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年度综述|2015年军旅文学:遍地英雄下夕烟(朱向前 徐艺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3日09: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朱向前 徐艺嘉

  新观察·年度综述

2015年军旅文学:遍地英雄下夕烟

□朱向前  徐艺嘉

  2015年的军旅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有体量、有“新质”,中短篇小说有质量、有亮点,昭示了军旅文坛的“回暖”气象,但仍然应该看到军旅文学日渐边缘化的趋向,能纳入当代文坛视野的作品仍然有限。

  长篇:

  承载核心价值观

  在2015年军旅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强势回归,可以视为新世纪以来军旅核心精神最为集中的表达。

  命题式书写虽有助于军旅作家的集体呐喊,但容易与文学自身规律相龃龉,未必能提升作品的文学高度。2015年军旅抗战题材长篇作品的传播和阅读多数是自我循环,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作品本身艺术价值的欠缺,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构思上都需要提升。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批围绕抗战主题的“大部头”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集体亮相,成为该年度军旅文学的最大亮点。

  在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军旅作家黄国荣近10年来在创作领域苦心经营,收获颇丰。长篇小说《极地天使》还原了1942年侵华日军在山东潍县乐 道院制造的恐怖事件。小说以一位美丽的白衣天使苗雨欣在乐道院里暗中发起一场大营救为主线,围绕集中营侨民组织建立自救会,取得与集中营外中国朋友和游击 队的联系,与日军针锋相对地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汇成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同盟国进行曲。小说根植历史的真实,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中国人民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有机结合起来,是一部视角独特、视野开阔的佳作。

  党益民的《根据地》立足革命史实,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 明、形神兼备的革命者形象,首次揭秘陕甘红军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全景式地记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回眸历史的独特视 窗。

  韩丽敏的长篇小说《七九河开》以女主人公汪一琛的活动为主线,其他人物根据需要不时穿插、展示、退却,不难看出作者还原历史图景的主观意识和参 与历史话语的兴趣。曹文轩受萧红短篇小说《狂野的呼喊》启发,创作了长篇小说《火印》,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草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匹战马的传奇 经历。

  除了以抗战历史事件为创作素材之外,抗战历史人物也是作家始终关注的方向。王霞的长篇小说《打回老家去》和崔正来以傅作义为原型创作的120万字长篇小说《傅作义》,均是可观之作。

  正面反映抗战的报告文学也是一大亮点。王树增的三卷本非虚构《抗日战争》创作周期长达8年之久,是作家继《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之后 的又一力作,洋洋180余万言,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以抗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 战,并最终赢得伟大的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全过程。作品力求精准、客观地再现复杂丰厚的抗战历史,“彻彻底底梳理抗日战争的每一寸时光,寻找民族心理发展历 程”。

  丁晓平的《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以非虚构的写作方式描述了二战的政治面貌。作家以人类发展史的眼光来评判战争,因此战争的激烈和 焦虑感无处不在,这也构成了该书角度新奇之外的另一个特色,即以人类发展史的眼光看待战争,处处显露着辩证法之痕迹。作家的叙事姿态利落明晰,在讲述事实 的同时又留有大量的空间供读者考察历史真相。

  王龙的报告文学《刺刀书写的谎言》定位于70年前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揭露一支由日本作家组成的“笔部队”所犯下的种种恶行。作品角度新颖,将对历史真相的打捞保存引向更尖锐复杂的深度和广度。

  从上述作品中可以看出,由于时代使命的召唤和军旅作家职责所在,在2015年军旅文学作品中,军旅文学的核心价值——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强势回 归,可以视为新世纪以来军旅核心精神最为集中的表达。作家们目标一致地寻求自我能够驾驭的角度切入战争、复现历史,老作家们坚定地执守对军旅文学核心品格 的书写,“新生代”青年作家也走出他们此前一向热衷的个人日常叙事,自觉地加盟时代精神的宏大书写。

  需要警惕的是,命题式书写虽有助于军旅作家的集体呐喊,但容易与文学自身规律相龃龉,未必能提升作品的文学高度。2015年军旅抗战题材长篇作 品的传播和阅读多数是自我循环,少有作品能引起广泛关注,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作品本身艺术价值的欠缺,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构思上都需要提升。要真正让体现军 旅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达到较高水准,还需作家的不懈努力。

