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王晓艳:在诗意的世界自由徜徉(张俊华 武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8日11:06 来源:人民公安报 张俊华 武 林
 王晓艳,笔名青蓝格格,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民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理事。2007年开始写作,2011年参加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林》《青年文学》《草原》《通辽日报》等多种报纸刊物及年度选本。著有新诗集《如果是琥珀》,散文诗集《石头里的教堂》。  王晓艳,笔名青蓝格格,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民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理事。2007年开始写作,2011年参加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林》《青年文学》《草原》《通辽日报》等多种报纸刊物及年度选本。著有新诗集《如果是琥珀》,散文诗集《石头里的教堂》。

  见到王晓艳时,是一个温暖初冬的上午,阳光在窗外如瀑布般流淌,这使我想起她的散文诗集《石头里的教堂》作者简介上的照片,短发,圆脸,明亮的双眸与她的微笑相互映衬,整个人显得自信乐观,又显出内心的淡定与雅致。凡有底气的人,必定从容,初步印象,这是一位内心深处藏着千山万水的女人。

  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王晓艳开始的并不早。在2007年刚刚尝试写诗的时候,文学创作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梦想。也许是性格里的“一根筋”,也许是找到了自己的最爱,选择了诗歌创作道路的她,很快收获了这一选择为她带来的快乐,2010年11月她以青蓝格格的笔名在《诗刊》发表了处女作《咬紧你的黎明》。从那以后,王晓艳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她只是沉浸在字里行间,用诗行演绎着自己的恬淡从容,以现实的温情来回应内心的鸟语花香。她在诗中直抒胸臆:“在我以笔为舞的诗里,我写下的爱的诗句,少之又少,但我都确切爱着,并且,爱得不可救药。”

  写作,诠释那些向上的力量

  2013年10月,通过公开考录,王晓艳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民警。从穿上警服那一刻起,她就感觉到自己肩负着一种新的使命,她无法不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抒写身边的生活,记录奋斗在公安战线的警察同仁们的风采。

  而生活成为她最好的创作源泉。无论是在巡逻的路上,还是在预审现场,她总是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用心感悟。她自豪,因为肩上有着信念和责任;她感动,因为背后有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她在《警察之歌》中写道:“面对蓝色的闪电/我们,信念如剑——/我们注定是一群披星戴月的人/我们注定是一群斩荆破棘的人/我们深深地懂得若没有/黑暗可入,就一定没有光明可出……”

  在警营,她触摸到了创作的沃土,找到了新的创作触点,她把生活与创作紧紧地和公安工作联系在一起,化为她的血肉和精神的一部分!用心灵珍惜每一个日子、每一点感动。于是,她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警花》《预审笔记》《阅卷实录》《凶杀现场》……一首首诗歌汇聚成了王晓艳的《警察人生》系列作品,此外还有百余篇新闻稿件被刊发,她以饱满的笔触描绘着身边的警察,诠释着人民警察积极向上的力量。她将内心最深刻的爱,用笔凝聚成一束束火焰,点亮冬的寂静,点亮铺天盖地的花朵,点亮由表及里的真情与语言……如同她在诗中写的那样:“我有时候假死,有时候真活,有时候献身于一切,它为我虚构出来的事物——呵,我真的不是在悲伤。我是想造一座天堂,我是想用一种力量,继续向上生长……”

  “我们投掷自己,我们己所不欲,我们不施于人”,无论是阐释人生的意义,还是抒发自己的理想,王晓艳一遍遍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拷问,她觉得:“光阴暗处的动作,最能让我们感悟到真实,它让我们成长。”而这种坚持来得并不容易,白天,她要忙着工作,只有在夜晚女儿进入梦乡之后,她才能把台灯拧亮,坐在书桌前,进入写作状态。万籁的夜在她笔下一层层翻过,如悄无声息的冬雪,似淅淅沥沥的春雨,若仲夏浓阴里沙沙而过的风。任生活劳累,她一如既往;任花季灿烂,红尘纷攘,她只默守一枝的宁静。

  写作,构筑一方属于自己的空间

  对生活,有一份独到的观察和思索,对诗歌有一种温柔而坚韧的耐心,这形成了王晓艳温柔而坚韧的语言风格。海德格尔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之中,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王晓艳用自己的存在感验证着家园意识,也就是她认为这是源自本身灵魂的反射。她的语言,哪怕是平铺直叙,也有着一种轻柔的感叹。这是她的语感特点。不刻意渲染,不娇柔做作,她在向诗歌内部进入的时候显得特别有耐心,诸如在诗集《如果是琥珀》中,她使用“醉酒之疑”、“身体之疑”、“失眠之疑”、“母亲之疑”、“疑之疑”这样的标题,坚定地往里走,不停地追问,直至一层层揭开心灵的壁障。

  信手拈来,随性至情。她在内心里营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对此,她有着独特感悟:“你有你璀璨的画笔,我有我固执的容颜,我们风里云里,两不相干。”

  从王晓艳的诗中可以观察到她眼中的世界:细微,柔韧,充满质感,略带犹疑,时而忧伤,时而感谢。与此相呼应,她诗歌的着眼点大多集中在形而上,例如散文诗集《石头里的教堂》中,“升腾之间”、“空洞”、“思维的眼睛”、“对寂寞的修饰”……这些话语丝毫也不影响她心中的另一个诗意世界的完整,精挑细选的词语,精致的抒情,灵巧的叙述,散漫的架构,穿插着对生命的探求,维系着对生活的叹惋。如同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她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王晓艳这里,正是用完整的诗意与生活的破碎进行着柔韧的对抗,诚如她在诗中描述的:“在希望面前,喂养绝望,也喂养依恋;在失落面前,喂养风帆,也喂养波浪。”

  无疑,王晓艳充满乐趣和自信,用她的话说“从动手写作那一刻起,一路上全是惊喜与努力。”她用虔诚,用汗水,用她全部的爱,构筑了一方属于她自己的艺术空间。这里没有简单的说教,没有呆滞与虚浮,有的只是清澈的心音,美丽的天籁,灵感的火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