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西藏的故事远未结束——读凌仕江散文集《藏地羊皮书》(邱振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3日09:36 来源:中国作家网 邱振刚

  这几年来,关于西藏的各类作品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成为各地文艺青年、驴友背包中的爱物。但是,这类作品往往侧重于展示西藏的自然风光,所关 注的基本都是色彩斑斓的经幡、明媚耀眼的阳光、牛羊成群的草原这类意象,不但文字浓艳得让人恍惚生疑,情感上往往处于一种漂浮、疏离的状态,甚少基于独特 个人感受的深层思考,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千篇一律的感觉。

  幸好,从青年作家凌仕江的最新一部散文集《藏地羊皮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完整得多的西藏。在他笔下,西藏既深邃又明亮,既复杂又纯粹,不同的色 泽交织在一起,摇曳着多姿多彩的神韵。凌仕江17岁即入伍,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里,足迹遍及西藏各处。在执笔之初,他并未刻意为笔下的西藏定下基调,但因为 经历的丰富和心思的沉着,他在处理每一种题材、每一则故事时,各种记忆、思绪、感受一起浮现出来,在他的文字里交织沉淀,从而让他的文章有了格外丰厚的意 蕴。在观察西藏、书写西藏时,他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他有着驻藏军人、作家双重身份,如果说王宗仁等前辈作家凭借《藏地兵书》等写出了第一代入藏战士的艰 难历程,用充满史诗气质和英雄主义情怀的作品震撼了人们的神经,他的文字则以一种清新明朗的质地,呈现了今日西藏的多样风貌,进一步唤起了人们对雪域高原 的向往。

  不可否认,16年的西藏生活经历,为凌仕江的写作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的素材。别人看到他不断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西藏题材文学作品,会觉得他仿佛是 一个幸运的宝库看守者,只需在宝库中随意拾取一些宝石,便是一笔耀眼的财富。他的这种独特优势固然存在,但应当看到,他总是以虔诚的姿态对待自己的素材。 例如同样是写雪山草地、牧人羊群,他所看到、感受到的,并渴望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一切,和来去匆匆的游客、短暂停留的采风者都是不一样的,他的双脚是牢牢 钉入西藏的泥土中的。无论是描摹西藏的景物风情,还是各种人物,他对于描写的对象总有情感的注入,并不是停留于外在的观赏、品吟。无论是作为军人还是作 家,每到一处,他总是如饥似渴地聆听、了解。《藏地羊皮书》里的很多故事,从时间背景来看,明显是在多年前就已经被他了解到了。但他并未马上动笔,任凭这 些故事在他心里沉淀,直到他感觉到自己的阅历、心态,以及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处理这些题材了,方才动笔,重新赋予记忆中的故事以鲜活的灵 魂。

  《藏地羊皮书》中,我格外看重的是其中叙事性较强的一些篇目。这些文章里的故事,虽然是他行旅匆匆中看到、听到的,似乎只是人物的一个短暂生活 片段,但却浓缩着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当地多年来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这些文章里,甚少大段的文字描写,无论是抒情写景,皆是如此。的确,他仿佛在急不可待地把 读者拽入故事的节奏中,让读者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记忆里珍藏多年却从未褪色的各种人物,看到一个不单单存在于风景照片、游记文字之中的西藏。这种叙述手法 起初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因为这样一来,读者就会在还没有对故事的时空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时,就迎面闯进故事里,人物正在经历的一切全然是陌生 的。但读者一旦熟悉了这种结构,就会发现这和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是高度契合的。他就是要把人物的命运以一种毫不拖泥带水的姿态展示出来,让读者以一种最直 观的方式看到这些生活在西藏独特自然环境中的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藏地羊皮书》中还有一些作品,其实作者在写作时已经转业到了地方,在成都这样一座繁华都市中开始了另一段人生。但这些文章,反而从侧面凸显了作者对西藏挥之不去的深厚情感,更让读者感受到西藏那种难以言传的强烈魅力。

  已经有长期关注凌仕江创作的读者、评论家注意到,这几年他其实正在经历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型,具体来说就是他作品中的话题渐趋沉重,文字的 色彩正在由明朗质朴转向幽深丰厚,理性色彩日益加重。《藏地羊皮书》就集中了他近几年创作的此类作品。其实,他如果把早期的清新风格一直延续下去并不是难 事,但他还是选择了超越自己。这种转型在读者眼中是相当明显的,但对他本人来说,倒未必是刻意为之,我觉得更多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升华。和他较早作品中未能 摆脱青春文学的色彩不同,如今凌仕江的笔下,屡屡可见青春的迷失、爱情的终结乃至生命的夭亡。从目前来看,他关于这些题目的思考尚不具备周国平、史铁生、 周涛等作家那样浓郁浑厚的思辨气质,但是,从事写作的人总是这样,只要是在凭借一颗初心,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文字,那么总会在自己停下脚步的地方再一次启 航,走向未知的远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