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学的使命(徐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4日10:52 来源:吉林日报 徐文

  文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传承使命,在人类文明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伟大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很多精髓部分,也都是通过文学的方式传承到今天的。所以,我说文学是有使命的,尤其是在当下,文学期刊的使命尤为重要。之所以说,文学期刊对我们的文化发展,文明传承尤为重要,是因为文学期刊现在所处的现实境地,是十分危险的。

  互联网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之后,纸媒成了受气的婆婆。虽然纸媒回光返照似的疯狂了几年,大家纷纷出版各类在市场上花红柳绿的杂志报纸,可最后还是被互联网取代了。

  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看各种新闻视频,各种段子,各种图片,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我们便捷了,我们浮躁了,我们再也没有耐心看书读报了。有人说,我们现在生活压力大了,工作很忙,没时间看书读报,但大家并没有算算自己每天在互联网、移动网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于是,没有人再咬文嚼字了,互联网上的中国文字,也不再要求规范化了。我们要的是速度,是花边,是新奇特,是哈哈一笑+浮躁,是未明真相就骂娘+乱恨。而此时的纸媒,尤其是纯文学期刊,彻底被边缘化了。

  我们并不否认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更不否认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发展。但是,我们现代人,面对新鲜事物,不够淡定,没有底线和规则,盲目追求发展,把我们的根忘了,尤其忘记了我们的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正如我们现在以文化的名义建设了很多高楼大厦,但是里面没有装满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内容。互联网的内容需要更新,需要我们的更新审视,要像我们过去那样,在报纸,在杂志书籍里装满正能量的内容,装满能够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高尚文化内容。而现在,互联网没有完全做到。所以,纸媒还承载着这一特殊使命。

  在传统纸媒中,纯文学杂志期刊,情况更加特殊。由于杂志期刊,出版时间快,内容丰富,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出版时间的规律性,方便阅读,作家、作者的作品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认可出版,读者也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分享到最新创作成果。杂志期刊,比书籍出版的时间快,并且在内容上有连续性,比报纸更厚重。所以,纯文学期刊,曾经辉煌过,引领过期刊出版的潮流,也曾涌现出很多文学名刊。在我们国家发展建设中立过汗马功劳。这些文学名刊,有的还依然健硕,还在发挥着名刊的作用。也有一些文学期刊,过去有名,也算名牌系列,但如今已经彻底边缘化了,之所以还活着,也是靠一部分人在坚持在坚守。

  例如吉林省的《参花》杂志,过去也辉煌过。1957年创刊,到今年58岁了。虽然经历了各种劫难,但还没有死掉。这本面向大众的纯文学期刊,到今天连续出版了773期,累计发行2亿多册,培养了无数文学新人,也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全国著名、知名的作家、诗人、编辑家。更为重要的是,《参花》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有很多人是看《参花》长大的、成长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在全国也算比较有影响力的大众文学期刊,今天的生存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说《参花》是一个在青壮年时期曾经为社会做过很多贡献的人的话,她已经是一位快退休的老人了。如今的她,正在步履蹒跚,在所谓的市场大潮中,艰难地寻找能度日的米,目的只有一个,能够活下去,不死。她每前进一步,所面临的都是困难。如果再说的话,《参花》是一位文人,她不是农民、工人,她的使命是为大众创造精神食粮。所以说,她的使命是特殊的,她没有能力一边种粮食糊口,一边纺织布匹做衣服穿,然后才去做精神食粮的产品。她的属性已经决定了她的使命。

  如今,是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但我们忽视了纯文学这个重要的元素。文学,是当代很多其他文艺形式的母本。我们建了很多文化娱乐场所,但在里面上演的是什么?我并不否认其他文化、文艺形式对我们灵魂的引领教育,但是,一本好书,一篇优秀的纯文学作品的教育,是扎根我们的灵魂中的,这种长期的积累沉淀,对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传承,起着决定性作用。很多文学作品,影响了

  我们的一生,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很多是来自于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她的效益是在漫长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我们也常说,我们有钱了。既然我们有钱了,我们为什么连自己的一本老牌文学期刊,都保护不了呢?我们的政府常说,要抓文化品牌建设,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特色,于是花了很多钱去创新品牌,去寻找品牌,去打造新的品牌,而我们的老品牌就在这里啊!难道我们这个几十年形成的老品牌,不是品牌吗?

