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老理儿”就像温暖的河(徐元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9日09:22 来源:人民日报 徐元锋

  电影《老炮儿》上映,几个细节挺有味道:骑自行车的问路不下车也没声称呼,让“老炮儿”心里不爽;“老炮儿”和儿子喝酒碰杯,非要杯沿高于儿子;街坊包饺子扯“老炮儿”家几根葱,忘不了煮熟后送他一碗——按影片里的话讲:这叫“讲究”,里边有“老理儿”。

  老家在山东,小时候也学了不少“规矩”:吃饭上桌后长辈不动筷子,小辈不能动手;一盘鱼端上来,鱼头鱼尾的朝向不能乱;夹完菜的筷子,不能压在给大家盛菜的盘子沿上;长辈还没敬完酒,轮不到你“表现”……一顿饭尚且如此,待人接物的规矩之多可想而知,执行得好人家说你“知礼晓理”,违反得多可能被说“缺家少教”。所以父亲对这事很上心,逮着机会就言传身教。

  这些“规矩”接触的多了,我慢慢发现其中一些“规律”:如尊重长辈,如不占便宜,如急公好义。以前觉得记不住的诸多“细节”,按这些“规律”指导准没错,甚至还可以据此发挥、创新,一般也不会招人烦。如此一来,祖辈价值观的“种子”便在少年心里种下了。我至今记得爷爷的叮嘱: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现在有些人“不吃这一套”,尤其是有的青年人认为“老理儿”虚头巴脑,透着酸腐味,还隐藏着某些“三纲五常”式的“封建遗毒”。也有人认为,“老理儿”的社会基础都没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今该“讲究”的,是平等、自由等等。

  这么看,或许太线性了些。其实,貌似繁琐的“礼”的背后,是“理”,是为人处世的价值伦理。从这上面说,“老理儿”的“生存空间”非但没变小,反而因社会交往的频繁而扩大了——河流时而浪花翻滚时而波平如镜,河床的变化却缓慢到你看不见。我也不担心“老理儿”会妨碍着平等自由等“现代伦理”——现实中看,一个管的是人情往来,一个关乎法律权益,二者并非正面冲突,也可以相安无事。

  “老理儿”得悟。有的小时候只知其然,长大慢慢懂得其所以然;有的“老理儿”,甚至是“吃一堑长一智”,吃了亏才意识到其柔韧的力量。不过,青年人多少有点“叛逆心理”,有时难免“不服不忿儿”的。那不妨去社会上磨磨,说不定哪天到“点”了,你也就悟透了,甚至成了“老理儿”的维护者。“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服“老理儿”,总是利大于弊。再者说,今天的“新事儿”,也可能是明天的“老理儿”。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老理儿”都好、都对;至于“江湖义气”,只能算“盗亦有道”,算不上“正统老理儿”。“老理儿”不好、不对,往往是该移风易俗了。小时候拜年时要磕头,一个长辈的院子里,常常跪下去一大片,前后都有规矩;如今父老乡亲都“洗脚上楼”了,那么多人,想跪也没地方——有道是心诚则灵,磕头的形式改了,但磕头里的孝顺不能丢,对“老理儿”的敬意不能丢。

  “老理儿”的“老”,是时间的沉淀,是做人的智慧,也是群体的共识。总有那么一天,你会觉得,那些曾经看不上、烦透了的“老理儿”,就像一条温暖的河,流淌着你的人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