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抗战烽烟的一种柔性书写——试评《陪都郊野》(刘云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9日09:59 来源:天津日报 刘云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内文学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抗战题材作品,既有全景展现抗战八年波澜壮阔历程的长篇作品,也有从局部切入抗战一段时空或某个人物的中短篇作品。天津作家谷应的新作《陪都郊野——少女乔复桥1941年的日记》(以下简称《陪都郊野》,2015年11月2日至2016年1月8日在本报连载),就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它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14岁少女的抗战成长史,以个体历史书写完成了作家本人对民族抗战精神的深度解读、对同题材文学作品的新意开掘和审美再创造。

  日记体小说的优势在于,借助主人公第一人称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引领故事的推进。《陪都郊野》讲的是抗战烽烟下14岁的少女乔复桥,与家人历经三年流亡生活,从沦陷国府南京辗转到战时陪都重庆后,在1941年这一年中的所见所闻和所经历的事情。战争年代里,少男少女被催促着长大、成熟,稚嫩的肩膀挑上重担,既有对身边亲友的责任,更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小说采取双线叙述的方式,以乔复桥家庭的变迁和借读南开中学两条叙事线索,展开了一段有泪有笑、无比艰难却又充满希望的抗战故事。两条叙事线索并行不悖,穿插得当,完整呈现了主人公的生活轨迹,可见作者布局驾驭文本结构之精心。

  乔复桥个体历史的叙事,其底色浓重而又真实可信,这底色便是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重庆的标志性地名、建筑,在渝组建的南开中学等文教机构,躲避日军飞机轰炸的“跑警报”,四川方言浸润的重庆老百姓生活,等等,没有切身的经历,是无法描摹出如此真切可感的故事氛围的,可见作者所做的调查、整理等案头工作扎实、可靠。而这样的书写,也使小说人物命运的走向、故事情节的铺展,具有了坚实的支撑。整部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年代生活氛围,战时生活虽苦虽难,但也不乏欢声笑语、亲朋友爱、传统文化的恪守等,小说所要表达的“越炸越强”的抗战精神也就呼之欲出了。以乔复桥一家为代表的国人,在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里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最终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内核,也可看作是作家借创作对民族抗战精神进行的一次深入解读。

  由是,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不仅仅是完成故事的主体,更寄予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赞扬、对角色本身审美意蕴的挖掘。乔复桥这个人物,此前在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还未曾出现过,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少女形象,她所表现出来的心思聪慧、志存高远、勇敢坚韧等特质,也寄托了作家的深意,“少年强则国强”,有千千万万个乔复桥站在那儿,我们的民族怎会轻易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冀望、对和平世界的追求!一众配角也是个个精彩、个个有戏,如深沉内敛的父亲、温柔贤惠的母亲、深明大义的奶奶等,乔家人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诗书人家的纯良美德。再如,夏丽芳这个人物,从一开始的怪脾气、老跟乔复桥“作对”,到最终揭晓她的战时孤儿身份、两人成为好友,这个人物显得更加丰满多面,作者对人物细腻情感的把握,十分用心。

  语言是承载一切的载体,好的小说,必然离不开语言的适度掌控、收放自如。《陪都郊野》整部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很少有拖泥带水的语句,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符合各自的身份背景、社会关系、情感依托,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面貌、推动情节发展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小说中多次用到的四川方言、天津方言,也为小说文本的丰富性增色不少。如操着一口天津方言、在小说结尾“姗姗来迟”的张伯苓,他的语言不仅有方言特色,有亲切感,而且对小说的收尾和主题的确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忧来了愁来了苦来了,只要往大处想往宽处想往高处想,想想社会、想想国家、想想四万万同胞,想想如何为中华复兴努力”,“那忧那愁那苦便萎了缩了没了——”

  一部小说能够打动读者,当立意高远纯正、格调积极向上、人物活灵活现、故事引人入胜,读者能从中收获美感、真意和启发。《陪都郊野》是抗战烽烟的一种柔性书写,说“柔性”,并不是说它沉浸在温柔乡里,没有风霜雨雪和刀枪火炮的“洗礼”,而是说,它选择了以一个14岁少女的日记为中轴,辐射出抗战时期的陪都人、陪都事,努力去呵护一朵战争岁月里的精神之花、挖掘艰难时世中的真善美,因而小说所表达的主旨必然有刚强的力量。看似切口小,人物形象“柔弱”,但读过此书的读者,一定会发现,《陪都郊野》不仅为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序列里,贡献了乔复桥这样一个独特的多面向的少女形象,更体现了作者本人一贯的写作宗旨,那就是书写人性之美,书写生活之真,这便是《陪都郊野》带给我们的最大感动和启发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