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读《杂草的故事》(赵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4日12:25 来源:青岛日报 赵 瑜

    “杂草”这个词语常让我们想到人类自身。

    杂草所强调的花草生长的位置感。在欧洲的定义里,杂草是出现在错误地点的植物。一种花或者一种草长在了粮食产地,哪怕这株花的价格是麦子的数十倍,但是对于农人来说,它依旧是入侵者,是可恨的杂草。

    这类比,可能会引起道德癖们不适,然而,在这册《杂草的故事》里,作者的闲笔里全是可以类比人类感情的野史。比如作者梅比在写“千屈菜”这种性格安静的花卉,喜欢在沼泽地旁边生长,从不向远处蔓延。也因为它的性格很安静,所以,当地人喜欢将千屈菜的花摘下来,挂在易怒的公牛的牛角上,这样可以平息牛的心情。

    杂草的迁移分为很多种情形,比如一只鸟如果在飞行的途中病死,那么,它胃中的杂草种子,在很多年以后会从土里长出。而农人的裤角和鞋子上的泥巴也是杂草迁移的主要携带来源,英国植物学家爱德华·索尔兹伯里,曾经在自己的卷边的裤角里沾带的泥巴和植物碎片中培育出二十多种总计三百多株杂草。

    不仅仅如此,杂草的生存能力比人类更持久的原因是,它们有在土壤中长期休眠的能力。矢车菊和麦仙翁的种子可以在受到除草剂伤害的土壤里休眠三十年,遇到合适的土壤便可以发芽。而酸模的种子可以在泥土里或者其他环境里休眠六十年,依旧可以种植。最牛的是一种叫做藜的植物,它的种子被考古学家发现,在一个1700年前的遗址里,考古学家将这些种子种植后,这些种子蓬勃发芽了。天啊,它们竟然可以睡眠1700年。

    爱默生为人宽厚,他对杂草的定义是:还没有被发现优点的植物。比如小麦,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杂草。而且是生长在沙漠里的杂草。因为小麦长得一样高,小麦的麦粒又富含可以食用的淀粉。所以,人类开始利用小麦生长的高度一样这样一个特性,开始规模培育,使得这样一个野生的杂草,成为世界的粮食。

    而当人类有了主题种植物,不论是种植可以食用的小麦和水稻,还是种植美化自己家园的玫瑰和月季,那么,总会有一些选择地点错误的种子发芽,占据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植物园里。那么,人类清除杂草的历史便开始了。

    一开始,人类清除杂草就是用手,又或者把杂草当做食物,拔下后,想办法吃掉它们。在吃杂草的过程中,人类发现,有些杂草是有益于人的身体的健康的,而有些杂草却是有毒的。

    有毒的杂草,一开始人类并不能认识到它们的毒性,以为这种杂草是神,是老天派来惩罚人类的。便成为了巫术的起源。

    比如12世纪英国的阿普列尤斯所著的《植物记》里,曾经将艾草当做一种神灵一样供奉着,他在写艾草的时候,这样写道:“若将此草之根悬于门上,则任何人都无法损坏此房屋。”而蓖麻呢,他又这样写:“若将此植物的种子置于家中或任何地方,可保此地不受冰雹袭击;若将此种子悬于船上,则可平息任何暴风雨。”

    这样的书写现在看来简直是撒谎,骗子,可是,作为一本权威的植物学专著,它曾经风靡数百年。

    有关杂草的巫术,我想说一下风茄这种植物。在梅比的笔下,风茄因为长得特别像人体的开头,且有着形象的生殖器,所以,在早期文明未知的时候,人类将风茄当成春药来使用的。认为吃了风茄的根就可以让男人更厉害。

    而风茄呢,在传说里,又是一个通灵的植物。据说它在绞刑架下生长得最好。因为尸体会给它提供足够多的肥力。而巧合的是,如果风茄长在男尸的地下面,它的根部就会生成男人的样子,相反,则是女人的样子。因为风茄的根太像人类了,所以在采摘的时候,要求很高,如果不小心将风茄的根部弄折了,就算是犯了谋杀罪,那么,人类自己就会受到风茄的报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集者都是用狗拉着一根绳子来采摘风茄的根,这样,如果出了什么意外,也可以牺牲狗的性命。

    这当然是一段野史,在深夜的时候讲出来,相信会吓倒一部分人。

    然而,风茄的根部作为治疗男女不孕和催情药,却是属实的。到现在为止,人类仍然利用风茄根部的药用价值。

    理查德·梅比的写作,不仅仅是博物资料的摘录,更多的是他对杂草历史的梳理,他将杂草与人类的关系用非常生动可读的文字记录下来,给我们新的启蒙。

    当年美国因为越战而对越南的原始森林喷洒了大量的橙剂,结果导致越南森林枯萎,而杂草却趁机丛生。而这些杂草过了几十年后,终于通过了集装箱旅行到了美国,并成为美国人最为头疼的具有毁坏性的作物。

    人类往往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自然的一切,然而,看了这册 《杂草的故事》,我们就会明白,我们连一株杂草也打不过。因为,我们没有它们那么顽强的生命力。

    (《杂草的故事》,理查德·梅比著,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