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英雄时代的青春光华(邹荣)

——读《横空出世: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1日23:3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邹荣

  青年时代,是每一个人的英雄时代。读完《横空出世: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后,深切感到一代伟人毛泽东初露峥嵘的英雄时代,闪耀着属于青年的璀璨光华。

  “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新民学会提出的宗旨。在抱着老大中国论不放的人看来,这口号似乎只是少年人的肤浅轻狂。谁曾想,湘北一隅的这个穷学生,却有着“倾洋涤宇宙,重建此乾坤”的宽广胸怀,思考着“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命题。旧中国,列强觊觎在侧,国家濒临瓜分,军阀混战频仍,人民生计艰难,这些深深地刺痛了毛泽东同志,他苦苦思索救国之道。在湖南一师求学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杨昌济等师长的悉心指点,有蔡和森等朋辈的切磋砥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每天读报了解时局,把别人用来闲聊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渐渐形成初步政治思想,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更加坚定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

  友人们回忆青年毛泽东,印象最深的就是“炽烈而顽强的好学精神”。考入一师前,他就曾在定王台湖南图书馆自修半年,开馆即去,闭馆离开,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上学期间,他把钱都省下来买书订报,入寝后还常常在饮茶室和走廊里看书。毛泽东同志不甘当两脚书橱,抱负远大的他对读书求学极有主见。他善于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即便是最崇敬的人如杨昌济,也绝不盲从。在留存至今的一本《伦理学原理》上,全书逐字逐句加圈点、三角等符号,约十万字的书上写满“此语甚精”“诚不然”等批语,总计1.2万余字。阅读之勤、思考之深,令人惊叹。

  道不可坐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同志始终把沉静的抽象思辨习惯与热烈的现实实践行动紧密结合。受恩师杨昌济及湖湘“实学”底蕴的影响,加之早年务农和当兵的经历,毛泽东同志似乎天然就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家。他曾与友人分文不带,徒步游学,走遍湖湘五县,体察社情民意,对于地位低下、受人压迫的弱者那强烈的反抗意识,有了最直观的体会。他对体育的提倡尤可见其实践精神。他认为没有强健的身体,就会缺乏勇毅的精神,而他本人就是“野蛮其体魄”的躬行者。学生时代,他已有“通身是胆”的美誉,平生第一次搞军事就指挥同学用木枪,缴了一支军阀残部的械,这当中已埋下了后来纵横捭阖、指挥万马千军的伏笔。

  出席中共一大时,毛泽东同志才二十八岁。在精通外文、饱读马列的其他代表前,他看似毫不起眼,但积淀已久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精深学问和实践精神,已展现了他未来掀天揭地、再造神州的种种特质,注定要迸发出英雄时代的青春光华。或许有人说,伟人只可高山仰止,造就伟人的时代已经结束。然而,读完本书,却让人感到,书是人类的第二座巴别塔。它可以缩短臆想的距离,消弭空间的差别,能战胜时间逆向而行,承载起思想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它是只属于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清茶一杯,手捧一卷,哪怕是无纸化,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身,是把书和自己人格融为一体的尝试。工作之余,慢读细品,体会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艰难探索,不忘昨天走过的苦难辉煌,对于今天的使命担当和明天的伟大梦想,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邹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