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传承传统又见曹保明(冯骥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9日16:00 来源:吉林日报 冯骥才

  在北方查干淖尔冬季渔民捕鱼文化现场我又看见曹保明站在那里,我很羡慕他,又心疼他。打了许多次电话不是信号不好就是无法接通,大多时他不是在深山就是在老林,总之是在基层,在指导基层开展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有一次,我俩通着电话咕咚一声就没音了,后来才知道他掉进雪窟窿里去了。

  中国的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其实非常需要专家的到位指导和参与,我希望要像曹保明一样,把理论带向实践,把课堂搬到田野。就如查干湖冬捕一样,这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抢救的实践成果,是他多年坚持文化实践形成的一个文化典范,如今以他的作品《最后的渔猎部落》为名称的渔猎文化节已举办了十四届,这说明生活有生动与鲜明的东西,要走入生活去挖掘、去概括,理论是在生活中最后生成。他还曾经对我说明此书的最初理念是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部落”结构和概念才引发了对遗产的正确表述,也才留下了遗产的源头性。

  曹保明挖掘和保护的遗产具有遗产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他习惯严格按文化遗产标准去寻找遗产,挖掘遗产,认定遗产,保护遗产,传承遗产,这是文化人类学的保护方式,符合传统文化自身特征,能够被生活和社会延续,这又与他生动鲜活的文笔和手法有关。他的著作有许多是田野文化的上品,具有民族性和民俗性,如捕鱼、狩猎、淘金、森林文化;有历史性和区域性,给人以走进的引力,这其实是遗产和文化的张力,是活的记忆,可让人亲近的文化。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专家要时时关注,要站在时代前沿去扶正这些遗产,指导并保护这些遗产,参与这些遗产在生活时代变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衡量遗产在传承中困惑,特别是传承人的心思、感受、传承情况,是否收徒授徒传承,专家要时时掌握遗产规律。

  曹保明时时发挥自己身份作用,除查干湖冬捕文化遗产基地外,他还有许多基地,诸多传承人都是他的学友和朋友,这对一个专家的成功是重要的条件,失掉这些坚守,一切成功就是空话。只有不离开生活,才是一个有作用的人,也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对生活和时代有用的人。

  政府要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和文化作用,专家也要自觉地配合政府去实施主导文化的作用,通过密切贴近遗产去指导传承,不要脱离生活的指手划脚,不要使遗产无序流失,使遗产成为“遗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