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没有“尊重”,何来“传承”?(闫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2日12:33 来源:四川新闻网 闫琼

  陈道明《传承者》现场发飙:连常识都没有就敢否定传统文化!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现场,青年评论员评价高台花鼓表演没有创新、没有个人英雄……陈道明表示,“我说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是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今晚报)

  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相传远古时代,圣人后稷于山西稷山教民稼樯,开启了汉族农耕文明,稷山先民以鼓乐祭拜由此而生。千百年来,人们沿用这一古老的方式,祈求五谷丰登。由传统稷山花鼓发展演变的稷山高台花鼓赋予了这一传统的汉族民间艺术新的生机。高台花鼓体现的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彰显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不是表现自我的艺术形式,而是体现群体热情和能量的节目,通过这种节目表示对祖先的尊重以及奋发向上、不断攀登的精神状态。这种表演,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波澜壮阔犹如黄河奔腾的状态。这是真正的民族文化,真正的中华魂。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大好形势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曾经被弃如敝展的传统文化突然变得炙手可热,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特别是像我们贵州黔东南等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信息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如果没有“甘于寂寞”的牺牲精神,又何谈传承?请不要用肤浅、功利的眼光看待它!

  就像陈道明老师所说,我们的文化需要他们的传承。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只能默默无闻,但他们却不断以老带新,传承着传统的文化,滋养着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那些精彩多样的文化基因从哪里来?没有这些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缺乏根基的,缺乏支撑的,就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所以,希望那些搞流行文化的人多向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多从他们身上找灵感,你们就会文思泉涌,会有更多精彩的节目创意奉献给社会。

  百年的西学东渐,接纳现代文明是否意味失去对自身传统的敬畏?面对传统,你我可以有自己的态度,但无知不算。文化总在融合中新生,可若是忘了出发的原点,便只是一场在世界荒原上的流浪。(闫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