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以方法创新助推历史还原——简评杨义《论语还原》(王长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4日10: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长华

  杨义先生继2011年《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还原出版之后,最近又推出了他的另一部大书——《论语还原》。以一人之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大篇幅,有这么多创新点,这么别开生面的一部学术巨著,这在过去的学术研究中是很少见的。以过去杨义先生主要从事现代小说研究,后来转而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并且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唐代一直上溯至先秦,现在直取先秦诸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轴心、巅峰,并且取得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这在过去的学术研究中更是十分罕见。

  与杨义先生以前还原过的对象老、庄、墨、韩有所不同,《论语》一书不是一部纯理论性、专题论著性著作,冯友兰先生就曾说过:“拿一部《论语》来看,其中记载的都是孔子回答学生们的话。学生们东提一个问题,西提一个问题,其间并没有联系。孔子东答一个问题,西答一个问题,其答也没有联系。孔子并没有和学生们就一个专门问题讨论起来,深入下去。(也许有,不过没有这样记载流传下来。)就形式上看,一部《论语》是没有形式上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全书绪论”)面对这样一部“没有形式上系统的”古老语体著作,既要还原他的思想,还要还原他的过程和生命,其还原的难度显然要更大于有“形式上系统的”老、庄、墨、韩等。

  实际上还原《论语》,就是要把冯友兰先生说的“也许有”但没有被记载流传下来的东西予以还原和呈现,把没有系统更没有生命的《论语》还原为有生命“活着的《论语》”是杨义先生的初衷。从杨先生业已取得的学术成就来看,他的知识结构,他的思辨能力,他的理论视野,他的敏锐细腻,他的创新天性,他的想象力,他精湛的小说研究经验,包括他的刻苦精神,都是他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这使得他在《论语还原》研究伊始,就能够提出比以往《论语》研究者更加明确和准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所以,在我看来,杨义先生刚刚出版的《论语还原》在浩如烟海的历代《论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之所以能够进一步提出和解决若干此前没有提出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使历史的迷雾进一步获得廓清,使今天的我们能够更近一些靠近孔子生活的历史现场,最主要最根本的是杨义先生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比冯先生那一代学者在孔子及《论语》研究中观念和立场预设,杨义先生在《论语还原》中提出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是有了显著进步的。首先,以“还原”命名在杨义先生看来就“意味着思想方法的根本革新”,其中包括:“还原”是一种现代大国文化的基本立场,或基本的文化态度; “还原”体现意义追问和文化创造的能力;“还原”不仅是立场态度,而且是一种方法。在此观念之下,杨义先生主张“启动人文地理学、历史编年学、史源学,以及文献学、简帛学、考据学等等方法。实行以史解经、以礼解经、以生命解经。”用三种“方法综合”助力返本还原,包括:一对本有生命原件,细读深思而明其本意,作出复原性缀合;二对战国秦汉书籍的文化地层叠压,究其原委而辨其脉络,作出过程性辨析;三对大量散落或新近出土的材料碎片,旁征博引而把握命脉,作全息性的比对、深化和整合,排除疑似,聚焦症结,在去伪存真过程中求证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见杨义《论语还原》“导言”)

  预设的观念和方法好当然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预设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统辖下的研究实践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能够使《论语》中的问题真正实现突破,真正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显往前推进一步。这一点,《论语还原》做到了。因这方面问题涉及较多,仅以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问题为例。

  过去的《论语》和孔子研究中,孔子是否曾经问礼老子,这是先秦百家争鸣拉开帷幕的著名历史事件。但学界对此一直是有不同观点的。有学者承认此事存在,因为有《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以及《礼记·曾子问》、《庄子》、《吕氏春秋·当染》、《孔丛子·记义》、《韩诗外传》等文献记载作根据。也有学者否认此事。否认的理由是,最为可靠的传世文献《春秋》、《左传》中没有记载此事。另外,如果孔子真的曾问礼于老子,那么一向以抨击儒家孔子而著称的《庄子》一定不会放过大书而特书、大加讥讽的机会,但是现存《庄子》内七篇中根本只字未提此事,而外、杂篇中也只有区区六处不太惹眼的地方有关老、孔会面的记载。而且其中《庄子·天运》中一条谓“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南之沛,见老聃。”说孔子五十一岁仍“不闻道”,显然是不顾事实、违背常识的贬排和揶揄,这种嘲讽戏谑,后人是很难相信它是事实的。但是,《孔子还原》在面对纷繁复杂、大量似真似幻的不同材料面前,成功运用“方法综合”,强调全息性,扩大材料碎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一些表层看来似真者,揭示其致误原因;一些乍看缺乏关联的材料,通过综合辨析,发现其深埋的内在生命联系。同时,启用史源学以正本清源,借用天文学以验证周代殡葬忌讳。如此一一寻觅出包括孔子和南宫敬叔的生命信息,鲁国政治中之鲁君流亡和周室动乱平息信息,古代天文、周人丧礼信息,最终通过编年学定位,廓清了先秦百家争鸣开幕期老、孔会面这一历史之谜,确定两人会面的确切时间当在鲁昭公三十一(前511)年。

  《论语还原》篇幅庞大,精彩、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兹不一一列举。当然,《论语还原》提出的问题究竟解决得能否真正让读者满意,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是“还原”《论语》还是“走近”《论语》,这些问题肯定是无限可讨论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