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瀚海无边 营盘牢固——长篇小说《瀚海》读后(鄢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0日10:12 来源:中国作家网 鄢 莉

  王凯长篇新作《瀚海》以立体的方式展现了深藏于无边瀚海中的空军基地,让读者得以走近那片并不熟悉的沙漠和它的守望者,了解和平时期的军队基层的整体风貌,感受沙漠军人的日常生活和其中蕴藏的独特的军人情怀,难得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瀚海,这个不断闪现在古代诗文典籍的美好词汇实际指的是沙漠戈壁。相信如果不是军旅作家王凯多年的潜心挖掘、精心营造和着力表现,许多读者并不知道在西北地区还有一片叫做巴丹吉林的沙漠,更不知道那里还有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和一群在戈壁沙漠中坚守的军人。而在王凯将它写进了他的作品之后,它便俨然成为了当代军事文学版图中一个重要的地点和标识,《瀚海》的诞生则无疑更加重了它的意义和分量,并为王凯对它的长期经营赢得一次完满的阶段性成果。对于不熟悉沙漠的人,只能看到它的荒凉和空无一物,但对于长年生活在其中并深爱着它的人来说,却能看到它单调之下的复杂、荒凉之下的丰饶。正如唐代的边塞诗中,总是有枞金伐鼓的英雄气概和羌笛望乡的厌战情绪并存,美酒琵琶的豪放气魄和思妇空闺的幽怨心理相映,这种丰富性和矛盾性共同构成了边塞诗的美学意义,那么,在王凯的小说里,同样存在着对沙漠和沙漠军旅生活丰富多样性的追求,沙漠不但是涌现无尽素材的富矿,它本身的丰饶、博大和深邃也影响着王凯作品的审美意蕴和风格走向。

  沙漠、军营、年轻军人。在一个不够成熟或者受到简单理想主义影响的军旅作家手中,这些要素足可以构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长故事,而沙漠则不出意外地被设置为锻造意志、磨练心性的绝佳场所,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然而,出现在《瀚海》中的沙漠却绝非如此简单。它是地理概念,也是故事的背景,它还是人生的参照物,或者一种外部力量的象征。它是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是属于主人公叶春风的沙漠,是属于他的同龄人钟军、兰甘、车红旗、白雪歌等人的沙漠,也是属于空军基地全体军人的沙漠。自从叶春风衣兜里灌满沙子来到它的腹心地带之后,他的整个青春岁月便与它须臾不可分离,他每一次的辗转流落,每一次的荣辱升降都与它息息相关。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小说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且别具意味。

  叶春风十几年的从军经历串连起的是整个基地的那些人和事,它们和基地本身一起构成了王凯在《瀚海》中刻意塑造的那“一座营盘”。和平时期的军营自然有着与战争时期完全不同的风貌,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战斗单位而更像一个巨大的机构,这使得它更难以在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被表现,常常让试图整体把握它的作家们陷入苦恼和困惑。《瀚海》显然用扎实的创作实践对这个难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突破,并对军营生活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层次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拓展。小说通过叶春风在数个岗位的转换,揭开空军基地神秘的面纱,透视了部队基层的多个侧面,从而绘制出一幅新形势下科技战线部队较为完备的全景图画。这幅图画的绘制过程充分发挥了王凯擅长写实的优势,也是他对“处处有生活”的文学原则的一次绝佳诠释。无论是加注队、器材股还是回收队,这些很少被别人写到的非战斗性部门和岗位在他的笔下却丰富多彩戏味十足,再加上那些在文章中频繁出现的高科技武器术语,无疑给读者提供了一次对新型部队猎奇式的阅读窥探。并且围绕着每一个岗位,小说写的都是踏踏实实的部队生活,这里没有表面化肤浅化概念化的简单再现,也没有假模假式拿腔拿调的刻意营造,只有基层官兵日常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只有他们日复一日的吃喝拉撒行动坐卧,真实入骨,细致入微,针针见血,刀刀见肉。那种新鲜而生猛的生活景象通过王凯别开生面的表现,赋予了这座营盘以生命,让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躯壳,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内部的肌理和血肉都纤毫毕现,触手可及。

  营盘的灵魂终究还是人。《瀚海》刻画了一个丰富的军队人物群体;不止于此,往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是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基层军队生态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层次分明而又错综复杂,团结合作而又关系敏感。这个体系终日应对的不是战斗而是各种刻板乏味的军事训练和日常工作,在它的内部频频发生着成员们性格、意志和力量的较量。尽管地处沙漠之远,这个小社会的复杂程度一点不比大军区大院来得小。它是如此庞大和实际,足以冷却叶春风这样年轻军官的热情,耗损他们的雄心,让他们的军旅生涯很大程度上都处于和它的紧张关系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反复写到了这个体系中的游戏规则。正如小说中所传达的,在军队中成长首先面对的往往是规则。这些形形色色的规则既有官方制度规范的一二三四,也有人际交往原则的甲乙丙丁,还有各种潜规则的ABCD。如何在体制中生存发展,学习规则是年轻军人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规则,才能游刃有余地操作规则。《瀚海》的主人公叶春风就是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在一次次冲撞到头破血流的过程中熟悉着基地的游戏规则。《瀚海》通过揭示规则对基层生态体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寻和解剖,也因触及到了军人与军规、与体系的矛盾冲突,从而拥有了更耐咀嚼的思想内涵。

