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座祈愿的钟——读张新颖《沈从文九讲》(邹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1日23:20 来源:文汇报 邹经

  我们中文系有同学说:“沈从文是二流作家。”于是有人“告”到我这里来,问我怎么看。由于是在朋友圈里的留言,大家都能看到。也不知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回了一句:“还好没说是三流的啊”,便转移了话题。至今想来,有些惭愧。

  在另一个时空,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张新颖老师曾经遇到过一位他的朋友,好像是在电梯里,友人对他说:“沈从文,挺好的。”既意外,也不意外的是,张老师顿了一下,回了一句:“沈从文是最好的。”

  后来,我就常常在想,这个“二流”和“最好的”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老实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全集》共三十二卷,不是人人都会去看的。张老师曾经说过,哪怕是把《沈从文全集》总目录看一遍,生命从此也会感觉不同。即便如此,总目录也有164页,相当于一本小书的厚度,也得花去你生命中的几个钟头。我试过一次。一行行地看下来,包括他给谁写了信,那些人名,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一一看下来。看得懂的,看不懂的,也一一看下来。然后,我们再将这份耐心乘以数十,大概就是张新颖的耐心。乘以数百,大概就是沈从文的耐心。

  《沈从文九讲》(中华书局2015年9月版)是从那数百中取出了数十,它浓缩了沈从文生命的精华,为我们直接去提取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它的头尾都是开放的结构。不像有些书你进不去,也不像有些书你出不来。它是一本让你进得去,又出得来的书。没有半点勉强,却又原则分明。出来之后,也不是把它抛弃,而是带着它往前走。走过一遍又一遍之后,你的生命质地也不一样了。

  开篇对话《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为本书奠定了一个大而阔的基调。张新颖教授首次提出了沈从文的“三个阶段,三种形象”的说法,试图谈出沈从文“总的气象”。他将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时空中去理解、考察,指出了过往沈从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沈从文的理解显得狭隘了。而狭隘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认识到沈从文亦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尤其是建国之后的转业,常被人认为是无可奈何而为之,却忽略了其中的主动成分。二是,对沈从文的文学世界的理解还是小了。复旦大学刘志荣教授为此与张新颖教授展开了一场对话,而将此对话放在书前,除了是因为对话本身的精彩之外,还有一层相互接引的意味。同与不同,都在这里。既然沈从文的文学世界不拒绝任何人,这里也是一样。

  接下来九讲的顺序,并非随意安排,而是依循沈从文生命的轨迹,一一述评,娓娓道来。看得出来,作品是经过挑选的,里面藏着许多善巧。有《边城》这样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也有《长河》这样不大为人所重视的作品。张新颖教授用语小心、平实,却又能突破陈见。曾有人告诉我:“你一定要去做前人做烂的题目,否则不会得到锻炼。”《边城》可算是这种类型,但是,张新颖教授让我们看到,在这样看似美丽,诸多人视之为“初恋”的作品背后,“却蕴藏着一个大的世界的丰富信息”。他指出了天地人“三才”中,我们常常忽略的“天”,而“天”在《边城》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张教授多年前曾写过一篇《自恋是迷人的,但是……》,最后一句是说:“天宽地阔,在天地间做人,不要退居内心变成‘琥珀’”,也是这么一个结构。张新颖是有意识地将其撑开了,并且信受奉行,这四个字拆开来看,一个都不能少。

  再讲《长河》,张新颖有意地将鲁迅与沈从文进行比较,指出了他们“根本的一致性”以及不同。而且从《边城》到《长河》,这里面能看出湘西现实世界二十年来的深刻变化,令人唏嘘不已。张新颖老老实实地从写作缘起、出版周折写起,经过反复涵泳,将作品中的关键处一一示现。本来文字是很容易流于虚妄的东西,但是张新颖一直“贴着写”。不但贴着沈从文,也贴着自己的生命。他始终坚持“从实处出发,落到实处,具体的方式,就是文本的细读”。所以读张新颖的文字,一方面能感觉到它的诚实,一方面又能感到它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心里似乎明白,为什么他说“沈从文是最好的”。五四那一代作家,很多人都有“大愿”。《沈从文九讲》中揭出的沈从文的大愿不少。我们不放到世界文学之林中去比,就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恐怕很少有人能像沈从文这样细且大。通常,细后面跟着的是小,但沈从文不是。此外,沈从文是少有的作偈能做得非常漂亮的作家,如:“……日月运行,毫无休息,生命流转,似异实同。惟人生另有其庄严处,即因贤愚不等,取舍异趣,入渊升天,半由习染,半出偶然;所以兰桂未必齐芳,萧艾转易敷荣。……因之人生转趋复杂,彼此相慕,彼此相妒,彼此相争,彼此相学,相差相左,随事而生。凡此一切,智者得之,则生知识,仁者得之,则生悲悯,愚而好用者得之,必另有所成就……”对人世观测得已经这么透了,而且对智者、仁者、愚而好用者,竟毫无偏见。我觉得很多人都“需要”沈从文,只可惜他们还意识不到。

  最后我想说,《沈从文九讲》是一本新书。这仿佛是一句废话。但知情的人就会知道,此书有个前身是《沈从文精读》。二者的不同,除了换上一身更漂亮的装束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结构更趋于完美了,新加的第九讲就像是为我们留下的一座祈愿的钟,散发着绵延有力的能量。若与此书相遇,则小叩小鸣,大叩大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