  此外,2015年的军旅长篇在抗战主题之外,仍有作家寻求更为独特的视角书写自身之所长,既契合了主旋律需求,也更为广泛地获得了当代文坛的认可。

  周大新的《曲终人在》和陶纯的《一座营盘》作为反腐题材一并在2015年出版。这两部作品的出现一方面可贵且及时地契合了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又 为军队现实题材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曲终人在》以谷俊山事件为原型,以一个仿真纪实的结构,虚拟了26个被采访对象,以“非虚构”的方式,讲述了他们 与主人公欧阳万彤省长的交往或接触过程。作家试图通过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不同讲述,多侧面、多角度地“复活”已经死去的省长。陶纯的《一座营盘》通过布 小朋和孟广俊两人跨越数十年的人生遭际与命运走向,展示了营盘内部平静生活之下的暗流涌动,正义与邪恶、克己与欲望、清廉与腐败,在这里循环往复上演,主 人公布小朋是作家对当下英雄形象的另一种探索,用实在的行动默默支撑着一个军人应有的尊严和品格。

  赵雁的长篇小说《第四级火箭》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第一个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书写中国航天人的长篇小说。全书近40万字,通过葛校言和许子 烈、沈西元和魏冬琴两家三代人历经半个世纪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中国几代航天人平凡而伟大的奋斗历程,它们与宏大的历史相互交融,奏响了令人感叹的中国航天 事业腾飞的交响组曲。作品既有女作家独特的视角感受,又表现出笔力上的阳刚与雄健。

  王凯的长篇小说《瀚海》以驻守沙漠的空军基地为背景,讲述了6名军校毕业生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人生选择。小说以 青年军官的精神成长为轴,塑造了叶春风、车红旗、钟军、白雪歌、胡天、袁门等鲜活的人物,语言生动、细节丰满、情感充沛。徐艺嘉的长篇小说《我们都缺伴 儿》通过描写青年学生从情感到心性的不安与躁动,从校园到社会的延宕与较劲,把年轻一代注重自我的某些共性以及对于青春成长的影响给予了深刻揭示与整体呈 现,暗合了“80后”的成长焦虑。

  另外,王伏焱的长篇小说《从这里到永远》、丁小炜的报告文学《一腔无声血》、殷实的报告文学《天行健——李素芝》和马娜的报告文学《特殊方队》也值得关注。

  中短篇:

  “新生代”作家在成长

  2015年,中青年军旅作家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数量减少,但更重质量,支撑起该年度军旅文学的一片天空。同时,不少军队业余写作者和在校学生的中短篇小说崭露头角,为军旅中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生力军。

  2015年,一批中青年作家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以质取胜,支撑起军旅文学的一片天空。不过,往年由“新生代”挑大梁的军旅中短篇小说2015年展 现出新的面貌,也由此产生了新的文学特质。“新生代”作家这一年中短篇小说数量减少,但却更重质量,不少军队业余写作者和在校学生的中短篇小说崭露头角, 为军旅中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生力军。

  西元是2015年度军旅文坛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中篇小说《死亡重奏》以音乐结构的形式来表现战争,严谨而冷峻地呈现出残酷的战斗场面和真切 的生理感受,硝烟味十足。小说的美感不仅仅是一种壮烈、崇高之美,更包含着悲悯、宽容的博大之美。小说的开始,是残酷和恐惧,可是到了后面,更多的是写大 地、草原、奔马和那些安详、舒缓、静穆的情绪,作者力图让这篇小说中的美感更加厚重、更加包容。这种美不是建立在仇恨、偏执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善意、理 解的基础上,是一种大美。另一个中篇《Z日》则充满了形而上的意味,主人公在时空交错的场景和故事中完成作者对战争的自我想象和叙述,有许多篇幅用来表现 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索。

  曾剑的短篇小说《向大海》诗意葱茏,以散文化的写法,在日常生活的吉光片羽中,呈现了戍边战士的孤独和坚贞,描绘出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平凡而不 易的崇高与伟大。老人的出现堪称亮点,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生死相守、无比忠诚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并不注重故事性,而是注重人物心理轨迹、心理根源的挖 掘与描述,人的软弱、渺小以及思想的摇摆,是曾剑小说展开表述的起点,然而,当他笔下的人物作为士兵挺立起来时,一种“亲切的伟岸”便凸显了出来。