  我们的老品牌在这里拼命打拼,没有政策资金的扶持,我们依然还在坚守,还在履行我们的文学使命。《参花》杂志这样一本活了58岁的文学期刊,是否可以说也是一座文化的大厦?是一所文学的殿堂?而且我敢说,这座文化大厦,比那些钢筋水泥构筑的大厦,更坚固,更可靠。她所发挥的作用,她所形成的社会效益,难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这所文学殿堂的作用,要比那些钢筋水泥砖构筑的大厦的作用,高出千倍万倍。但是,我们忽略了文化大厦的建设,而热衷于经济大厦的建设。那么,我们不去建设新的文化大厦、文学殿堂,对这些老品牌的文化大厦和文学殿堂,关注一下,维修一下总可以吧?

  我们建一座楼堂馆所,要花几十亿元,我们建个广场要花几百万、上千万元,我们拍部戏甚至都要投入几百万元。一本被推向市场的老牌纯文学期刊,面向大众,行使自己的文学传播使命,被市场冷落,但不能被党和政府冷落。我们必须要站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引领群众的文化建设。在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体系中,纯文学期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而纯文学期刊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为民众阅读提供范本,十分重要。希望纯文学期刊的处境,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们整个社会大众,需要把纯文学读本当做第一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民众整体的文化素质提升,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体。在这道大餐中,文学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其丰富的营养将决定我们的文化健康。

  关于纯文学的概念,专家们是有争议的。我个人认为我们文学史上第一部《诗经》到后来的四大名著,都是纯文学。单从这一点来看,文学是有使命的,而且文学的使命重大,更伟大。伟大的事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伴随着伟大的时代的出现,会变得更加伟大。

  当下我们的高层和民众,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我们在反刍,在回归。那么纯文学期刊的使命之一,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起到一个传承的作用。《参花》杂志之所以在困难重重,生存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还在坚持办纯文学,我们的重要使命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让大众有健康向上的纯文学精神食粮。

  我们坚信,纯文学期刊的又一个春天就要到来了。从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的文艺座谈会讲话开始,到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 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都让我们看到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健康向上的文化需要党和政府的引领,需要有责任有担当的文学队伍去坚守,去落实。吉林省《参花》杂志的当下生存现象,也是全国多数纯文学期刊的现象。在文化大发展中,把我们过去几十年文化建设中,几代人辛勤培育出的文学期刊老品牌,给边缘化了,甚至放弃了丢弃了,反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去寻找新品牌,去建新品牌,这不是追本逐末吗?我们不反对创新,但是,我们通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才创造出的老品牌,为什么要放弃呢?《参花》杂志也算一棵老人参了,她的身上积满了几代人的心血与智慧,她的内核,是文化、文学的厚重积淀,如果传说中说人参能成精,那么,《参花》杂志也可以说是文学期刊中的精灵吧!她的身上,依然充满了亿万读者的回味和憧憬。如果给我们的老品牌,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那么,这个“新的老品牌”,不是更牢固,更厚重,更有文化内涵吗?这个被注入新鲜血液的“新老品牌”,对于民众,会显现更大的魅力,会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更有力量的文化载体,在全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中,起到更积极,更具体的作用。

  吉林省《参花》杂志,和全国其他纯文学期刊,以及一直坚持做纯文学的,坚守纯文学阵地的同仁们,都面临着生和死的考验。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在坚守。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经济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等死,我们在积极作为。因为我们在非正常的文化市场上,如果我们没有信念,没有积极作为,没有去努力拼搏,等死的话,现在就不会还活着。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有一部分文学期刊,已经死掉了,或者换了灵魂在虚伪地活着。我们吉林省《参花》杂志这块纯文学阵地,这块老品牌没有倒下,原因就是我们在坚守的同时也在拼命地挣扎,所以还活着。我们有一个信念,纯文学期刊的社会效益,必须是第一位,纯文学期刊的文学使命必须坚决履行并完成。

  文学的使命感,已让我们在艰难的道路上走到今天。而且,我们即使是纯文学阵地的最后坚守者,哪怕是只有一天的坚守时间,也绝不败纯文学之气节,也绝不辱文学之使命。

  明天,无论前面是坎坷,还是疾风骤雨,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更何况,也许纯文学期刊的春天,就在眼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