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慈悲》:从“生”之万象中走过(申霞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1日10:01 来源:北京日报 申霞艳
作家路内作家路内

  从真实中来,到荒诞中去

  《慈悲》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生相关:水生、云生、根生、玉生、复生、强生,这是对生生不息的盼望,是生之图腾,是对生之坚韧的颂歌。

  从处女作《少年巴比伦》到新作《慈悲》,路内一直坚持创作工厂题材的长篇小说,也藉此建立了明晰的写作身份。路内的叙述不同于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炜《古船》和谈歌《大厂》。意气昂扬、大刀阔斧的时代过去了,主人公的豪迈气息烟消云散。路小路到工厂跟着师傅成了吊儿郎当的小混混,电工不过是换换灯泡,邋遢的老工人跟身材走形、形容庸俗的阿姨调情,小徒弟偷窥、荷尔蒙使身体震颤却毫无出路,就这样混着,把自己的日子混成灰色,把青春的生命混成一缕炊烟;谨小慎微、兢兢业业的水生在师傅死后也一度跌落为老混子,直到历史掀开新的一页,一代人的生命就像泛黄的书页被翻过去。

  工人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现代化的历史,就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史。与老牌帝国漫长而缓慢的工业化变革不同,中国的工业化伴随着革命的节奏忽扬忽抑,工人也在历史的风浪中时沉时浮。要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几次历史风浪打包压缩到一个工人的人生中,这需要心灵手巧,更需要以简驭繁、举重若轻,作者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百花,才能将不同花味的蜜糖呈现给我们。

  路内最熟悉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营工厂的改制、社会的快速转型,他将这段历史继续往前推,于是他慢慢见到了路小路的父辈、祖辈,见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见到了“文革”、饥荒,见到低至尘埃里的人——那是些夹着尾巴的人、最低限度的人,这些人让我们忘记了人还有可以直起来的腰,还有一个内部的自我。路内将叙事镜头反复调试,扩大、拉近、推远、聚焦……他像一个耐心的摄影师,试图拍出工厂的全景和分镜头,他笔下二十世纪后半叶那段历史从真实中来,到荒诞中去。

  在《少年巴比伦》中我们能看到王小波对路内笼罩性的影响,还有刚开始写作时对于言辞尤其是诗意和抒情的痴迷,那些树叶的沙沙声至今伴随秋风萦绕耳际。生于1970年代的工人路小路坐在马路边,对“80后”女诗人讲述自己那不羁的成长史,黑色幽默,不堪的身体启蒙,滑稽可笑的初恋。《慈悲》中飘荡的是余华《活着》和《兄弟》的影子,简洁、节制而平静地叙述,以冰山写海洋,以有见无,虚实相生,让人物坦然走向他的命运,并让个人卑微的岁月融进延绵的人类长河。慈悲心涌起,方能穿透善恶,万物等量齐观。《慈悲》中,工厂的地址从过往的戴城移到了苍茫的长江边上,工厂被抽象化了。苯酚是一种香气扑鼻却有毒的化工产品,气息是《慈悲》的核心意象。苯酚厂离水生的老家土杨镇并不太远,这不太远的距离却耗尽了两代人的生命。

  将历史风浪“打包”于一个工人

  按推算,水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水生十二岁时遭遇“自然灾害”,与家人分两批逃难来城里投奔当工人的叔叔。水生的父母死得下落不明,河水带走了他们的尸体。叔叔让水生去念工专,婶婶说:“水生,本来应该让你十八岁参军去的,但是你叔叔说,你爷爷就是参军死的,还不能对外说参的什么军。参军是光荣的,你叔叔比较落后。你不要记恨,去念工专吧。做工人就不会饿着了。”一个没有多少见识的家庭妇女的言语里边蕴含着历史复杂的真相。这样的家庭和父母饿死给水生打上了胆小的印记。“做工人就不会饿着了”,这是婶娘最素朴的考虑,接下来是叔叔对水生留个三成饥和三分寒的教育。水生联想到了苯酚厂里的三分毒,苯酚是香和毒的混合体。在芳香的掩护下毒气对人潜移默化,苯酚厂大部分人因慢性中毒致癌。同时这种奇异芳香也让人的精神麻木,意气消弭,工会的练练字,车间的耍嘴皮。水生的叔叔只能寄意于酒,最终死于醉酒。水生目睹并参与了工厂的兴衰,他与苯酚厂纠缠了一生。