  张子影的中篇小说《天亮之前》来自于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作品描写了几个革命者的成长和他们美好的爱情,最后他们皆为革命献身。作品的气质哀婉 而雄壮,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气质——越过越来越复杂与虚伪的社会,强调道义、使命、责任和奉献,对这种精神的追索与呼唤、建立与重塑在今天更弥足重要, 也正是军旅文学区别于其他门类文学的立足根本所在。

  麦家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语境中,拿出了短篇小说《日本佬》,讲述了一个曾经被日本人抓丁、后又释放回来被揪斗的人的悲剧命运,小说的深刻不 在于被批斗的故事本身,也不在于其呈现出来的民族情结,而在于所描述的“莫须有”原型和其中根深蒂固的加害于人的社会心理,这个原型心理,让人心有余悸。 此外,徐贵祥在今年推出了《背锅人》《好一朵茉莉花》等4部中篇小说,表现出一个老作家对文学的努力追求。

  “新生代”作家裴指海的短篇小说《战争与蚯蚓》令人惊艳。小说写青龙山根据地在日军秋季扫荡时,一名被俘的八路军女兵李菊红被一个日本兵无条件 释放,却在归队后被自己人定罪的故事。小说具有悬疑色彩,利用互文、虚拟的口述史,表现战争对人带来的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紧紧逼迫文学作出反应,尽管战 争并没有因为文学的照亮而变得温和起来,但文学可以做得更多——它在战争之后出现,每一次都应产生追问,书写战争的文学应该成为竖立在人类心中的墓志铭: 亡灵得到祭奠,生者得到反思,这也是《士兵与蚯蚓》的意义所在。

  卢一萍2015年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雷场》,中篇小说《蓝色情歌》和《荒原士兵》,这些作品以喀喇昆仑和阿里高原这列“白山”作为虚构文学 的背景,具有浓郁的边疆气质和高原特色。作家以开阔的视野和洞察生活的能力,以极富个性的叙述表达,塑造了凌五斗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并写下了围绕人物相 关的系列故事。

  朱旻鸢的中篇小说《证明》是他第一个战争题材小说。小说通过塑造连长李多田、“解放兵”赵福生、翻译刘朝阳、军医吴旻昊等人物形象,以点带面, 不仅真实还原了当年惨烈的战斗场景,而且站在人性的角度,始终将人物的命运作为关注和书写的重点,充分展现了“新生代”作家对战争题材不断增强的驾驭能 力。

  赵雁的中篇小说《火星居民的地球梦》立意新颖,仍然延续了作家所钟情的航天书写。

  中短篇小说的另一个主力团队来自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文学系已连续两届开办全军中青年作家骨干培训班,集合军队作家和业余写作者进行密集培训,且初见成效。2015年依托《解放军文艺》《神剑》《前卫文学》等部队刊物,培训班已出版数期专号,这其中不乏新人佳作。

  王玉珏的中篇小说《英雄地带》延续了作者近年来一直热衷的“首长身边的小人物”题材系列,这次聚焦的对象是“小车司机”。它可以被视作其职业操守的某种延伸,也可以被理解成其内心私密情感的一种外化,作者的这些努力应该说,不失为对“英雄主义”书写的一种新的探寻。

  赵宇的短篇小说《我是淑安》细致刻画了女军人淑安的形象。淑安在工作和家庭中处处低顺逢迎,只求安稳度日,可转业的命运仍然落在她的头上。这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却让她如获新生,找到本真的自我,让我们看到一个卑微的躯体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

  徐彤的短篇小说《前夜》写一群面临毕业分配的军校生,适逢南京军区对台一线作战部队来这所军校选拔特种人才,大家对此反应不一,主人公詹锐在和同学的拉锯战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洗礼,内心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人。

  此外,王建章的中篇《沟里》,于蛟龙的短篇《黑白世界》、中篇《明月高悬》,吴刚思汉的短篇《白马巴图儿》也表现出作者不俗的创作潜力。

  另一方面,在军旅文坛的自身场域之中,多年来始终追踪军旅作家、作品并为之摇旗呐喊的评论者们一直在默默努力。由朱向前主持的《新世纪军旅文学 十年概观》经过近6年打磨推敲,完成近45万字,是对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最为权威且细致的“史”的梳理。不仅展示了新世纪10年军旅文学的成就,论证了军 旅文学在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起到纠偏去蔽的作用,为新世纪文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同时立足于文本,进行了周密的实证研究,各章的观点都是建立在 深入的作品分析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贯彻着对中国军旅文学深厚传统的尊重和承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