是诗人,肖江恰巧也是一位诗人,于是,一位诗人写的散文本身所具有的诗意,使不露声色地隐含在文字与意境之中了。

  所以肖江的这本散文随笔集,让我读出了他的胸襟怀抱,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包括沉重的童年记忆,对故乡人物莫名的怀念与惆怅,可谓阳光下有阴影,欣喜中有慨叹,行旅中有感情,甚至一本小书、一场电影、一幕话剧,都引发出诗人肖江的沧桑浩叹,他朴素真诚地讲述着这一切,用精简的文字勾勒着沿途的风景,或许还有心中的积郁和块垒,远逝的童年如此鲜明地左右着诗人肖江的心态,让他摆脱不了沉重的梦魇般的记忆,譬如《搬家》,又譬如《中学校长李桂英》,小镇张店在肖江笔下成为一方特殊的土地,当他写下童年人物时,白描般的简笔素写,让我看到了诗人营造意象的才气,还有回望童年与故乡的苍凉而又温暖的目光。

  当然,童年记忆是每一个作家的财富,谁也掠夺不走。或者说记忆本身就是写作的前提或前奏,记忆愈鲜明、准确,写作成功的概率越大。肖江这本书里不仅仅是回忆,他更多的是游记,肖江是一个喜欢行走的诗人,《在瓦尔登湖的目光里》以介入者的姿态写出与瓦尔登湖的邂逅,但梭罗“黎明公鸡”的啼鸣,与作者之间引发极大的共鸣,所以瓦尔登湖被诗人形容成晴朗天空下清澈的目光,迷人又发人深思,尘世的纷扰与浮躁在这种目光的洗濯下变得透明而轻松,从这个意义上说,肖江朝谒梭罗的瓦尔登湖,事实上是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朝圣之旅。

  肖江走过许多名胜古迹,在《不断远行是一种态度》一文中,他极简约地阐释了自己旅行的终极目的:“我的一次又一次远行也许就是我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赛程吧!在每一个赛程中,我并不追求名列前茅,也不追求鲜花和掌声。只要心是愉悦和平静的,只要我曾经努力,就不后悔,也不言输,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每一次远行给予我的就是人生的履历和生命的意义。”

  说得真好,肖江让我想起当年冯牧先生为我第一本散文集《波斯猫》序中说的一段话:“抒情,真诚而自然的抒情,是决定散文创作优劣得失的一个带有决定性的因素。”冯牧先生又补充一句:“他的大部分散文作品,都蕴蓄着对于生活的十分真挚而朴素的感情。中国古人在谈论文学境界时曾经有过这样的追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篇》)。我也希望高洪波在今后的散文创作中,能够把达到这样的境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冯牧先生是一位散文大家,尤其在游记散文的写作方面堪称一绝,有“冯霞客”之誉,20年前他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文学叮嘱我时时铭记在心,借为诗友肖江作序之际,再共同回味一下冯牧先生的教诲,我相信对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学的人,都不无裨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