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恐怖小说家的灵感来源(董鼎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2日10:01 来源:解放日报 董鼎山

  海明威也常与同时代其他名作家如约翰·史坦贝克或约翰·多斯·派索斯等通信。他们也写信向他表示羡慕。

  但是此次文物展并不包括海明威在世最后时刻的资料。他于1961年在爱达荷州乡居吞枪自尽,玛丽在楼上卧室听到枪声马上下楼,大吃一惊,发现他用长枪顶住喉咙发弹,情状可怖。我至今还清楚记得,闻听他自杀新闻时的情景,那晚,我与女友一起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一家餐馆用饭,突然发现餐桌旁其他食客人声惶惶,都在谈论刚在无线电听到的海明威自杀的新闻,食客中多是哥大师生,所以消息传布迅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晚的感触。

  以恐怖神怪小说出名的作家斯蒂芬·金近来向一采访记者大谈他的故事情节和灵感来源。在我心目中,他不仅是位通俗作家,他的一部分作品颇具文学质地,我很好奇他对严肃文学的看法。

  恰好他的一本新书《噩梦市集》刚出版,他乃借机向好奇的采访者大谈他的小说灵感来源,这本新书也指明了他作品的多样性,不仅仅限于神怪恐怖之类(虽然那是他的摇钱树),他也写过西部小说与富含文学性的严肃作品(情节有关爱情,或老年,或毒瘾等现实小说)。此外,他也发表过诗作。记得2000年时他曾出版一本回忆录,书名《一个关于写作技艺的回忆》。他在书中记述每一个故事的形成:如何取材,如何得到灵感,等等。例如那本名叫《沙丘》的小说,灵感得自弗罗里达州的沙丘。那天他在海滨沙滩散步,突然心血来潮。

  别的灵感也是偶然的,例如他在巴士上见到一个妇女,生发了故事念头;与妻儿一起在餐馆用餐时,见到隔桌一位男子替一老妇割牛排,立即产生了一个故事概念。他说,读者如果谈到一个有趣故事,必会忘却作者,这才是以故事取胜。见到一件小事而触发灵感,结果用想像力发展故事,在作者看来,乃是一种乐趣。

  他在与记者访谈时,自称不愿被视为仅仅是一位恐怖小说作家,他说这本新出文集可以展现这一面。最可怕的是读者不识他的其他作品。他说写作并不是这样的:“今天我要写一部严肃文学作品。”他写读者想要看的作品,“目的只在赚取稿费,支付电费而已。”他说,“我以恐怖小说闻名,但并不是说我不能写文学作品。”不过“我也并不要向读者说明我是‘文学作家’。我只能写自己能胜任的东西。”

  他说有时心血来潮,会长期记得一个灵感,然后找到适当时机来发展完成整个故事。他并不做笔记,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不加勉强,以免发霉。“某次我有了一个灵感,故事是一个男子杀害了妻子,她的脸变得苍白,但似乎并没有死去。而他深知已杀了她,要找个地方埋葬她,这样的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好奇:埋葬的地方在哪?是否有妻子的尸体?作为作者我会同样发问,继续寻找情节把故事完成。”

  他说他总在思索,搜寻故事,有时恍惚在梦中写完故事。小说结束后,便完成一项工程,然后另起炉灶。全部过程似做梦一般,“但其实我并不做梦。”

  他说他不能解释为何有写作冲动,也许是天性使然,与他的基因有关。他说儿时即喜欢搜索母亲所藏的父亲遗物,找到许多廉价版本小说后,他的哥哥不要,而他却成了书迷。

  他说自己最怕的是死亡,其次是老年痴呆症与先期老态。他常在廉价小说与电影中找寻这类有关他最惧怕的情节。

  我们这些喜欢写作的人,都有过所谓“灵感”来临的经验,一有冲动,就执笔写下来,不过恐怖神怪的东西非靠一个富有想像力如斯蒂芬·金这样的作家不可。中国作者之中,我最向往的是向恺然、姚民哀,但是到了金庸与还珠楼主等吃香之时,我已转头于左翼文学,走上了思想异途,近日竟会成了金的书迷,人生不能预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