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我把草海揽到怀里(曹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3日09:52 来源: 人民日报 曹 永

  曹永, 1984年生于贵州威宁,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杂志。本期“金台悦览”刊发曹永的原创短篇《萝卜》,以一段草海湖萝卜地里的偶遇、一场偶然发生的对话,宛转写下草海湖的变迁,写出时代环境与围绕草海湖生活的人们面对的变化。用作者的话说,他“把草海揽到怀里”。小说的好处是,故事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思考。

  黔西北山岭起伏,沟壑纵横,绝少有平坦之地。然而,在威宁城畔,竟有一个宽阔的草海湖。据说,许多年前,这里并没有湖,只有一片丰美的草地。咸丰七年,陡然暴发山洪。洪水猛兽,多与灾难有关,但这次百余年前的山洪,却给黔之西北带来意外的礼物。洪流夹着泥石,堵住洞穴,积水成湖。

  威宁属夜郎故地,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淡水湖,但不肯接受事实,仍然固执地称之为海。想来,这并非夜郎自大,只是乌蒙地区,好不容易拥有这样一个湖泊,人们更愿意给它取个雄壮的名字吧。

  记得第一次去草海,我只有十几岁。当我看到眼前宽阔湖面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看到几个小孩蹲在湖边洗手,我对他们非常羡慕。他们竟然如此奢侈,即使洗手,所用的也是一片湖泊。因为,当时我所居住的乡镇还没有接通自来水,为了挑水饮用,肩膀上的扁担着实让我吃尽苦头。

  威宁属喀斯特地貌,而且处高寒地带,不仅石漠化严重,温差也大。但草海湖畔,却始终山岚连环,浓绿无边。当许多地方霪雨霏霏、薄雾冥冥时,而草海湖畔附近几里,却仍是惠风和畅。

  草海凭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引来许多珍稀鸟类,有白头鹤、黑鹳、白鹳、白尾海雕等国家保护的一级珍禽;也有白琵鹭、白尾鹞、游隼、红隼、灰鹤、短耳鸮等数十种二级保护鸟类。尤其珍贵的是黑颈鹤,腿长颈细,体态优美,据说存世量已经不多。

  草海面积虽宽,水却不深。清澈的湖里,尽是绿茵茵的水草。仅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隐藻门和黄藻门等浮游植物,就有九十多个属种。水生高等植物,也有近四十余种。各种水草,在湖底垫起一层绿茸茸的柔毡,花朵或红或绿,或黄或紫,零零碎碎地点缀其间,犹如水墨画卷,煞是壮观。

  跟外地的朋友闲聊时,都不免聊到家乡。他们向我炫耀自己故乡的名山大川,或者名胜古迹,我也不甘示弱,就像一个摊贩,向他们销售家乡的民族风情以及山川地貌。并且,我把自己的文学地域,置放在黔西北这块偏僻而神秘的土地之上。不少读者看完我的作品,果然受到蛊惑,纷纷表示要去我的家乡看看。

  我想用自己的笔墨,临摹这片土地的大山大水。最近的作品,就是对这片镶嵌在云贵高原的湖泊,进行一次速写。在梳理草海的演变轨迹时,我发现自己探索到的,不仅是一个湖泊变迁史,还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脉络。

  据传,草海湖的宽度,曾数倍于此。上世纪五十年代与七十年代,经济薄弱,于是先后两次围海造田,排泄湖水,准备开垦田地,种植庄稼。破坏环境的结果是,方圆百里变得四季不清,灾旱连连。

  于是,人们决定恢复草海湖。经过多年的治理,草海湖终于重现光彩。青山碧水,不仅唤回逃离鸟类,也引来许多游客,让这块偏僻之地,变得热闹非凡。让人感慨的是,当年缺少土地,人们敢于扒开堤坝,向湖泊索要粮食。而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乡下的劳动力,却被商品大潮席卷而去。

  年轻人离开了,现在的山村,所剩下的不仅是荒芜的土地,还有许多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撞,是乡土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但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裹挟,到底给乡村文明带来多少内在的激变?它的伦理秩序、文化精神是否依然存留?在这个文明嬗变的时代,我们对山区农民的命运,应该有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