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呼麦“重生”记(李玉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2日11:05 来源:工人日报 李玉波

  2009年,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这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呼麦是民间音乐活化石。然而,对呼麦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又该何去何从?

  【关注】呼麦“重生”记

  2010年10月1日,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晚会,内蒙古民歌舞剧院“安达组合”在表演呼麦长调《牧歌》。 东方IC供图   2010年10月1日,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晚会,内蒙古民歌舞剧院“安达组合”在表演呼麦长调《牧歌》。 东方IC供图

  哨音高亢,低音雄浑,时而夹杂的金属声,质地感鲜明……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内,呼麦培训汇报演出正在进行,10多首曲目大多是首次在内蒙古演唱。

  为期1个半月的培训中,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特邀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著名呼麦老师萨雷格拉尔·叶甫盖尼·维克多罗维奇为20多名学员授课。

  2009年,自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起,内蒙古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两次这样规模的呼麦培训班,以此推动呼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但是,呼麦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已经濒临绝迹100多年,内蒙古当地人在20年前都很少见识过这一音乐形式。

  2006年,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当时内蒙古的安达组合凭借着神奇的呼麦演唱取得了全国第三的成绩。近年来,随着国内歌唱选秀节目涌现出包括呼麦小黑、斯琴等演唱呼麦的歌手,普通的观众开始逐渐了解到呼麦。

  一时间,人们对呼麦这一神奇而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内蒙古当地也掀起了学习呼麦的热潮,呼麦这一民间音乐活化石开始“重生”,并日渐显现出无穷的魅力。

  重新回归

  提起呼麦,人们会想到“时而号角齐鸣,时而风吹草动,时而牛羊欢叫,仿佛身临辽阔的大草原”。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或“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的某些因素,是来自这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

  在我国,呼麦演唱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阿勒泰地区。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演员宝力道是内蒙古当代最早一批学习呼麦的歌手之一。与他同期的都日斯哈呼、斯琴毕力格、吉日木图等都是1993年起师从蒙古国呼麦大师、国际呼麦学会副会长巴特尔·敖德苏荣的。

  这听起来令人有些疑惑,他们为什么没有跟随本土先辈,而是舍近求远,拜了外国的老师?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呼麦演唱种类之一的“高音呼麦”在内蒙古草原已经失传,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还能追寻到一些呼麦演唱者的足迹。近几十年来,随着内蒙古草原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呼麦在内的一些传统民歌也就失去了生存基础和演唱环境。

  在一段时期内,作为蒙古族民间音乐活化石的呼麦艺术曾经濒临失传。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才使得高音呼麦这一古老的演唱艺术有机会重新回归内蒙古。

  进入新世纪,在都日斯哈呼等第一批呼麦爱好者的影响下,很多人尤其是专业院团开始将目光投射到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图瓦。现任内蒙古呼麦协会会长的国家级呼麦传承人呼格吉勒图、女呼麦歌王苏依拉赛汗、著名的安达组合呼麦主唱那日苏、敖特根·巴雅尔等就在其列。

  为了学艺,呼格吉勒图组织了几个人自掏腰包远赴蒙古国请来敖德苏荣老师,自费租房子、自己做饭,勤学苦练学呼麦。老师被他们的刻苦和执著所打动,决定每年来内蒙古培训6个月。呼格吉勒图就是坚持学了3年,最终习得精髓。

  保护传承

  如今,内蒙古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呼麦艺术的系统研究,很多歌唱演员找到在世的呼麦大师学习,并系统整理音乐理论,以便把这种口头传承的艺术形式用现代的方式记录下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兴趣。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安达组合、昂沁组合、奈热组合、扎木契组合、蒙古利亚女子组合等,它们植根于专业艺术团体中,也活跃在舞台上,并获得许多大奖。

  不仅如此,内蒙古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很多盟市、旗县的乌兰牧骑呼麦组合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种艺术大赛和电视综艺节目中崭露头角,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欣赏到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2009年10月1日,在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上,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呼麦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

  呼麦,如何保护与传承,不仅是蒙古民族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应该考虑的问题。

  以前,呼麦主要传承方式是师徒间的传帮带,而这种方式缺乏理论基础,不具科学性和规范性,难成系统。值得庆幸的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已经于2010年成立了呼麦专业,第一届学生已经步入社会,为呼麦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专业院团输送了人才。

  国家级呼麦传承人呼格吉勒图认为,呼麦虽是蒙古族特有的古老艺术,但不应该受到禁锢,应该通过举办、参加国际性赛事,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提高技术技巧,积累实战经验;应当普及到蒙古族聚居区之外的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让其他民族和地区结合自己的民歌、民乐,或者融入管弦乐、交响乐、摇滚乐等,让呼麦艺术得以普及化、国际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