  在这个体系中的个人自然也不是军事文学中常常出现的那些军人形象。塑造军人的正面形象,特别是塑造英雄人物,似乎是军旅文学天然的使命。然而,军事文学长期强调的宏大叙事和英雄神话,让炮制英雄成为一个机械的生产过程,就像小说中的宣传干事兰甘一样,需要对宣传的人物反复升华无限拔高。幸运的是,身为军旅作家的王凯却聪明地避开了这个圈套。在《瀚海》里他描写的只是一些最普通的基层军人,而且他们中间的一些明显带有“反英雄”的特点。这些军人在他的笔下显得本真而世俗,在坚硬的军装之下跳动着一颗颗凡夫俗子的心。他们喝酒打架,忙于升迁或恋爱。他们怀揣着梦想,也怀揣着各种各样私人目的和强烈的七情六欲,在基地这片天地里追求着各自的人生目标,完成着或者是消磨着他们的人生。他们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军人形象,但又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人形象,和少数特殊材料制成的英雄模范相比,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可感。《瀚海》中也并非没有写到英雄或英雄行为。只不过,王凯似乎更倾向认为英雄的本质就是凡人,没有人生下来就是阿克琉斯或者贞德。他宁可相信,英雄是在一定机缘巧合下短暂地克服了人性弱点而成全了自己,如成功排除加注故障的叶春风;或者是人性正面力量的长期坚持最终塑造了高尚的人格,如因公殉职的冷高工。

  当然,过分强调军人的人性又将陷入另外一个雷区。在一个远离了战争的时代,如果丢失了军人特有的血性气节,部队有沦为一个机构、军人有沦为一个饭碗的危险和忧患。在不过分拔高和生硬捏造的前提下,如何写出和平时期的军人精神和军人性格,同样是军事文学创作中一个不好处理的问题。王凯对这个问题也自有其思考。《瀚海》中确实描写了某些军人身上的凡俗化倾向,但也写出了一些超越凡俗的性格特点。就像军旅作家朱苏进在小说中总会塑造一些孤傲清高、睥睨一切,拥有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不屑与庸人为伍的军人形象,通过他们来彰显某种军人性的话,那么,王凯则喜欢塑造一些冲动叛逆、桀骜不驯,渴望自由生命状态和自我超越的年青军人,用以表明他心中理解的军人性。小说中的叶春风无疑就是这样的类型。比如,他总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永远拒绝着体制的同化;他执著地追求一份空幻的爱情,并常常脱离道德说教去思考一些玄而又玄的问题。在庞大的军营中,叶春风这样的年青军官如同瀚海中的一颗沙子,但他却是一颗有棱角的不想被打磨的沙子。尽管他这种多血质的性格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诸多麻烦挫折,但正是这种血气方刚的生命力,抗衡着军营中暗暗滋长的暮气、腐气,让军营保持着年轻和活力;而且可以想见的是,这种性格就如同朱苏进呼唤的军人的精神强力一样,最可能在未来的战场上转化为战斗力。“叛逆”军人叶春风,和小说中塑造的以袁教导员、曹股长、冷高工为代表的另外一批有担当、有坚守的军人一样,他们共同维系着军人之所以成其为军人的那些东西,传递着军队的血性基因,铸造着军人的强大灵魂,完成着对军人这种职业的精神超越。

  就是这样,在长篇小说《瀚海》中,王凯在通过将日常化和个人化带入到对军人形象的摹写之中,把真性情和真本色倾注到这些人物的身上,层层剥除和消除了曾经强加到军人身上那些虚假矫饰的东西,既还原了真实的军人形象和军人人性,又保持了理想主义的底色,让真正的军人精神和品格的光辉焕发出来。新时期以来军事文学一直有回归写人的趋势,逐步淡化着以往那种“假浪漫”和“伪崇高”,这些在王凯这里算是消解得比较彻底。可以预言,他塑造的这群带着强烈时代印记的真实军人,在若干年后,将是军事文学史里留得下来的形象。

  最后再回到成长这个主题。按照某些通常的故事模式,凡是写军人的成长,必然会写到人物经过宝贵的部队生活锻炼,领悟了诸如英雄主义或奉献精神之类的正面价值,完成了人生的洗礼。在《瀚海》这篇带有青春叙事特点的小说里,叶春风在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工作磨练,在经历了爱情、友情的重重考验后,他居然没有收获什么真谛或信条,而是感受到了巨大的虚无感,甚至令他萌生了退意,当然令人欣慰的是,他最终坚守在了沙漠。或许,人的成熟真的不在于发现了人的强大和找到了人的价值,而是体察到了人在宇宙面前的渺小感和无力感,明白所有人类对世界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最终无解。在小说的末尾,面对浩瀚沙海,叶春风发出沙漠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的追问,其实也是对存在的终极叩问,流露出浓厚的哲学意味。

  方舟难觅,无边沙漠何渡;以笔为楫,或可横绝瀚海。在以往的小说创作中,王凯一再将那个叫做巴丹吉林的沙漠诉诸笔端,而长篇小说《瀚海》则是对它一次最充分最深入最全面的展示。他延续着现实主义的传统,深入沙漠和沙漠军人的灵魂深处,写活了沙漠,也写活了那群活灵活现灵肉兼具的军人形象,完成了对当代军队生活的一次出色书写。专属于王凯的那片瀚海,终将以文字的形式获得一次再造和升华,在军事文学地理中留下应有的痕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