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袁劲梅《疯狂的榛子》:为了爱,一直疯!(黄国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5日09: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国辉

  看到《人民文学》长篇头条《疯狂的榛子》的最初,便是觉得小说名字起得有趣,脑子里接连蹦出的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麦克斯》——这是一个喜剧片的好名字,它怎么会成为一部选登在《人民文学》头条的小说呢?

  显然先入为主使我低估了作者在长篇小说中倾注的心血和想象。把所有线索都埋在纸面之下,把跌宕的时代命运借由简单的概念进行演绎和表达,“疯狂”两个字始终像是一股潜流,像一个潜伏在文字深处窥探读者内心的幽灵,只有读完之后,它才在你的脑海里涌动起来、跳将出来。合上书本再回顾那些细节点滴,回顾人物的关系和命运,才真正能感到“疯狂”二字的妥帖。

  小说里一切的“疯狂”都关于战争,由喇叭与宁照夫妻的家庭小“战争”,到艰苦卓绝的抗战,再到“文革”中人性的对战,直到最后以风云突起的商战结束。当然,喇叭和宁照的家庭争执也只是注解“疯狂”铺垫“战争”的小试牛刀。包办的婚姻、蛮不讲理的妻子和隐忍多年的丈夫,看似落入俗套的故事开端和设伏,随着《战事信札》的进入,这一切就不再平淡。也正是从精彩纷呈可独立成章的《战事信札》开始,小说悬念陡生,疯狂的榛子I、II、III,更多的疯狂,已在后面伺机而动。

  通览全篇,“疯狂”的不只是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更融会在作者的叙述方式之中。

  其一是引文之多之长、内容之繁复。“战事信札”在小说篇幅中比例很重,导引着故事的进展和方向。就阅读体验来说,作者用了大量文字陈述战争故事,铺陈概念、引入情感,对读者耐心是巨大的考验。但好在作者提供了一个令人不忍弃读的叙事,信札中精彩的历史片段和语言表达,足以确保读者目光的长时间驻留。历史细节的呈现十分考究,军队生活训练的小细节小插曲、中美空军观念的冲突乃至空军机型、历史事件的言之凿凿,除了偶尔会置疑信札作者范笳河在紧张的战争中有无时间和精力作如此详尽入微毫发毕现的记录外,你基本顾不上对它历史框架之内那些小人物命运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读着读着,会忘了这信札其实原本就是一封情书。然而作者又并未满足于仅凭故事的重现来牵绊读者,随即话锋一转,在“文革”中《战事信札》6本仅被救下了1本,于是小说在适当的时候回归到既有节奏中,战争故事似乎已完成了它在小说中的使命。然而同时,战争又是联系范笳河与舒暧之间不可回避的话题。之后在南诗霞的回忆中,老兵汤姆森的忏悔、范笳河给亡故已15年的舒暧的最后一封信札……各种角度的信件叙事穿叉交替,整部小说进程始终在长篇的回忆和短暂的现实中蜿蜒前行,如行走在春花烂漫的山间小道一般,随处即景,惹你时时驻足回望。

  其二,是小说故事架构和人物关系之“疯狂”。小说跨时代、跨地域、跨文化,甚至跨亲情、跨伦理。最头疼又最有趣的阅读都集中于此,有时豁然开朗,有时却又深陷迷局,有时毫无头绪,有时又觉柳暗花明。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相互穿插自生纠葛,读者如果不是一次性的完整阅读,往往会被拉进这一层层网里反复挣扎。作者对这些网的编织却了然于胸,从不做无谓的勾勒,只管在回忆和陈述中前行。沙顿少校这个角色的出现是小说中一个令人惊喜的亮点,他具备军人和平民的双重角色,心存执念而又彬彬有礼,他串起的不仅是范白萍和浪榛子的人物关系,更多地是体现了两种文化的沟通和两种语言体系的对立。他的医生是范笳河的女儿,而他的女朋友恰恰又是范笳河的私生女,而他与范笳河有着同样的军人经历,身上又蛰伏着与范笳河们如此神似的心理病征——小说情节的设伏故然有故意为之的机巧,但故意之外,在我们喟叹“这个世界真小”之外,因缘际会时而擦亮的,恰恰就是凝结隐伏于小说之中的人性光芒。

  小说叙事横跨历史大事件,主题颇为宏大,但是进入其中,又会感到它的“宏大”外衣下,那些细致入微的小脉络清晰可见,那才是小说真正精彩之处。文本阅读应该是人最安静的体验,但小说里不断的历史闪回、枝节的乱入、人物的倏然闪离,使我在阅读中不得不多次回头寻找那些似已在记忆中却无从捡拾的片段——或许这本就有“疯狂”之意。从《战争札记》里,以范笳河为中心拉扯出众多的人物群像,怀尔特、丹尼斯,最重要的就是那个隐藏在札记主人情意绵绵的书写之下的收信人舒暧;从“文革”片段里,喇叭和浪榛子两家人的关系图谱逐渐清晰;而来到万里之外的美国,少校沙顿终于把两代人的命运巧妙地捏合在一起。小说不似一个情节完整有始有终的故事,而是一块千奇百怪的拼图,从抗战拼到“文革”,从范水拼到衡阳,站到高处看全貌,才能见到其中剪切的准确和衔接的缜密。作者在构思小说时并没有受到一事一物的局限,范笳河与舒暧的爱情纠葛主线烘托在小说文字之下,时明时暗,直至浪榛子的身世被揭密出来,方有大气初喘的痛快和舒朗。单就阅读体验而言,这样的阅读似乎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只是探寻真相。

  小说气质与人物性格的暗合,是最难能可贵的创作。一个被“疯狂”概念定义的小说,终要从小说人物中去寻找被视为“疯狂”的因子。而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作者其实一直在提及的却是“法”的概念。浪榛子因为经历了“文革”的毫无法度而终投身于法律教学和研究,与她自己的性格、与她父辈所经历的苦难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小说里,一切苦难的源头其实正是缘于“法”的缺失,情感的伤害、伦理的错位、人际的混乱,直至最后把善全春与戚道宽摆在法律天平的两端,作者终在这样的小说结语中道出了她对“正道”的诠释。疯狂的浪榛子最后归伏于“法”,和平与战争、疯狂与法制、分离与相聚,正是这些在小说中鲜明比较的概念,更突显出人物命运的无助和可叹,也寄托了作者对改造无序、因循法纪、建设一个和平世界的期待和理想。

  小说最后奉出的仍是团圆主题。几乎所有与故事相关的人都走到了一起,准备为父辈们所作的家祭,也可视作一个向沉重历史告别的仪式。团圆之路多经坎坷,战争的洗礼、“文革”的浩劫,自始至终天各一方却心心相系。时代特征在小说中成为人物命运最大的变数,当作为战争机器的轰炸机“疯狂的榛子”和小说人物浪榛子纷纷跃出纸面,带着所有的小说人物和主题艰难游向共同的终点的时候,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坎坷的人物命运不断为小说的团圆主旨靠近,下一代人不断在上一代人的记忆里探求真相和意义,经历着心灵的磨砺与伤痛。

  所以,《疯狂的榛子》始终在讲述的是这样的故事:我们所经历过的就是历史。疯狂会留遗憾,团圆亦难免伤痛,但好在,“‘活着,爱着,原谅着’,人们往前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