  死是如此轻易如此草率。饥饿是魑魅魍魉的阴影,饥饿是生命的敌人,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就是为了与饥饿进行拉锯战,这是卑微的动物性的活着。乡村如是,工厂亦如此。工厂内部是逼仄到叫人窒息的,苯酚的毒气侵袭人的骨髓,流言、告密却叫人直不起腰来。水生是个受过教育、理性、有爱心、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普通人。他尊师学艺,娶了师傅不能生育的女儿,但是发生在师兄根生身上的剧变,工厂内部的压抑、紧张,工作的无意义慢慢改变了他,将他从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变成了一个老混子,一个熟稔的技术骨干的才华只能用于帮同事申请补助和滚桶表演。是靠了生之本能,水生才能在人生万象中坦然地走过去,走过饿死的父母、下落不明的弟弟、师傅的骨癌、寡妇邓兴妹的失足致死、叔叔的醉亡、师兄的自杀、老婆的病故、同伴邓思贤的猝死……

  在水生将叔叔的骨灰送回老家之后,回到城里碰到游行,水生问玉生游行什么,玉生打哈欠说:“今天打倒四人帮。”大历史就这样在女性的口中翻开了新的一页。老一代工人故去,水生“滚桶大王”的历史也随之结束。被遗弃的文凭重新被想起,知识就是生产力带来了水生命运的转机。

  思想解放也伴随着欲望的涌动,恶也从所罗门的瓶子中跑出来,新的问题接踵涌现,告密、行贿、阴谋、帮派继续。国营工厂很快就走到了末路,在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过程中资本与权力再度结盟。最终技术工人水生和邓思贤用自己的设计图纸搞垮了自己工作一生的工厂,这是莫大的反讽。被竞争击垮的东顺厂却顺势投资建起了寺庙,养了一批假和尚,云生夹杂其中。他头上散乱的七个疤使水生想起遗忘多年的弟弟。父亲急中生智将炒熟的豆子放进云生的帽子里才躲过劫难。豆疤是饥饿留在云生身体上的永久烙印。如此赫然的标记却没能阻止我们进入一个善恶不分、赢者通吃的时代。身体的饥饿解决之后我们遭遇了更严峻的精神饥饿。假庙、假和尚能够解决时代的难题吗?

  从人性理解历史

  “70后”在处理历史的时候,摒弃了宏大叙事的成规,更多地接受了新历史主义,不把历史单向度地理解为阶级斗争史,试图从人性中出示自己的理解。路内尽量为工厂祛魅,机器的轰鸣并不能让人找到意义,相反机器钳制、奴役工人。工厂就像封闭的染缸,将工人规划成机器上的螺丝钉,不接受规训则意味着惩处。小说开篇就写到阀门,阀门也是工人生命的开关。根生正直青春期,爱情没有着落,憋着的劲没处发泄,用脚踢阀门,他全部的罪不过是踢一下阀门和爱一个寡妇。根生死亡,江湖义气随之寂灭。

  面对一串串悲伤的故事和打击,水生只能“走过去”,像《活着》中的福贵一样徒然面对家人的死亡以及朋友的不辞而别。玉生这个常年病恹恹的人才是美与爱的象征,可是她不能生育。她爱美,喜欢花,洁净,她让水生不要重蹈父亲的覆辙,不要去申请补助,不要去参加滚桶比赛,玉生是让水生没有最终堕落的支柱性力量。她并不伟大,她平常不过,洁身自好,病态的身体中藏着一颗清朗的灵魂,精神始终向着太阳,到底将兔唇的养女培育成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

  技术工人水生“搞垮”了曾经相依为命的工厂,在工厂的大地上却兴建起假寺庙……当路内写下《慈悲》这个标题,心里一定涌上言辞无法传意的万千秋水。工厂就是他青春记忆的焦点,苯酚的剧烈香气和毒气随风飘散,四通八达,抵达历史的各个角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