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山中信札》六味(胡建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9日09:4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胡建新
《山中信札》,路也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38.00元

  整本诗集呈现了诗人一曲生命咏叹调。诗人路也,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我们可以从《也许我愿意》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使得鸭子们都跟我们一样,信奉生活中的诗意,渐渐夜不归宿,踏上伟大的流浪之路”。

  常言道:诗境即禅境。诗人路也将自身置以诗外,冷眼静观世间万物,有寒山诗的韵味,又不泛现代生活气息。开篇的《山中信札》,还有《在临安》,读出了其中的禅味,山野乐趣,清新,超脱,返朴归真。

  《青檀树下》展示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作者与狸猫的对话,同样增添了禅趣。在第二辑的《干杯》中诗人索性写到“你打马经过,我是山寺里的一株桃花,正在开”。

  《木梳》读出了诗人内心的静谧世界,找回自我的精神归宿。看完《抱着白菜回家》后,与其说作者在抱着白菜回家,倒不如说抱着“诗心”回家。

  整本诗集呈现了诗人一曲生命咏叹调。《火车站》运用了人们所熟知的火车站情景,透过这些意象,感叹岁月易逝、人生飘零,而夹带几分沧桑和伤 感。《渡船》反复写到“到彼岸去”,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发出的向往和憧憬,使我们看到诗人对生命过程的追求,反而对生活的得失保持淡定、洒脱。

  《密苏里河》《手术》《体内》《病历》《心脏内科》《母亲的心脏》这种在生活中如此沉重的题材,诗人勇敢的借助文字,或关注身体、或关注衰 老、或反映人性,无论身处何种困境,证明了诗人性格外柔内刚的特点。诗人在诗中多处出现身体的器官,动脉、静脉、脉管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的关 注,对身体的关注,也可以看作对生存的关注,对现实的一份忧患意识。

  《国际航班》表现出无论在何时何地,时间一去不可返,爱与恨无法重来,人生无法重演。《肯登镇》写出了异域风情,《横贯公路》以歌谣般的形式来表达身在异域那慷慨激昂的感受。

  书中很多诗篇呈现人与自然和谐。诗人反复运用“江心洲”地理意象,《江心洲》诗韵悠悠,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读《农家菜馆》,诗人充满感 恩、惜福的情感跃然纸上,又不乏悲天悯人情怀。在《这些遍地盛开的野菊》,诗人热爱大自然,只需要看一眼这遍地盛开的野菊,诗人便体验到自己成为“女 皇”。《过江》《鱼塘》《菜地》这些那样熟悉的事物,诗人从中获取无限诗意,呈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这建立在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人的现实基础上,如果诗人 心中缺少“爱”,就很难想像成就这些美丽诗篇。

  女人特有的细腻成就了精彩诗章。《晚安》《那些货轮》《水杉啊水杉》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写出了小女人的柔弱。但诗人作为时代见证人,也不乏 气势恢弘的佳句,《在泰山下》中写到:“这山可作镇纸之用,压住风起的平原。”在《露营》中写到:“今夜,我的床是整个一张北美大陆”,好大的口气。

  听说女人特别感性,有第六感觉,这在路也的诗集中得到体现,在《城堡》中写到“春天的颜色渐渐加深,随之加深的还有,我身体里那根轻轻跳荡 的弹簧”。在《信号塔》中写到:“信号塔上足了发条,令周围空气发痒、微颤,它通知天空一些人间讯息,偶尔也把天上的想法,转发给大地。”在《古道》中, 诗人不但有第六感觉,而且还有独特的奇思妙想。

  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不一定会写出好诗,但这些是优秀诗人必须具备的。在《过北极》这首诗中,又看到了写出这首好诗,需要基本的地理学知识。因此,诗人最好是对天文地理、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有一定的了解。

  在《忆扬州》《在增城吃荔枝有感》《凤凰台》等诗篇中,诗人追古深今之情。读《文史楼》《沪杭道上》,体现了“学者型”诗人所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虽然说掌握技巧不一定能写出好诗,但是这一个诗歌爱好者走向诗人的必经之路。在诗歌语言中,诗人掌握了娴熟的技巧,跳跃性强,文字张力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春风可让它萌芽,但不会使它受孕”;“这个简单的象形字,每个笔划都得动用直升飞机来完成”。

  诗人语言运用如火纯青,堪称“四两拨千斤”。如“淮扬菜已端上露台,整个宾夕法尼亚流下了口水”;“我陪母亲在水边坐下,用我的手揉着她的晚年”。

  诗人尽量做到语言个性化,读着有陌生感,这样就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避免诗歌同质化。如“每吃一次奶酪和牛排,英语就进步三尺,汉语退步一米”。

  在《密苏里河畔的晚餐》里,诗人自言自语,读此诗充分享受到诗人给我们的文字盛宴。

  诗人路也,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我们可以从《也许我愿意》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使得鸭子们都跟我们一样,信奉生活中的诗意,渐渐夜不归宿,踏上伟大的流浪之路”。

  一首好诗,一本好的诗歌合集,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我的解读属一家之言,肯定有很多值得商榷。好在诗歌不排斥岐义、多义,读诗如“雾里看花”,允许“不求甚解”。祝路也未来的人生与诗歌更精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