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兰花花”主题的翻新与改写——略谈长篇小说《女人红》的得与失(雷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8日09:12 来源:中国作家网 雷达

  龙云的长篇小说《女人红》是一部人文含量比较充足、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小说。它几乎囊括了近代陕北史上的重大事件,涉及“回乱”、义和团教案、井岳秀统治,以及刘志丹、谢子长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虽然都是侧写、淡写,仅作为背景。这片土地上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动荡起伏,被自然合理地穿插在小说中,糅为一体。这恰恰是现今许多小说没有的,或显得太薄的原因。龙云几十年潜心研究陕北史,这决定了小说的坚实深沉的质地。这个纵深背景比小说本身写兰花花的爱情和“闹红”还要重要——它是活的陕北人文景观。

  小说中对陕北大地、黄土高原上的地理、气候、民俗、人情的渲染和描绘,这部分内容使其与别的小说在品相上相区别,它有内在的、地道的、浸入骨髓的陕北味儿和陕北气派。比如三口岔的地貌、晋蒙甘交界处的民风。那里的山,你眼看快到顶了,没一天却是到不了山顶的;再如老虎脑大山之险峻、走西口的那个口的狂风、黄羊与野骆驼,还有赶牲灵的小伙子。作者写刮大风,写出了高原的柔风与高原的燥风的区别;写黄土地的温软与柔细,女人是可以直接在黄土地上生娃的。在这样的远天远地之中,唱起信天游:“洋芋开花结蛋蛋,哪个女子不嫁汉,成千上万男子汉,哪个不把女人缠”,又是怎样混沌内在的气象和风格。

  小说与民歌《兰花花》的关系更为直接。《兰花花》是一首陕北传统民歌,歌曲以淳朴生动、深情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兰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拼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龙云的《女人红》对兰花花的主题进行了翻新和再创造,把原先反抗封建势力和道德礼教的叛逆原型提升为反抗封建家庭,投身闹红,走进游击队,并成长为一个成熟干练的革命者。这一改造和延伸是符合陕北近现代革命史的历史真实的。当然,民歌中的兰花花与小说中的兰花花并不是一个人,她们有着精神上的递嬗却是无疑的。

  作者展开了想象,用大量篇幅写兰花花在游击队的生活、爱情,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创作。与其他写革命题材的小说不同的是,《女人红》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兰花花这个拥护革命、追求解放的“普通”女性身上。为了逃离“换亲”婚姻的兰花花,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女战士。在队伍中,她不但把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而且还有着独闯匪寨劝降“大头领”的大智大勇。兰花花本人具有一股凝聚力,她给战士舔眼中的沙子,她千难万险买抗生素,要救她爱慕的首长刘泽北。当略有觉悟的女儿解救了她之后,命运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红军部队转移了,让她和队伍失去了联系,以至于十多年后,地方政府不承认她的革命经历。已经身为中央首长的男主人公刘泽北回到当年的游击队根据地,看到当年的部下不被当地政府认可,他尝了“红军女战士”兰花花亲手做的杂面条,他看到一块当年兰花花用笤帚当做手枪时用过的红布,“左端详,右端详,一颗豆大的泪珠从面颊上滚落下来”。他提笔写下了一纸证明,而兰花花对此却十分淡然。

  兰花花的“留队”与“归家”的冲突、“闹红”与“顾家”的矛盾,是小说的一条主线。兰花花坚持“游击队就是我的家”,丈夫却认为游击队强夺人爱。她的肉头丈夫虽然面目可憎,却也并非大奸巨恶。她有家不回,有女不抚育,是需要有充足的理由的。全书给人一种“无男不爱兰花花,无女不爱刘泽北”的感觉,这也削弱了严酷的真实,冲淡了更严肃的主题。

  在结构处理上,可推敲之处也不少。美丽火热的“亮眼眼”极有特点,她和游击队长陈二牛被绑在磨盘两端上示众,并不屈服,坚定参加革命。可惜后来亮眼眼这么烈性的人物基本消失了,成了游击队里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笔墨完全转向了兰花花。兰花花与亮眼眼有一定的重叠性,且互有干扰,何不把这两个人物合而为一呢?其他几个女性如谢改转、惠雅茹、折玛丽,似乎都找不到自己的戏路。

  小说大量使用了陕北的方言土语、短句式,有不少自创的和地方独有的词语,表现力强,使人物鲜活灵动。如写步兵与骑兵之格斗,热闹好看、笔墨活跃。但倒叙、插叙、闪回使叙事切割零碎了。作者的叙述带有民间原型、民间眼光、民间口吻,传奇色彩,也有浪漫夸张成分,杂以信天游的巧妙穿插,使它产生了诗化效应,就像一首土风十足的长篇叙事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