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杨光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5日09: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光治

  严诗喆是一位年轻的作者,她从小就喜欢写诗,可是近年似乎更钟情于散文。今年初她在首届广东省“梦里水乡·花地文学奖”征文大赛和第十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征文中,分别获得二等奖的作品,便都是散文。

  严诗喆的这些小品、随笔很有特色。

  首先是:小品不“小”,随笔不“随”——既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文字游戏。篇幅虽然短小或所写的虽然是小事,却内涵深厚;文句似是随口而出,却有条有理有据。

  另一方面,她虽然是“90后”的作家,可是没有受到某些“时髦”的网络语言的污染,没有使用“土豪”、“小鲜肉”、“学霸”之类粗鄙的词藻,保持语言的干净、简洁,而且不管是叙述、描绘还是议论,都灌注着殷切的感情,展现出鲜明的思绪,因而字里行间跃动着一颗追求真善美、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心。她还喜欢引用古人、今人的名言佳句入文,这既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含量。年纪轻轻的她,国学根底已相当深厚,这是广泛涉猎文史哲书籍,并善于“消化”的结果。

  她的这些文章,其题材多来自社会,例如《制服的重量》。她曾以交换生的身份在台湾读大学,当地发生的“地沟油风暴”也震动了她的灵魂,于是她从这场“风暴”中联想到韩国发生的“岁月号”客轮沉没时船长弃船逃跑、汶川大地震时姓范的教师先于学生逃出课室的丑行,予以批判,指出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都是社会中的人,也因此而承担着自己在社会的责任。穿起一套制服,就要肩负一份责任。”全文只有千字左右,其“份量”却不容小觑。

  同是千把字的短章《苦茶与蜜糖》,从广东人喜欢饮凉茶这一日常小事说起,以凉茶的苦来对比蜜糖的甜,体会到“没有苦,如何定义甜?没有甜,苦又何其成为苦?”“假若只有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相当于根本没有甜。假若没有苦来做比较,如何发现甜的大不同呢?”通过平凡的事物、普通的社会现象来折射曲折的人生,构思自然而巧妙。

  这些能引发严诗喆思考的社会事物,广大读者大都曾经身历耳闻,但未必能够像她那样从中挖掘出精警的哲思,读了她的文章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正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一种社会功能。

  由于严诗喆乐于与书为伴,所以,阅读心得成了她写作的重要内容。其中以《进谏与纳谏的智慧——经典悦读偶得》一文给我印象最深。该文从《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赵良向商君进谏一事说起,指出“进谏有直言和曲言之分,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审时度势,巧妙谏言,这确实是一门艺术”,“直谏的关键是找准对象”,“曲谏是个技术活,关键在于进谏者本身的智慧”,还在文中讲述了唐代大臣魏征、秦代大臣孙通、春秋时期齐国大臣晏子、齐国谋士邹忌向皇帝进谏的故事,和韩非子关于进谏技巧的论述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该文进而指出,进谏与纳谏“这当中所蕴含的智慧,是与人交往的艺术,无论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在当今世界都同样重要”。笔者读过多篇议论同一问题的文章,但感到严诗喆这一篇写得最全面、最深刻,也最有说服力。

  除此之外,同样是抒写阅读感受的《梁启超的“趣味主义”》和《乐享静趣》等文,也令人读后沉思不已。

  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严诗喆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人生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类型的书”,“人生的大书需要自己边走边写。自己是主笔……永远不要将主笔权转让他人,让人胡编乱造,仼意纂改”,要“让自己成为一本好书,同时要找到能读懂这部天书的读者”(《我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是十分新鲜而且富有思想意义的想象。由此可见,在她心目中,她就是书,书就是她的人生。现在她已写出很值得欣赏的“书”了,笔者相信,风华正茂而又思想敏锐的她,定然不断会有佳作问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